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茵曼正在建造一個集品牌、供應商、生產力為一體的智慧智造平臺。
前不久,匯美集團戰略投資的江西于都智能制造產業園的項目正式落地。這是匯美集團牽頭與有意愿、有能力的合作伙伴聯手,共同打造一個集結了品牌、供應商、勞動力和基礎建設的智能智造供應鏈平臺。
在方建華的構想中,這個平臺的整體廠區面積共達33萬方,其中第一期將有六棟六層車間、六棟公寓,一棟辦公樓。規劃是要分別建立羽絨工廠、休閑襯衫工廠、褲子工廠、毛織工廠,讓每個工廠實現專業化生產,提升每一個工廠的專業效率。
當然,這個平臺也不只服務匯美集團的訂單,而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其他供應商和品牌只要符合的參與標準,均可以加入。
對這個戰略項目的打造,方建華預留了5至8年的時間。“通過五至八年的努力,以最高標準打造全球一流的服裝智能制造供應鏈,而且這個供應鏈平臺是可復制的,也將會整合一些有訂單量的國內外大品牌共同完善這個供應鏈平臺。”方建華稱。
人力成本增高 智能化趨勢顯現
隨著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人力成本也日趨見長。對于近年來步履艱辛的服飾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智能化、大數據等又給企業帶去了希望。上游供應商不用再像以往那樣100%生產期貨,而是可以根據數據進行柔性供應。對于品牌方來說,一方面,可以減少庫存壓力,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產品更符合消費者喜好。
而這也是方建華啟動該項目的原因之一。
得益于之前茵曼做電商的經驗,方建華將之前做電商訂單的生產節奏,即輕首單、重翻單,分享給了本次合作的優質供應商。
方建華強調,衣服賣的好是按計劃賣出來的,主推哪一種款式,哪一種面料,都會相應給予更好的流量位置,每一個爆款都有數據支撐。例如,某個工廠生產20個款,可能只有2個款暢銷,工廠30%的產能就可以做柔性化生產。
畢竟,借助信息帶動銷售、生產,通過數據提升效率,正是新零售時代中,各個品牌的基本要求。
同時,對于服裝制造產業近年來的變化,方建華感悟頗深:“國內的服裝產業是整體向上發展的,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品牌方,對于產品品質、設計能力的要求都前所未有的提高,這也意味著對服裝制造的生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隨著產業工人年齡增長,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個行業。這對整個行業是一個挑戰。”
想要吸引年輕人進入工廠,匯美集團聯合供應商,共同提出了“結合科技,打造智慧產業園區未來工廠”的概念。江西于都的智能智造供應鏈平臺便是服務和實現這個概念的項目之一。
信息共享,資源整合
其實早在2013年底,方建華便帶著供應鏈部門的同事密集走訪當時合作的優質供應商,為匯美集團接下來的供應鏈改造做實地調研。
在走訪的過程中,方建華深深體會到,再怎么優質的供應商,對市場需求的了解都顯得很有限。盡管生產的產品最終是流通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但供應鏈似乎與消費市場似乎隔著一條鴻溝,是信息相對閉塞的一端。這也更加確信了其做供應鏈改革的必要性。
來自品牌的生產理念,無疑是最接近市場前端的理念和需求。方建華認為,這些信息應該共享給合作的供應商,觀念的改變才是改革國內服裝供應商最核心的方式。
而匯美集團戰略投資的服裝智能制造供應鏈平臺,最終只需做成一件事:對外輸出設備、技術、解決方案。也通過這樣的輸出,能夠直接影響、改革匯美集團的供應商,以及未來參與進來的更多品牌,從而達到更大程度上的資源整合,做到更高效。
在方建華看來,新零售時代下,供應鏈應具備以下特征:不能把目光只聚焦于工廠、解決面料問題、合理排單、生命周期反推訂單量、信息化管理取代純人工、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化升級、產品可追溯源頭、制造業走向產業供應鏈協同整合。
數據化驅動生產后,將能夠讓供應鏈與消費市場的信息互通有無,供應鏈也能夠享受市場紅利。
(來源:聯商網 陳肖麗)
- 該帖于 2018/1/11 12:0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