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京東集團宣布旗下京東物流集團(下稱京東物流)完成具有約束力的最終增資協議,融資總額為25億美元。此次融資的主要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多家機構。融資預計在2018年一季度末完成。
根據最終協議,此輪融資總額約為25億美元。交易完成后,京東集團仍將持有京東物流81.4%的股權。京東方面向全天候科技確認,此次25億美金融資額對應的投后持股比例為18.6%,這意味著,京東物流估值達134.4億美金。
京東物流是電商巨頭京東直營的物流公司,2017年4月,京東物流宣布獨立運營,組建了京東物流集團。2017年京東三季報顯示,京東物流共有7大物流中心、倉儲面積900萬平方米、近7000個自提點/配送站、30萬個末端服務網點,覆蓋全國2830個區/縣。
值得關注的是,京東物流集團此次融資是中國物流行業最大的單筆融資。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表示,此次融資將成為京東物流的新起點,未來京東物流將攜手行業合作伙伴搭建智慧供應鏈價值網絡。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指出,本輪融資完成后,京東物流將在供應鏈網絡搭建、智慧物流前沿技術的探索與應用、人才引進與培養、物流增值服務等領域進一步開拓;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全面智慧化的物流體系。
民營物流“三巨頭”格局確立
京東物流集團此次獲得25億美元融資后,中國民營物流領域“三巨頭”(順豐、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的格局進一步明確。
在三家巨頭中,已在A股上市的順豐市值最高,截至2月14日收盤,順豐控股市值達到2075億元。在劉強東眼里,順豐是京東物流最主要的標榜對象和競爭對手,他去年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直言,“能在未來立足國內的物流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
從經營模式來看,順豐與京東物流都采用的是直營模式,保證了服務質量。從業務量來看,京東物流與順豐相差已不遠。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順豐控股業務量為13.73億件,京東物流為10.68億件。不過在營收方面,京東物流與順豐差距仍然較大,根據公開財報和媒體報道,2017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營收為321億元,京東物流則為119億元。
京東物流的另一大競爭對手是阿里巴巴主導建立的菜鳥網絡。菜鳥成立于2013年,由阿里巴巴、銀泰、復星、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斥資53億元增持菜鳥網絡股份,增資后阿里持有菜鳥股權從原來的47%增至51%。由此可反推,菜鳥的估值為1325億元(203億美元)。阿里還表示,未來五年繼續向菜鳥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物流網絡。
京東物流面臨的挑戰
劉強東上月曾向CNBC、鳳凰網等媒體確認,京東物流未來計劃在中國內地或香港進行IPO。在去年4月京東物流獨立運營時,王振輝曾表示,京東物流要在5年內收入突破1000億元。
京東物流能實現這些目標嗎?以業界龍頭順豐為參照,京東物流今后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
京東與順豐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營收上,在物流基礎設施、業務覆蓋范圍方面,與順豐的差距也十分明顯。
如今,航空運輸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物流公司送貨的速度,順豐、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都在斥巨資組建自己的貨運機隊。截至目前,順豐旗下的貨運飛機數量已達到42架,而京東物流尚無自己的貨運飛機。
在業務覆蓋范圍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順豐網點覆蓋率在已經達到97%,覆蓋了全國334個地級以上城市,而京東物流覆蓋地級以上城市只有250個,比順豐少了84個。在海外市場,順豐的業務范圍更是覆蓋了超過50個國家,而京東物流“出海”仍在計劃準備階段。
此外,順豐當前面臨的困境京東物流同樣難以避開。截至目前,順豐控股市值較去年股價最高時相比,已經跌去三成多,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其業績增速受限,人力成本高企。
對京東物流而言,保持業績高增速必須獲取更多第三方業務,據虎嗅網,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國內快遞業務量近8成來自電商訂單,其中又以阿里系為最大頭,可想而知阿里的訂單京東物流可能是不太好下手的,所以靠自有和其他“非阿里系”電商及非電商領域進行拓展,這就有了體量上的限制。
在人力成本方面,京東、順豐快遞員薪酬優厚是行業內皆知的秘密。劉強東曾在家鄉宿遷的一次聚會中向員工許諾,京東快遞員的工資不會低于當地縣長,“公務員加薪了,我一定給你們漲工資”。就在本月初,劉強東通過其個人微博表示,2017年為京東員工(包括大量京東快遞員)繳納了高達60億元的保險和公積金。
順豐控股目前正在資本市場“失寵”,從其不斷縮水的估值可見一斑。如果京東物流對標的是順豐的話,意味著其IPO之路,以及IPO之后如何支撐股價不斷上漲,依然有較大挑戰。
(來源: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