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僅僅是一種工具,支付工具的競爭是一種必然。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明爭暗戰,在公眾面前一覽無余。最近,“二馬之爭”的戰火燒到了這一國際零售巨頭的身上。
3月中,沃爾瑪西部(川渝)地區門店率先貼出告示稱,沃爾瑪這些門店內,付款可使用微信支付、銀聯卡、信用卡、預付卡、現金,此舉意味著這些門店無法使用支付寶。這件事之所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是因為沃爾瑪的影響力巨大。
其實,這個社會的移動支付工具并不只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很多其它類型的移動支付工具也有不少人在使用,但我們在商場購買商品時,商場收銀并不支持全部的支付工具,這并沒有影響人們的購物,也沒有影響商場的營銷運營。因為我們都將其稱為支付工具,只是多種結算方式之中的一種,一種方式無法操作時換一種即可。就如同我們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一樣,既然一種方法解決不了,換個思路、方式也許就能解決。
既然支付僅僅是一種工具,那么支付工具的競爭就是一種必然。我們也要樂觀地看到,正是因為兩家巨頭的競爭和不妥協,當前的移動支付才能更加便利,才能讓更多消費者愿意使用移動支付。若是兩家企業達成共識,同時抬高個人賬戶提現手續費和商家賬戶提現手續費,我們又能怎么辦?已經習慣用移動支付的人們,自然會更加傾向于將移動支付中的資金用于消費;而商家的提現成本將增加,這會令他們開始考慮取消移動支付業務。
支付寶依靠著比微信支付要早進入市場的優勢,通過一系列手段要求合作商家達成排他協議,即在通道中剔除微信支付。商家并不在乎使用哪種支付方式,哪種方式獲利大、有更吸引人的補貼、提現更方便,自然就會選擇哪家。
沃爾瑪部分門店對支付工具的限制,在法律方面并不存在問題,只要其按照國家規定在交易過程中收取法幣即可,因此無論其如何限制支付工具,都沒有侵犯消費者的利益。如在消費者權益方面,沃爾瑪這種行為并沒有導致消費者在商品使用上出現權益損害現象;在壟斷相關方面,沃爾瑪并非一家獨大,此行為也不會造成移動支付工具的壟斷。歸根結底,沃爾瑪作出“二選一”是對市場的極大尊重。媒體之所以熱炒此事,可能只是部分消費者和企業反感而已,也可能是某些企業慣用的市場公關手段。
無論是在網上店鋪還是實體店,相信人們在挑選商品時,常常會發現某個品牌的商品并不在列,我們不會因為某類品牌的缺失而該品牌競爭對手的存在,就認定該電商、實體店的各種陰謀論。譬如各種生活商品都出售的沃爾瑪,在手表產品中不一定有百達翡翠,在手機產品中不一定有Vertu,沃爾瑪沒有這些商品并不代表這家超市不尊重消費者、不顧及消費者體驗。
支付方式對消費者而言,只是消費過程中的一種體驗,并不會占主導地位。除了絕對忠實的粉絲,大部分還是可以通過其它支付渠道購買產品,雖然交易依然可以進行但可能也會感到有一些反感。當然,消費者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既然這家企業令心中反感,大可選擇另外一家競爭對手。如果商家真的是做錯了什么,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用腳投票”的消費者態度會讓商家獲得真正的市場回應。
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都只是一種支付工具的存在。雖然這種支付工具已經非常流行,而且著實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但歸根結底都是法定貨幣的交易,關鍵在于個人所持有的資金足夠此次消費交易。筆者曾在購物過程中體驗過系統故障、網絡中斷、手機沒電等問題,那個時候才感受到就我國現階段基礎設施條件而言,身上依然需要攜帶現金。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宋清輝系知名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