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7年堪稱是新零售的元年,線上線下融合更為緊密。零售的新風口,新技術,新物種,新玩法不斷涌現,資本,新玩家不斷涌入,零售行業呈現出多年未見的活躍氣氛。
一方面,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始大規模向線下滲透,線下擴張常態化,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始從資本性融合向業務性融合邁入。另一方面,實體商業的價值更加凸顯,優質的線下零售品牌將迎來估值井噴,回歸價值之源。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對于即將過去的2017年,每個零售人心中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認知。
對此,《聯商網》年終特別策劃“100種零售2017”,通過梳理年度大事件,盤點行業,采訪業內人,從另一個側面來總結中國零售商業的2017,以此展望2018。
華冠商業總經理肖英在業內因其商業敏銳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素有“零售鐵娘子”之稱。1981年就踏入零售商業的肖英,2017年已是她馳騁商場第36個年頭。
也因其為社會和行業做出的突出貢獻,肖英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優秀創業女性、中國經濟女性成就獎、中國杰出創業女性獎、第五屆首都道德模范、2015北京榜樣、北京市“巾幗建功”標兵、“ CCFA 2016中國連鎖業年度人物”、“CCFA2017第四屆中國連鎖業成就獎”等榮譽稱號。
在她的帶領下,華冠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和快速轉型,今天的華冠已經是布局房山、朝陽、豐臺、亦莊以及河北省涿州市等五市區,擁有70家直營店鋪,50萬不離不棄的忠實會員,年銷售額突破40億的區域零售企業。
在談到2017年零售行業有哪些發展特點和變化趨勢時,肖英表示,2017年零售行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在不斷加速。線上企業通過資本的滲透、合作等方式在積極擁抱實體商業。
第二個變化是消費方式的改變。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我并不是誰家的消費者,誰更方便,誰更能滿足我的需求,我就會去誰家消費。因此,對企業而言,應該更理性的看待消費者,我們哪些能做到,哪些可以做到最好,調整自己的同時,消費者也慢慢接受了我們。
第三個變化是支付方式的變化。我們的移動支付在2016年增長了60%,交易比例已經占到30%,而非現金支付已經占到75%。我們對于網絡的依賴變得很大。
肖英認為,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大家目前都還在摸索。而在摸索的過程中,一定要弄清楚的兩個問題就是: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以及這種模式如何能保證消費者長期熱衷?如果離開了這兩點,那這種模式絕對不會走的太遠。
作為深耕北京房山的區域龍頭企業,肖英帶領下的華冠商業也在不斷突破著自我。
2017年,華冠對線下門店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造,截止目前,拓展、改造門店已達25家。在未來的拓展規劃上,肖英告訴《聯商網》,未來華冠期望的目標,是在房山區域的23個鄉鎮,至少每一個鄉鎮都要有一個1至5萬平米的生活中心。
肖英表示:“我們于2012年開業竇店生活中心經營面積1.3萬平,位于一個鎮的駐地村,今年的銷售額有望突破1.5億。類似這樣的生活中心,我們將實現功能性以及特色品牌入駐,保證鄉鎮老百姓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外,還能有效緩解百姓進城的交通等社會成本。”
除了實體門店的拓展外,華冠還完成了多項技術的跨界融合。2016年引進的“移動支付”,目前銷售及交易次數占比均已超過30%;多家門店已開通“自助收銀”功能;生活平臺“華冠到家”,實現華冠自己的到家服務。2017年華冠可比門店客流同比增長實現兩位數,出現回暖現象。
另外,肖英向《聯商網》透露,在2018年3月份之前,華冠所有門店將全部上線自己的“華冠到家”App,為消費者實現到家服務。目前已在兩家門店進行測試,服務1-3公里,承諾一小時送達。同時,華冠也不排斥像京東、美團等其他到家服務平臺。
未來,華冠也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去做大、最強自己的平臺。肖英告訴《聯商網》,未來不排除引進戰略合作伙伴,以實現華冠商業價值最大化,華冠更大的期望是未來可以把商品賣到全市、全國、甚至國際市場。
(來源:聯商網 崔旭升)
- 該帖于 2017/12/18 16:1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