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那篇《2017,與其低頭, 不如奮進》,某君看了文章后,批評道:只有表象,沒有解決方案。所以,今天重開一篇,寫下后續章節。
2017許多零售人過得如火如荼。
2017,零售世界太過多彩,每一天都是“新”的,各種大事件層出不窮的發生,各種新事物如出籠的小鳥一般歡呼雀躍,還有各種預測、分析、猜想每天都登上頭條——在零售中的人每天都被這樣感召著,每天都興奮地無法入眠,每天都清醒地等待太陽升起。
在遭遇彷徨與焦慮、逃離與突破后,零售從業者該如何走向2018,該如何讓2018不再背負2017年的黯淡,如何讓2018能夠突破進取?
在馬上到來的2018,暫停一下快速前進的腳步,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
做不怕沉船的人
當企業變成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在大船的人大多惶惶不可終日,只有兩種人可能會泰然自若,一是有自救設備的人,他們手握一只救生圈或穿著救生衣,當大船下沉,他們仍能在大海里歡快地游下去;還有一種人有一技傍身,他們具備游泳技能,就算船沉了,他們仍能靠自己游到岸邊。
在企業中的人同是如此。與其羨慕別人的光鮮與燦爛,不如沉下心打造一件自救設備,或學一項自救技能,做好各種準備,就算船沉,靠自己依然能離開危險區。
一家門店的店總在籌備開業期間,因為配備的人手不足,許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像物業進場施工這些專業的領域也需要從頭學起,好在時間充足,他不停地請教并向專業人士學習。要在別人肯定會有許多抱怨,或者一直等待公司的安排。他倒很坦然,說:“只要能學到東西,任何事情都不會白干。”
有的時候需要適時地放下自己,不要清高自傲,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高,也不要看得過低,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工作中的人與事,盡量少地摻雜主觀情緒。周洪祎在自傳《顛覆者》曾寫到“每天以應付的心態去工作就是在浪費生命……哪怕你現在是在打工,也要考慮為自己學習一些東西,這客觀上是為公司創造價值,也是為你自己積蓄巨大的潛能,因為學習到的本領是別人剝奪不走的。”
任何一件平凡的工作小事,里面都可能蘊含著知識點,就算什么也學不到,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同樣能收獲許多,做事的過程,其實也是思考的過程,打算做一件事之前,總要先想一些思路與方法,然后找到最優的路徑把事情做完。任何的努力都不會白白付出。
積蓄能量的過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武打片里擁有絕世武功的人,大都要經過磨練,才能打造出一身本領。當把做事情的立意點放到為學東西而做,格局瞬間發生了變化,原來的那些計較、苦惱都煙消云散。有時煩惱太多,不是工作本身給了我們煩惱,而是得到的與預想的差距造成的。
不管工作年限多長,不管閱歷多豐富,都不要讓眼前的工作磨平了棱角,也不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只渾圓的鵝卵石,看似是輕巧了許多,其實失去的是工作的好奇心、處理事情的初心。當工作變得毫無生氣的時候,會讓你的八小時變得“雞肋”而且無趣。
現在許多人的時間都被電子設備填滿了,電子設備成為了統領時間的主宰。低頭族越來越多,這些設備奪走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消磨了意志。如果你也是低頭族一員,把自己交給了那小小的電子產品,還拿什么與未來抗爭呢?
焦慮與彷徨除了因為外界的巨大不確定以外,更多來自內心的不確定。無法確定自己在這巨大的變化之中能否找到合適的位置,也無法確定否能確立自己的優勢。像看到一張發下來的考卷,當看到所有的題目都是已經預習過的,那份篤定油然而生,可當看到滿卷的陌生時,自然會惶惶不安。
2017已經要過去,在到來的2018,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多給自己一些努力做事的時間。在2018的年底再來回顧時,希望每個人都能拿到一張信心滿滿的考卷。
做快速學習的人
行業巨變,在這個變化面前沒有前車之鑒,也沒有完全正確的規則與設想。所有人其實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雖然前方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仍可看到行業巨頭們在不停地用各種方式走下去。2017年發生了太多的合并、并購、入股,零售商們開始站隊,現在的任何解讀與評價都不能真切的預知到結果。雖然無法得知現在做得是否正確,但仍然要走下去,因為每一個現在的努力都可能是未來的一個重要基石。
回歸到個人也是如此。就算看不清未來,也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現在學習到的各種知識、積累的經驗、弄清楚的一個個規則與原理,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處發揮著作用。或者這些作用到一起,影響著你的選擇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會想,現在不做任何努力似乎也沒有什么影響,工作照樣做,生活照樣過下去,不會因為努力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不努力而失去。山本耀司說,覺得很多人停止進步了真的是因為習慣和滿足于周圍人都比自己笨。是啊,周圍的人大多都這樣,他們同樣無所事事,同樣也沒有做出努力,做得還不如我,在這樣的對比中,自我得到了一次次夸大與不切實際的漂浮,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再也不需要用進步來武裝自己。
當看到這么多商業合作、并購案發生時,許多人都有樣的疑惑,為什么他們就走在了一起?除了你情我愿之外,重要的原因是雙方都有在對方看來的“價值”,這是雙方走在一起的根本所在。請相信,如果沒有價值,不會發生任何“商業反應”。這對個體來說同樣如此,只有“有價值”的人才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被別人接納,或者被別人召喚,或者去主導別人。
成為有價值的人,在出現選擇時,可有選擇的主動權,還有選擇的余地。
把自己打造成具有職業價值的人,這應成為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快速學習,建立起自己的擅長領域。就算在零售行業,很少有人敢說弄懂了所有的零售規則與原理、把零售這個行業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在這個龐大的行業里,每個崗位千差萬別,每個崗位都有值得探究和深入研究的地方。一個通才,就是所有都懂、但又不那么精通,這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一家企業招聘了一位所謂的全才專家,但一到崗位就露出了馬腳,什么事情他似乎都知道一點,但具體到細節,他只能模糊過去,其實對那些細節他并不是太了解,他只能泛泛而談。而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解決的是問題、理清的是思路,這就像建房子,要看得見一磚一瓦。海市蜃樓雖然美,但不能住人啊。
現在需要有意識地找一個自己擅長或喜歡的零售領域,進行專業化學習與實踐,慢慢積累與磨練。戒去浮躁,斬斷猶豫,像打磨一件器具一樣鍛造內功。如果這樣做了,會發現明年此時會多添一點篤定。
其次要少說多做,早早行動。這看似是一條最沒有用的建議了,但真要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在企業之中總有一些掃地僧,他們看起來并無過人之處,但到了關鍵時刻總能憑著過人的本領讓人刮目相看,這有點像隱藏在民間的武林高手。這些潛默的高手們的特質大多是寡言的,不張揚,不炫耀,只在默默做好自己的事。但現在是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想發聲,都想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誰愿意默默地讓自己所做就這樣開始與結束呢。但如果過分關注外在,其實是忽略了內在,注意力的轉移,降低的是專注力。
許多人都愛說,如果當初怎樣,那我現在會怎樣,言外之意是悔不如初。過去的時間已然無法追回,最好的時間就是當下。從現在開始,做想做的事,把想做的事做好,這才是一種智慧。
最后是要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年齡越長,就越對外界的反應不那么靈敏與敏感,時間增添的不僅僅是年齡,還有對世界的漠然。仿佛這個世界已經沒有突破,都是原來的樣子,仿佛再新鮮的事物也難再引共鳴與感想。如果你對工作的反應平淡如水,毫無好奇與沖動,那么工作回饋給你的也只能是一杯“白開水”。
在零售業工作中的人是幸運的,因為零售業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呈現出了變幻莫測的奇異景象,這足以令人驚嘆、驚訝,足以把人的好奇心沖擊到像加足馬力的汽車。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人顯然對出現的變化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直接原因可能是這些變化并未激發出好奇心,或者已經沒有了好奇心。
而當下的零售環境,恰恰需要好奇心,需要看到零售的精彩、看到未發現的秘密、看到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2017馬上就要離去,2018年的列車已經轟然駛來。與其在原地自嘆自哀,不如從現在開始起跑,積蓄能量、儲備技能,總有一天會看到綻放的自己。
柳二白- 該帖于 2017/12/29 13:4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