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1月5日,第九屆匯美集團供應商大會召開。
匯美集團表示,2018年,供應鏈革新將繼續推進,回歸供應鏈的本源,將產品質量、快反能力作為整個集團的核心競爭力。而合作伙伴的準入門檻、淘汰機制將被嚴格執行。
匯美集團董事長、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也來到現場,與合作伙伴們進行深入的交流。
據方建華介紹,過去三年,匯美集團供應鏈發生的變化包括:梳理供應鏈流程、搭建供應鏈的系統、對供應商進行專業的分工下單。
2018年,匯美集團在供應鏈方面有三個愿望:一是做到3:7的首單和返單比例;二是培養企業打造超級單品的能力;三是逐步取消質檢環節,讓質量成為供應商自己的招牌和口碑。
匯美集團的下一步是要聯手供應商,提升供應鏈平臺。我們只做賦能的角色,而不是自己開工廠。會在政策上有多項支持,在這里打造2到3家真正的供應商標桿。
“未來我們的供應鏈模式需要按訂單生產,要按銷售驅動返單,通過供應鏈驅動消費力,從訂單型生產向快速翻單型生產轉變,以取得翻單的效率,以達到效率的最大化。”方建華說。
以下是方建華在現場的演講全文記錄:
這幾年真的比較忙,但每年的供應商大會我都一定會參加。
我們看到,如今的生產制造中,nike生產一件T恤只需42秒,生產全自動化。又看到,為什么優衣庫能做那么好的品質,但價格不高,這打造了優衣庫最核心的、不可復制的競爭力。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用傳統的理論、邏輯來布局下一代的供應鏈,則必敗無疑。只有供應鏈成功,才能在現代化創業路程中取得成功。
學習能力與宏觀視野
現在每一個當老板的都很憂慮,擔心自己被淘汰,擔心我們的學習力是否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老板的思維和眼光,決定了你的生意能做多大。所以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負擔。現在,我每天保持1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一年都做好學習計劃。
1998年來廣州創業,我深深的記得當時從江西坐車到廣州要很久的時間,開車要兩天兩夜,感覺路途遙遠。前幾天從南昌回來,只花了4個半小時。高鐵在高速發展,城市的距離被拉近。
全球化的力度也已經超過我們的想象,要不斷培養自己全球化的眼光。我們碰上了最好的時代,我對國家未來20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國內體量最大的服裝企業就是申洲國際,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元,他們是一家工廠,比品牌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回到1998年再創業,我會選擇開工廠,選擇供應鏈。國內的實體經濟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沒有驚醒,90%以上的工廠都會關閉。
國家的宏觀政策需要密切關注,國家層面已經非常重視實體經濟,例如買智能制造的設備有補貼。環保、稅收、員工的基本保障,有社會責任的,這些會成為優質供應商的基本基礎,要做到不掉隊。最終是取決于我們的自信、毅力是否足夠。
打造智能制造平臺
2017年我走訪了一些供應商,并組織了優秀的供應商去學習一些全球優秀的供應鏈,感受我們對世界一線生產的差異。
有供應商對我說:“智能制造確實是一個趨勢,而我們差的不是一點點,是差的很遠。所以我也下定決心,在管理上盡可能向智能制造靠近。”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家優衣庫的供應商,他們所用的日光燈是主動送去國家檢驗的,檢測放射的光是否有有害物質。如果優衣庫供應商的反面有一根線頭,則認定為大事故,要把全球的貨全部召回,不單只是罰款,這其中體現了品牌和制造的精神。
10年來,我們和大家一起把茵曼共同發展到今天。很努力,也很幸運。作為一家企業,要實時知道自己的危機,要走出去看,去學習,要知道差距在哪里。
前不久,我們在江西于都戰略投資了一個智能制造的供應鏈平臺,大家都會有疑惑,是不是匯美要自己開工廠了,要自己做生產了。這有很多誤解。
對于供應鏈平臺的愿景:建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供應鏈,和伙伴關系。
未來5到10年,是中國供應鏈的黃金時間,要有新的賽道和新的思維,領先于行業的制造力。如果現在還不開始布局,未來會非常麻煩。
現在制衣業的工人聚焦在70后,再過10年,工人會變得很緊缺。如今農村的生活水平很高,很多人已經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國家在產業推動上出了更好的政策。
例如我們為什么選擇江西于都為智能制造產業園,這個城市離廣州很久,有大量的好政策,還有大量的人口是人口大市。
未來我們的供應鏈模式需要按訂單生產,要按銷售驅動返單,通過供應鏈驅動消費力,從訂單型生產向快速翻單型生產轉變,以取得翻單的效率,以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匯美集團的下一步是要聯手供應商,提升供應鏈平臺。我們只做賦能的角色,而不是自己開工廠。會在政策上有多項支持,在這里打造2到3家真正的供應商標桿。
新目標
過去三年供應鏈發生的變化:梳理供應鏈流程、搭建供應鏈的系統、對供應商進行專業的分工下單。
未來供應商會由多到少,集中生產訂單,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的快反,不單只是工廠的事情。未來的供應商要做到快反的指標,要從設計開始。
未來智能制造的四個特征:
2018年的幾個愿望:
1.未來做到3:7的首單和返單比例,也是2018年供應鏈的指標。減少扭轉環節,流程上的整合讓返單效益更快。
2.培養企業打造超級單品的能力。質量好價格低,未來在棉素系列能夠有所突破。
3.把質量成為供應商自己的使命,我們會逐步取消質檢環節,讓質量成為供應商自己的招牌和口碑,甚至成為存活的生命力。當供應鏈達到國際水準時,我們就會全面取消質檢。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