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戰火燒到哪里,哪里就是互聯網關注的中心。
2017年下半年最大風口就是新零售,這是互聯網大佬們爭奪的下一個點。隨著和阿里巴巴的親自入場較量,新零售的戰火越燒越旺了。周末財經領域最重磅的兩條新聞都是和騰訊有關:第一條是騰訊近25億元入股海瀾之家,持股5.31%,第二條是主營批發零售的步步高公告,公司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但談到新零售就離不開阿里,談到阿里的新零售就離不開盒馬鮮生。
由于偶然的機會,聽說位于亦莊的北京城鄉世紀廣場開了一家盒馬鮮生的店,周末特地趕去體驗了一把。
盒馬鮮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幾個商業業態的疊加,就是海鮮城+菜市場+美食街+市場百貨店,可以說是為中產階級打造了一個“社區菜市場”。
先說說優點:
第一,人氣旺盛。作為今年新出的網紅,盒馬鮮生的這家店是在地下一層,原來是個冷清的超市,但是盒馬進駐以后人氣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在海鮮區擠滿了人,就餐的地方用戶也很多,基本沒有空位置。
重要的是盒馬鮮生的人氣帶動了整個購物中心的人氣,作為亦莊為數不多的商業綜合體,城鄉廣場的名字一聽就很接地氣,因此在過去其品牌格調一直偏低。而且由于地處在亦莊的工廠環繞地帶,離地鐵很遠,各種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即便實在周末商場人流也不是很旺盛。
而引入盒馬鮮生對整個購物中心的品牌都有很大的提升意義,“引進盒馬鮮生是商場年輕時尚化和家庭生活化的標志之一”,商場方面對于盒馬鮮生在吸引客流、推動轉型等方面的作用充滿信心。
從實際體驗來看,盒馬鮮生的引流作用還是很明顯,本次體驗感覺確實整個商場的人流增加不少。就連開在盒馬鮮生旁邊的小零食店也頗為收益,不少顧客會順路光顧消費。
第二,技術確實比傳統超市先進。在結算上并不是購物一起排隊,而是可以隨時結賬,顧客可以在一個地方購完一部分東西就可以先結賬。這種去中心化的結算方式減輕了收銀臺的負擔�?梢钥吹诫m然人流很大,但是人工收銀臺還是很空閑,服務員甚至沒什么事情干,相比傳統超市欲仙欲死的排隊結賬,這種思路先進很多,用戶體驗也非常棒。
另外就是采取了自動化的打包體系,我注意到在店里的天花板上很多傳送帶,服務員揀完貨,將購物袋掛上傳送帶,這些購物袋會自動傳送到超市后場,經過整合、打包、配送。
第三,海鮮價格便宜。作為招牌品類,盒馬鮮生的海鮮以便宜著稱,據說這里的海鮮有些比海鮮市場便宜一半。按照盒馬鮮生CEO侯毅的說法,能夠做低價主要是源頭直采。源頭直采直接省掉了中間的費用。
“原來超市做海鮮的通常做法損耗很大,它把損耗這部分的毛利放在定價里面,所以不賣 50% 的毛利做不下來。但源頭直采以后,我可以把這部分比例去除掉,所以價格大幅度下來了,可以做到毛利 20%。”
聽了上面我講述的這些優點你是不是覺得還不錯呢,那么盒馬鮮生是不是就是完美的,真的就像自己說的那樣要顛覆整個零售市場呢?
光圈財經并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經過一番觀察和思考,我認為,眼下的盒馬鮮生有幾個很大的缺點,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等候太久 用餐體驗差
在觀察當中以及自己的體驗時發現,盒馬鮮生現場烹制的時間簡直是個BUG,幾乎所有的顧客都在抱怨這一點。據了解,從挑好到最后上桌的時間基本在一個小時以上,兩個小時等不到也不稀奇。如果在其他飯店顧客要等這么長的時間可能都掀桌子了。
至于為什么等待這么久,除了海鮮加工比較麻煩之外,據說也是盒馬鮮生有意為之的一種策略,就是為了逼用戶更多選擇送貨上門而不是到店吃。侯毅曾經解釋過這一點的考慮,“我們就天天盼著下雨是最好的,為什么?他用手機點點就送到他家。像北京霧霾天一來了,所有人都不出門了,所有人要依賴盒馬鮮生去送貨上門�!眰人認為,盒馬鮮生的這種策略當然是有自己的考量,但是非要采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嗎?實際上,盒馬鮮生完全可以采取鼓勵式而不是懲罰式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懲罰在店顧客的后果相當負面:一是,由于等待時間較長,給用戶留下負面的印象,很多人都表示不會再來,二是,拉高了用戶的口味預期,很多人用餐后覺得口味一般。更深一層來講,就算需要很長的用餐等待時間是逼不得已的方法,盒馬鮮生也應該考慮如何轉移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打發無所事事的時間。從商業的角度來講,這有可能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但是被完全浪費了。
價格偏高,發展設限
在說到盒馬鮮生的優點之一——便宜的時候,我謹慎的只用在了海鮮的身上。除了海鮮,盒馬鮮生的商品物價總體還是偏高,以蔬果類產品為例,價格非常昂貴——僅僅兩個玉米就要10元。這導致了盒馬鮮生在海鮮區人滿為患的時候,而蔬果區幾乎無人光顧。
這個是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按照侯毅的說法,盒馬鮮生的蔬菜也是采取的源頭直采的方式,和蔬菜基地直接合作的。不知道價格偏高這個是這家門店的特例還是所有的門店都是這種現象。
蔬菜價格偏高,但盒馬鮮生的蔬菜區占地卻不小,因此無人問津的蔬菜區實際上是很大的浪費,降低了坪效比。
高價對盒馬鮮生來說其實是自我設限。我們算了算,在盒馬鮮生一頓飯人均消費70元左右,已經超出了大部分用戶的日常就餐心理接受價位,除了偶爾專門買海鮮或者請客吃飯,基本不可能成為居民日常買菜的選擇。實際上,很多用戶來這里都是嘗鮮的,不會頻繁來。
其方圓三公里的配送距離,也大大限制了其在一線城市之外的市場空間——在三公里能找到足夠多收入水平能夠接受盒馬鮮生的消費者,它基本只能開在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的高收入社區。
不那么智能的結賬
最后一個讓我感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是,雖然盒馬鮮生用了很多的自助收銀設備取代了傳統的人工結賬臺,但是顯然并不是可以省去人工——自助收銀臺并沒有那么智能,依然需要服務員在幫助用戶結賬,這個看起來很大的結賬設備實際上僅僅是充當了掃描槍的作用。
另外,盒馬鮮生作為阿里旗下的企業支持支付寶支付,但是用戶必須要安裝盒馬的app,打開APP的二維碼才能結賬,不知道多設置這一步有什么考量。我想了半天覺得最可能的原因難道說阿里對盒馬鮮生的APP下載量也有考核業績?
最后總結一下:
盒馬鮮生相比于傳統的店面是有很大的優勢的,品質更好,品牌也更加年輕符合年輕人的心理。
但是說它是新零售的未來現在言過其實了:盒馬鮮生終歸到底還是以一個比較畸形的業態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離顛覆超市和菜市場的距離還很遠,其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充當一個海鮮城。
實際上盒馬鮮生還要防止自己被模仿者顛覆,畢竟如果騰訊復制一家業態和它一樣但沒有上述我提到的那些弱點的店,它該如何應對呢?
(來源:光圈財經 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