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投資機構British Land研究發現,在零售商新店開張的6周內,來自其區位附近郵政區域的線上流量會增加52%。
報告表示,此后,從實體店周邊區域的產生的線上流量將保持穩定,這表明實體店對于消費者通過線上渠道和零售商、品牌商進行互動有極其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長期的,并非短期流量的暴漲。
這份報告同時發現,對于那些實體店數量不到30個的小型零售商、品牌商來說,新店對于線上流量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其增幅達到84%。
其實,類似的數據在美國也有體現:
L2咨詢在2016年1月的報告《純電商之死(The Death of Pure-play Retail)》表示,純電商通過付費搜索帶來的流量占比20%,比其他的競爭對手都要高,同時,相比于進化版電商(即從純電商起家,慢慢開出實體店的零售商),純電商購買的付費關鍵字居然是其6.8倍,而平均成本也其2.65倍。
同時,純電商也沒有任何“自生流量(Walk-in Traffic)”,因此想要吸引消費者,第一步就是大量的砸關鍵字,按照L2咨詢的數據,基本結論是,誰砸的關鍵字多,誰贏。
這里面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這個數據來自于SimilarWeb:在過去3個月里,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流量來源前三名分別為直接(即消費者直接打開亞馬遜網站)42.13%、外部鏈接(22.66%)和搜索(23.73%),但是有多少電商能做到由消費者親自輸入其域名而打開呢?
由此可見,線上線下的相互引流其實是自發的,而且線下已經成為線上增長的引擎。
事實上,消費者一般會選擇和他們生活方式、價值觀相符的品牌商、零售商,而一個實體店正可以讓消費者去了解這個商家,而且別忘了,實體店還可以有更多作用,例如實現線上下單線下取、成為社區服務中心等。
(文/聯商專欄作者王子威,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聯商網立場,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 該帖于 2018/1/25 13:4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