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十年前門戶占據大部分用戶PC端首頁的時代,顯然“眾媒時代”讓原本“雄赳赳氣昂昂”的媒體陷入了深思。眾媒時代,一個大眾都可以參與媒體的時代,似乎是一個用“流量”說話的時代,這個時代“不流行”談論“無冕之王”,也“不流行”追求“媒體藝術”。這個時代,選擇“流量”,或者直接退場。
“眾媒時代”需要“媒體藝術”嗎?
Analysys易觀發布《中國移動綜合資訊市場年度分析2018》,分析認為在目前移動資訊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期,但“馬太效應”明顯,頭部產品占據了大量流量。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騰訊新聞,都是占據了大量市場流量產品,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撐起完備的流量矩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頭部市場也并非完全由“流量霸主”所占據,作為為數不多繼續堅持“媒體藝術”的產品,鳳凰新聞客戶端和它背后的團隊,用一年半時間交出了一張完全不同的答卷。
堅持差異化生存策略一年內的行業核變量
堅持“媒體藝術”的過程是裂變而痛苦的,但結果是充滿驚喜的。鳳凰新聞客戶端轉型至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資訊產品矩陣,自成一系。背靠鳳凰系,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本和內容優勢;控股一點資訊,在算法分發領域占領市場;推出短視頻頻道,向當下最熱的短視頻市場進軍;發展鳳凰號,為鳳凰新聞客戶端提供大量優質自媒體內容……
在Analysys易觀最新發布的《中國移動綜合資訊市場年度分析2018》中,特別強調了鳳凰新聞客戶端在用戶粘性方面的特別優勢。2017年11月的網絡媒體人均啟動數統計中,鳳凰新聞客戶端人均啟動4.77次在移動資訊平臺中列第一;人均使用時長37.07分鐘列第二。無論是啟動次數還是使用時長,都展現出極強的粘性。
Analysys易觀《中國移動綜合資訊市場年度分析2018》
更強用戶粘性的背后是更高的用戶忠誠度,這是在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認知中,日積月累所形成的。鳳凰新聞客戶端憑借什么能夠被用戶認可?
深剖鳳凰新聞客戶端的“媒體藝術”
在用戶粘性的背后,實際是鳳凰新聞客戶端獨特的“媒體藝術”。這種媒體藝術賦予鳳凰新聞客戶端獨特的“產品魅力”。
在流量和算法成為最終籌碼的今天,鳳凰新聞客戶端仍然深耕內容領域,看重內容質量,并且相信對內容質量的負責就是對用戶的尊重。直至今日,“頭條”頻道的要聞仍然由專業編輯按照“三條新聞源印證一則新聞”的原則進行審核。這種看上去似乎可能耽誤分發效率的行為卻是更高質量的保證。
此外,鳳凰新聞客戶端采用智能算法和人工編輯相輔相成的形式。一方面能根據用戶瀏覽習慣推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堅持原則,推送有意義、有價值的品質內容。在用戶的“大我”和“小我”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滿足用戶需求,更貼用戶心。
Analysys易觀《中國移動綜合資訊市場年度分析2018》
更重要的是,鳳凰新聞客戶端自5.6.0版本之后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篇章,引入互動社交功能。社交功能能夠強化用戶在使用產品中的“自我”存在感,使其在瀏覽新聞匯總更有使用感,這也是其粘性更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自我時代,擁有“媒體藝術”才能長遠存活
這是個流量說話的時代,但流量不能替代“媒體藝術”。在這個用戶更加關心自己、一切都圍繞自我展開的“自我時代”,擁有更強的媒體藝術能夠更好地與用戶達成共鳴,這是一種更加長遠也更加優質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