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在阿里公布去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的一個月之后,3月2日,京東也公布了其去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報告,從數據上來看,京東去年全年的零售總額(GMV)大概將近1.3萬億的樣子,和2016年比起來,增幅大約是37%左右。
從同期阿里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天貓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實物”GMV增速是43%。
但是要注意,這里說的只是天貓,是不包括淘寶的。從馬云在達沃斯不經意流露出的數據計算,2017年整個阿里的GMV增長不到30%!2016年和2015年阿里財報公布的GMV增速也只有20%多。
至于阿里為什么只公布天貓的GMV數據而不公布整體的GMV數據,阿里似乎始終也沒有說清楚具體的原因,但是了解阿里的人也都知道,和天貓比起來,淘寶這幾年的交易情況實在是太慘淡了。
而阿里這幾年為了推進天貓的體量,也是把淘寶上大量的商家資源和客戶流量資源導入到天貓,淘寶上的商品鏈接被直接導入到天貓平臺上,本來是用戶在淘寶上交易也被算作是天貓的交易額,這么一來,天貓的銷售數據不好看才怪呢。
所謂,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那么,阿里現在真實的交易狀況如何呢?
今年1月份馬云在達沃斯接受采訪的時候,意外透露的一個核心數據,那就是阿里巴巴平臺去年的成交額大概是75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約是4.8萬億元左右,對比阿里之前公布的2016年平臺交易額3.7萬億元,增幅還不到30%。
如果阿里平臺整個零售業務的整體增速是30%,而天貓的增速達到43%,按照第三方檢測機構數據給出的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占阿里零售比例為55%和45%的權重來看,匡算淘寶的GMV增速應該不到20%。
拆東墻補西墻,東墻總有拆完的時候。
雖然阿里在標榜去年第四季度天貓GMV增速43%的數字高于京東,但是其中隱含的尷尬自己也清楚,每年四季度都是天貓的雙十一年終促銷季,是一年中拉升GMV的重頭,結果這一個季度的增速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49%還低了6個百分點。
原因也就是外界所看到的,本來每年618是京東的主場,雙十一是天貓的主場,結果去年雙十一在阿里創下了1682億交易額的同時,也被京東搶走了1271億,雙十一似乎也從阿里的“獨角戲”變成了阿里京東的“二人轉”。
現如今,京東已經拿下了家電、3C、超市、圖書、生鮮等大部分零售品類,留給阿里所據守的只有服飾和家居等少數品類了,依靠“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一路打過來的京東,現如今要對阿里展開最后一戰了。
不太愿意牽涉口水戰,但是看到今天有些媒體的對京東2017財報的“誤解”,我感覺有必要說出我想說的話。
看來,子彈還是要再飛一會兒的。
(來源:聯商專欄作者 零售啄木鳥)
- 該帖于 2018/3/3 20: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