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金花業績連續下跌 割肉止損處境如何改善
聯商網消息:傳統百貨業巨頭世紀金花的處境很微妙。
2017年11月24日,世紀金花商業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6個月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審閱,與去年同期相比,預期將錄得股東應占虧損大幅減少約90%。
公告稱,上述大幅減少主要是由于并無一次性商譽減值約人民幣1.286億元;并無因關閉新疆友好門店而造成的一次性虧損約人民幣3600萬元;及財務費用凈額由去年同期約人民幣9170萬元減少約4210萬元。
據世紀金花年中發布的盈利預警公告顯示,截止至2017年3月31日,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為3.52億元,主要是由于商譽減值撥備約2.73億元,以及關閉新疆友好門店而造成的物業、廠房及設備處置虧損。
看來,此前連續業績下跌使得世紀金花不得不割肉止損,已經開始顯現出效果。
2015年底,在西安僅僅開業不到三年的曲江金花黯然離場;2016年4月1日,世紀金花關閉銀川店;2016年8月1日,由于經營業績不理想,世紀金花又關閉新疆友好門店;陸續關店的背后,正是世紀金花業績連續下跌的尷尬現狀。
有業內人士表示,“做的不好的肯定要關,一個真正的企業是要敢于斷臂,真正會玩股票的人敢于割肉,店鋪無法達到盈利點,就不可能再追加投資,那么止損最好的辦法就是割肉。”
去年12月,陜西省統計局在各市(區)對實體零售企業開展了調研,發布了陜西實體零售企業創新轉型情況調研分析報告。報告也指出了目前陜西實體零售業所面臨的困難。
報告顯示,“十二五”時期之前,零售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但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營成本攀升、消費需求結構變化、網絡零售業快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實體零售業主要指標增速放緩,自2011年以來,全省零售業銷售額增速呈現持續放緩態勢。
從限額以上零售業數據來看,銷售額增速從2011年的25.7%到2015年的最低點,增速下滑到11.8%。具體來看,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3000多家限額以上零售企業中,有60多家企業關停,如世紀金花、太平洋等百貨零售出現關店現象,近1/5的企業銷售額呈現負增長;從調研情況來看,兩成左右的實體零售企業的銷售額下降,更多的企業利潤增長放緩。大型超市的銷售額增速在個位數水平,個別規模較大的大型百貨店和綜合店甚至出現了收入下降的情況。
不過,上述報告認為,在這些困境中也明顯能夠看到實體企業的優勢所在,實體零售企業積累的商品甄選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實體體驗優勢以及豐富的客戶和物流資源,仍不可替代。隨著如今的消費者已經成為不間斷購物的顧客,網上零售增速出現下降,而且消費者也已經出現“重返實體店”跡象,利用自身優勢和有利因素,實體零售企業有望通過創新轉型實現“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