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17年度(第十四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在美國紐約揭曉。
這是一份信息量很大的榜單,仔細研究,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全球化背后的諸多經驗和教訓。
中國上榜品牌數僅排第五,落后歐美較多
《世界品牌500強》榜單連續發布14年,評判依據是品牌的世界影響力。所謂品牌影響力,是指品牌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并獲得利潤的能力。按照品牌影響力的三項關鍵指標,即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世界品牌實驗室對全球2萬個知名品牌進行了評分,最終推出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500個品牌。
今年的《世界品牌500強》榜單,美國是最大的贏家,占據500強中的233席,居絕對的第一位置;法國和英國分別有40個和39個品牌上榜,分列二三位;日本、中國、德國、瑞士和意大利是品牌大國的第二陣營,分別有38個、37個、26個、21個和14個品牌入選。
對于中國制造來說,這份榜單有點令人失望。中國制造這些年一直在積極進行全球化,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品牌的世界影響力上和自身的地位極不相稱,落后于歐美比較多。
如果對比一下2017《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就更能看出這種差距。中國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中占據109席,但卻在《世界品牌500強》中只有37席,且排名普遍比較靠后,在TOP50強中只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可見中國企業在全球仍然只是強在銷售,品牌力較弱。
在2013年的時候,國際市場營銷公司HD Trade Services一項針對1500個美國人的調查發現,盡管“中國制造”風靡美國,但94%的美國人叫不出一個中國品牌,能想到的中國品牌是聯想、百度、華為、海爾和國航。看來,中國品牌的打造依然任重道遠。
TOP50中僅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為什么?
在入圍《世界品牌500強》的中國品牌中,僅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TOP50,其他中國品牌排名比較靠后。仔細研究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的全球化模式,可以看出他們能夠排名靠前的奧秘。
國家電網的國際化方面,比較突出的標簽是“技術”和“本土化”。在技術上,國家電網在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和設備制造等技術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并通過多次中標實現了中國的特高壓技術“走出去”;在本土化上,國家電網在海外控股、參股項目中堅持本土化用工,只派出少量董事、高管參與投資企業管理。
海爾更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自主創牌模式,據了解,海爾海外收入自主品牌占比達到近100%,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是自主品牌,甚至已經成為美國、日本、歐洲、澳洲等主流市場的主流品牌。
目前,海爾已經形成了海爾、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組成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從單一品牌全球化進化為多品牌全球化,使得品牌世界影響力大大增強。
12月16日,根據谷歌關鍵詞實時搜索數據顯示,在知名的八大家電品牌中,海爾以谷歌檢索9140000次位居全球家電影響力第一,西門子、三星分別以谷歌檢索4340000次、3450000次分列2、3位,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影響力開始全面超越歐美日韓品牌。
中國家電企業集體全球化,為何品牌影響力如此弱?
如果我們看看家電企業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的表現,就更加讓人吃驚。
在TOP50中,只有海爾一家入圍;在TOP500中,只有海爾、長虹上榜,長虹排名是286名。整個家電行業,只有海爾具有比較強的世界品牌影響力。這個結果之所以令人吃驚,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集體全球化,其中美的、格力等企業更是全球化的領先代表,為何這些家電品牌會名落孫山呢?
實際上,仔細研究中國家電企業全球化的路徑,可以發現這種結果又不難理解。中國家電企業看似都在搞全球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走的出口創匯之路,即多采用貼牌加工出口到全球的方式,很少采用自主品牌。這樣帶來的結果是銷售量上去了,卻無法打響中國品牌。
拿美的來說,這些年在全球化上非常積極,但主要是采用貼牌加工、出口創匯的模式。總體來看,美的在國外制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的占1/3,中國制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或OBM品牌的占1/3,靠價格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占1/3。格力也是類似,海外市場自主品牌占比只有30%-35%。
出口創匯的模式,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銷售規模做上去,但是因為無法打出自主品牌,對于長遠的市場開拓非常不利,尤其在歐美發達市場更是比較難以“走上去”。對比一下中國家電自主品牌的分布地區就可見一斑,美的自主品牌主要在非洲、中東、南歐(白俄羅斯)、南美、印度等次發達地區,格力自主品牌也主要集中在南美、南非、中東、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
反觀海爾,就有鮮明的不同。因為從一開始就是走的自主創牌路線,且堅持本土化的研發、本土化的制造和本土化的營銷,所以在全球市場打響了自主品牌。尤其是實行多品牌的國際化之后,海爾在不同主流市場打造了不同的主流品牌,形成了多品牌協同作戰的模式,進一步鞏固了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據歐睿國際統計,中國白色家電的產量占全球的49.1%,但在海外,中國品牌只占2.89%。在2.89%的品牌產品中,海爾占據了86.5%的比例。
這樣的結果,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比較類似,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擔憂。令人欣喜的是,海爾、國家電網等中國企業從出海伊始就堅持自主創牌,打響了中國品牌;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滿足于出口創匯,而沒有重視自主品牌建設,這將使中國企業在與傳統歐美企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中國制造”在加速走出去的時候,不僅要銷售規模,更要重視自主品牌建設,打響“中國品牌”,這是《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和啟示。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7/12/27 17: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