今年9月,“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讓世界領略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世界一流實力,而在這些一流科技創新背后一批代表中國科技創新最高實力的企業也浮出水面。
12月13日,國家科技領域第一梯隊誕生,海爾、中車、國網等20家企業入選第一梯隊,榮膺代表中國專利最高榮譽的專利金獎。值得一提的是,海爾以單屆獲3項金獎創造了中國專利獎的新紀錄,成為該獎設立29年來一次獲金獎最多的企業。
中國專利金獎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代表了中國科技的最高水平。那么,這些榮膺中國專利最高榮譽的企業在全球的科技創新實力如何?
全球科技實力要看專利的質量,而非專利的數量
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法治藍皮書2017》披露,中國專利申請數量一直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最近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從申請質量上,卻并非如此。甚至有專家坦言,中國專利數量多,但是質量有待提升,千萬不要被數量的世界第一所迷惑。
這里面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中國企業要想真正在創新上領先全球,需要看專利的質量,而非單純看專利的數量。
從專利的類型上來看,分為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國家專利局2-3年嚴格的實質審查才能獲權,外觀設計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無需經過實質審查,企業自行申報后短時間內即可獲權,在國外,大部分國家甚至不設置實用新型專利。
所以,判斷一個企業的專利質量高低,一個簡單的辦法是看其發明專利的數量占比。以海爾為例,海爾累計申請專利2.5萬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4萬余項。中國中車也表現突出,累計申請專利3204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3808件。
從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的名單中也可以管窺一個企業的專利質量,顯然,一個企業能夠獲得專利金獎,代表著這個企業的科技達到了國家的最高水平。在歷屆專利獎評選中,海爾更是憑借第9屆的“雙動力洗衣機”和本屆的“線性壓縮機技術”,成為29年以來唯一獲得過2項專利金獎的家電企業。
海爾、中車海外專利也處在全球企業創新的第一梯隊
判斷一個企業科技水平高低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海外專利申請量的占比。
這是因為海外專利申請的含金量更高,為什么這樣說呢?在通常情況下,具有較大市場價值的發明才需要在國外申請專利保護,專利的海外申請數量是衡量經濟和創新價值的重要指標,即專利全球性指標。
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傳統的專利強國,海外專利的申請量幾乎占到各自申請量的一半。反觀我國,海外專利申請量比重仍然過低,在2014年僅有3.67萬件,占比不足5%。
但是,也有一些中國企業正在改寫這種情況。例如,2012年以來,中國中車海外專利申報數增長速度年均達70%,已經覆蓋美國、歐洲主要國家、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海爾也表現突出,其海外發明專利數量近9000項,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中海外專利申請量第一,海爾、中車的海外專利創新也處在全球企業創新的第一梯隊。
海外專利申請占比,也折射出一個企業技術全球化的程度。以海爾為例,其推行的是全球范圍內的本土化研發戰略,不只是把實驗室搬到海外,更是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個性化需求和全球10大研發中心進行對接,從而實現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有機融合。
參與海外標準制定是最高層次,海爾、中車掌握各自領域話語權
俗話說,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
能否參與海外標準的制定,是一個企業在技術水平上所達到的最高層次。在這方面,我國的一些企業已經率先進階,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歐美巨頭的傳統強項領域,這種突破更加具有標志性意義。
在家電行業,海爾就是如此,目前海爾已經參與56項國際標準,在參與過程中提出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90項。中國家電領域80%的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來自海爾,80%的國際標準專家來自海爾,其余20%來自其他家電企業。
在軌道交通領域,中車也是全球的標桿。中國高速動車組技術標準體系已經建立,整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十二五”期間,中車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70余項,主持或參與起草國家標準200余項,行業標準近1000項。
現在,中國企業正在走向全球,目前有兩條實現路徑,一條是靠低價實現銷量,以量取勝;另一條是靠科技硬實力去拼,以質取勝,走技術創新之路。事實已經證明,前者依然擺脫不了中國制造廉價、低質的帽子,也無法打響中國自主品牌,更沒有辦法進入發達市場。
中國企業要想持久地在全球化中領先,只有靠科技創新,在專利、標準等技術底層掌握話語權和領導權,然后靠過硬的產品實現品牌的布局,打響自主品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
中國專利金獎的獲得者,即中車、海爾等企業們,就是這條路徑的實踐者。中車在技術密集軌道交通領域,締造了“中國高鐵”的品牌,成為靚麗的國家名片;海爾在創新上引領家電行業,形成了六大家電品牌,組成了“世界第一家電集群”,在第三季度中實現海外收入占比高達43%,其中100%為自有品牌。
依靠科技創新上的持續投入和不懈努力,中車、海爾們成為了中國科技的名片,并在各自領域代表中國對話世界,走向全球,成為以技術引領行業、打響全球創牌的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