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人們徹夜排隊購買火車票的情景已成為歷史,但網絡購票也不比徹夜排隊買票輕松,一票難求的現象依舊存在。在此背景下,尋求各種“搶票”渠道,也就取代徹夜排隊購票,成為國人過年回家的必經門檻。
2018年2月1日至3月12日,為期40天的春運又將來臨,而和往年一樣春運售票一開始就漸入高峰。據交通部門的數據,2018春運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約29.8億人次,其中鐵路預計發送旅客3.88億人次,同比增長8.8%。可以預見,今年春運將是最難搶到票的一年……
回家難,搶票服務一時大火
2018年春運大幕將在2月1日拉開,而1月3日春運火車票就提前開售了。媒體發布的《2018年春運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春運旅客人次預計突破30億人次。春運鐵路售票一開始,就有很多熱門線路的火車票被搶購一空,而在一票難求的困境下,催生了大量的第三方搶票軟件。
隨著互聯網技術步入正軌,購票者的網絡購票途徑越來越多,購票者除了能在12306上購買車票,也可以在旅游平臺、預訂機構、社交平臺等第三方渠道搶購火車票,進行撿漏。其中,美團旅行、攜程旅游、同程旅游等旅游在線預訂機構也紛紛在其APP上推出了春運搶票功能,搶票服務一時大火。
在攜程、去哪兒等知名的在線旅游平臺上,用戶只需要根據出行時間選定出行車次后,先預付車票費。然后平臺系統會在出發時間之前,每天24小時不停刷新車票,一旦出現余票,就第一時間為用戶鎖定購買。這看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服務,但是沾染上了金錢的氣息,就變得不那么純粹了。
目前“搶票軟件”有的是全免費的,有的則是一些收費項目。以攜程為例,加速包的搶票速度分為低速、快速、高速、極速、光速、VIP搶票六檔,其中低速搶票無需支付費用,但搶票成功率較低,而“加速包”金額越高,搶到票的成功率也越高,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免費搶票或VIP搶票。
此外,鐵友火車票、智行火車票、訂票助手、高鐵票務等搶票神器,雖可選“余票監控,搶到再付款”,但是付款時系統會自動勾選“加速包”。更有甚者一些搶票軟件打著免費搶票的旗號,聲稱不收取手續費,卻以默認搭售意外險的行為,額外收取高額費用。
而且目前正處于春運購票高峰期,車票經常出現被秒殺的情況,火車票被搶購一空,即便購票者使用搶票軟件,也未必就能夠搶到票。事實上,搶票軟件與12306不聯網,也沒有優先購票權,最終購票結果,依然要看12306的放票情況,以及其它搶票軟件和乘客的競爭力。因此,搶票軟件也不能100%保證買了加速包就能幫用戶搶到票,存在忽悠用戶的嫌疑。
變味的“神器”是好是壞,難斷決
第三方平臺通過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為用戶搶購火車票的方式一經推出,就備受爭議。有人認為,物以稀為貴,在市場缺票的情況下,花更多的錢就能買票理所當然。也有人認為第三方平臺加價賣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購票難題,價高者得的購票模式十分不公平。面對搶票服務眾說紛紜,那么這項服務對于用戶來說是喜是憂?
首先,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的有償搶票服務之所以引起輿論質疑,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對正常購票秩序造成了干擾。
早在幾年前,工信部就對那些免費刷票的搶票軟件下達了封殺令。這些所謂的搶票“神器”,利用技術優勢變相作弊,打破了購票者的機會公平,加重了12306鐵路官網的擁堵程度,損害了更多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利。雖然今年免費軟件“進化”成了有償搶票服務,但這種網上搶票行為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沒有改變。根據數據統計,在日常情況下,旅客訪問12306的正常排隊時間大概是0.5秒,而在春運高峰期可能達到了10秒多,翻了20倍。
其次,類似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的有償搶票服務的經營活動是否合法,尚未有定論。
眾所周知,從事鐵路火車票代售的網點,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還要通過鐵路客運部門的考核,而且代售火車票每張收取的手續費為5元,超過此數則屬違規行為。目前不清楚參與搶票的互聯網平臺是否獲得了相關資質,但即使這些平臺具備相關資質,可市面上大部分網絡平臺都將有償搶票服務的收費分為幾個檔次,從幾十元至上百元,價位越高搶到票的概率就越大,遠遠超過了代售火車票手續費只能收5元的規定。
最后,部分搶票軟件趁機侵犯消費者權益,而消費者可能因為急于購票忽略平臺搭售等違規行為,或被引誘進入一些虛假的購票網站。
市面上部分第三方平臺在開展搶票服務的同時,借機進行捆綁式銷售。比如在系統默認選項中增加“搶票套餐”等額外有償服務,或者默認勾選保險服務等等。消費者購票在時間倉促的情況下,很容易陷入圈套,這樣的銷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總之,第三方平臺除了加收服務費,還通過綁定類似保險這樣的收費項目獲得營收,違背了明令禁止的搭售法規。
每年春運有巨大的人口出行流量,而面對這種短期的人流井噴,鐵路運力明顯不足,因此,“買票難”一定會長期存在。在這種常態之下,雖然國家鼓勵互聯網創新,但一些平臺利用技術優勢隨意加價倒賣火車票,這種所謂的創新行徑并不能解決“買票難”的難題。
積累多年的購票難題何解?
互聯網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加價搶票”、“搭售保險”這些案例來看,第三方搶票服務目前尚屬于一個游走于法律邊緣的“灰色服務”,雖然還不屬于違法,但是這樣的加價服務與搭售服務只會給第三方平臺帶來負面影響,而且也不能真正解決購票難題。
每年臨近春節之際,警察打擊黃牛的“大戲”也正式開演。隨著互聯網購票防“黃牛”的技術日漸精湛,黃牛變少了,可不曾料到“加速包”來了。一方面,搶票軟件造成的購票不公平是實打實的,唯有鐵路購票系統走在技術進步的最前面,才能擺脫不公平現象。另一方面,目前網絡搶票的國家在政策方面比較空白,因此大眾也在呼吁有關部門針對搶票服務,采取一定的措施去管理這種行為。
其實互聯網購票平臺本質上是代理服務,一般會收取居間代理費用,屬于增值服務部分,可是消費者委托平臺購票,有充分知情權,而這方面往往是被平臺忽略的。對于第三方平臺來說,在消費者急于搶票的當頭,推行代搶票服務大多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流量用戶,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忽悠用戶的“加速包”搶票服務并不會帶來大的效益。
相反的,免搶票服務費的搶票平臺就很受購票者歡迎,與網上其他所謂的搶票神器不同,自從進入春運購票周期,就有一些平臺提前60天為用戶提供預約搶購春運火車票的服務,并且還能為用戶提供購票優惠券。由此可見,各第三方平臺應該遵守法規,以身作則,不為短暫的利益而毀了自身樹立的品牌。
當然,黃牛票和加速包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鐵路運力的不足,而要真正解決春運難題,必須要能在春運期間拿出相應的客流量運力來。
對于鐵路購票官方網站來說,鐵道部在知曉個別公司正通過技術手段推出“不公平”購票后,正在想方設法避免這種現象。適時推出應對方案,限制和阻止搶票軟件、插件的正常工作。也希望法律法規健全之后,搶票服務能夠有效減輕12306的負擔,真正幫助購票者代購一張回家過年的票。
整體而言,受春運人數增多、火車票預售期縮短等因素影響,2018年春運被網友戲稱“史上最難搶票年”。第三方平臺因加價代買春運火車票,被指利用技術優勢制造購票不公,甚至給12306帶來更大的流量擁堵,使得本來就不堪重負的購票系統更雪上加霜。因此,要賺錢還是要留住用戶值得第三方平臺商榷和探討,總之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為百姓們解決購票難題。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