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做傳統商超的賦能,騰訊、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關系將如何演進?
近日,京東到家宣布與零售巨頭華潤萬家達成全面戰略合作,華潤萬家在杭州及南京的大賣場業態將正式入駐京東到家,此后還有涵蓋全國30多個主要城市的2000多家門店陸續上線。
至此,京東到家平臺基本完成了便利店、大型商超和醫藥等多種業態的布局,尤其是沃爾瑪、家樂福、永輝、步步高、華潤五家零售龍頭的上線,讓站隊A、T的零售巨頭發生了明顯的傾斜。
與此同時,在剛剛結束的重慶“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物美董事長張文中有點“意外”地出現在圓桌討論環節,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新零售賦能平臺多點Dmall的董事長。在騰訊主導的這次大會上,張文中的出現成為外界推測多點Dmall站隊騰訊的重要依據,事實上,他的發言表明,多點也確實有點想投入騰訊的懷抱。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出現了:如果說京東到家的狂奔是京騰聯手的產物,那么京東到家的競對——多點Dmall與騰訊聯手又是幾個意思?難道騰訊在支持京東到家的同時,也在積極培養它的競爭對手多點Dmall?并且,騰訊自己也在做傳統商超的數字化改造,那么這三大新零售賦能平臺到底是怎樣的競合關系?或許從這個角度,你也能看到騰訊布局新零售的另一張大網。
為什么說多點Dmall站隊騰訊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說三者的關系之前,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這里唯一的未知因素——多點Dmall,它接下來的走向如何。
自從2017年11月多點Dmall與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后,前者算是真正走出物美系,開始快速地與全國的區域零售巨頭建立合作。直到今天,多點Dmall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一方面繼續拓展與區域零售巨頭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加深與已建立合作關系的零售巨頭合作,例如近日新百新增了14家門店上線多點DmallO2O配送服務,步步高也新增了8家門店加深與多點Dmall的合作。
但前進道路并非一帆風順。2018年開始,騰訊和京東開始聯手向線下賦能,永輝超市、步步高、華潤萬家等零售龍頭紛紛站隊騰訊,其中京東到家也成為京騰賦能線下的排頭兵,它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入傳統商超,并憑借京騰的聯合背書,讓傳統商超毫不吝嗇地將旗下門店盡數上線京東到家。
例如,步步高與京東到家達成合作的時候,直接宣布200多家門店上線京東到家,華潤萬家也是要全業態、2000多家門店上線京東到家。值得注意的是,步步高與多點Dmall合作時,只宣布三家門店將上線多點Dmall的O2O業務, 17家門店開通多點Dmall自由購、秒付和電子會員單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除了繼續在配送、流量方面深耕以外,京東到家也開始與傳統商超進行后端系統的對接,甚至希望為傳統商超提供會員、營銷、支付、供應鏈等全鏈路數字化服務,而這些業務正是多點Dmall從2016年做到現在的核心業務。
外患不止京東到家,騰訊和阿里的合縱連橫也讓多點Dmall這個獨立于A、T之外的第三級賦能平臺倍感壓力,尤其在騰訊快速拉攏了大多數零售巨頭后,多點Dmall的壓力有增無減。
在巨頭的夾擊下,競爭還是合作,是多點Dmall當前迫切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但多點Dmall的步調調整的還是很快的,在重慶的“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張文中就講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多點Dmall和騰訊是可以有一個全面徹底的合作的”,注意,這里用“全面徹底“形容多點Dmall與騰訊可能的合作形式。
《零售老板內參》在今年2月份專訪多點Dmall合伙人劉桂海的時候,后者就談到:“大平臺的特點就是標準化程度高,而傳統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卻參差不齊,甚至各家的系統都不盡相同,讓騰訊這樣一個標準化程度很高的平臺來對接形態各異的傳統商超,也許是有一定難度的。”
多點Dmall的優勢在于,自誕生之日起,它就在與物美超市的磨合中探討改造傳統超市的方案,從庫存打通,到會員、營銷打通,再到供應鏈、支付等,甚至還協助物美推出了新零售體驗店,可以說,多點Dmall從一開始的立足點就是改造傳統商超,讓傳統超市的各個鏈路能更加適應消費升級下的用戶需求。
因此,相比于互聯網平臺,多點Dmall更接地氣,也更了解傳統零售,例如在多點Dmall賦能傳統商超的過程中,它不是讓傳統零售適應自己的系統,而是派出自己的技術開發人員,親自為每個區域零售巨頭打造適合于他們的后臺對接系統。
張文中對這個問題也有闡述:“編一個小程序對騰訊的高手們來說太容易了,但對于我們眾多零售商還不那么容易,還需要更多的幫助。也許無論是深層次的商業數據化,還是前端的數字化,多點Dmall都可以幫很多忙。”
這樣看來,傳統商超的數字化轉型只靠騰訊還不夠,或許他們也很需要多點Dmall,而多點Dmall與騰訊業務的互補性,也是多點Dmall愿意向騰訊示好的重要原因。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今年2月對多點Dmall合伙人劉桂海的專訪,彼時多點Dmall正在進行B輪融資,據劉桂海透漏,因為多點Dmall的估值一直在漲,且投資多點Dmall的機構太多,導致B輪融資遲遲沒有關閉,與此同時他也表示:“這次的投資方沒有小的,都是巨頭。”當筆者問及是否與騰訊有合作時,劉桂海笑言:“等有消息一定告訴你。”
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將會激烈競爭嗎?
如果說多點Dmall和騰訊在業務層面還有互補性,那么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是否是完全的競爭對手?他們的業務沖突性究竟有多大?
目前來看,京東到家與多點Dmall存在競爭關系是毫無疑問的,甚至他們會經常出現在同一家傳統商超,例如人人樂和步步高就同時接入了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
更重要的是,京東到家正嘗試與傳統商超進行后端系統對接,大有分割多點Dmall“蛋糕”的勢頭。因為多點Dmall的優勢不在于配送,也不在于平臺型的流量掘取,而是在于門店后端的數字化改造,為傳統零售商做人的數字化、商品的數字化和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
如果京東到家攜重資本和豐富的資源,致力于傳統零售后端的數字化改造工作,對于多點Dmall來說,苦心建立的護城河將可能受到威脅。
但仔細觀察我們又發現,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布局以及基因,其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第一個不同點是,京東到家的優勢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多點Dmall則不側重物流配送。截至目前,京東到家擁有400多萬眾包配送員,可以為入駐商戶提供1小時送達服務;多點Dmall雖然也為合作商超提供物流配送,但目前承諾時間是2小時送達,并且配送團隊采用自營+第三方合作的模式,自營配送員占比并不是很高。
第二個不同點是,京東到家是開放平臺,合作業態眾多,多點Dmall則主要聚焦于區域零售巨頭。京東到家不僅上線便利店、大型連鎖商超,而且也有醫藥、鮮花蛋糕等配送服務,用戶打開京東到家APP,可以盡可能多的看到周邊的零售門店。
但多點Dmall不是平臺型思維,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合作商超的“電商平臺”。多點Dmall只與區域零售巨頭合作,并且會為上線門店設置電子圍欄,也就是用戶在一定區域內,只能看到一家多點Dmall合作的商超,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合作商超之間的惡性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打開多點DmallAPP的用戶,都成為合作門店的線上用戶。這點對于傳統商超來說,還是很具吸引力的。
第三個不同點是,京東到家側重流量,多點Dmall則側重門店后端的數字化改造。即便京東到家還在加深與傳統零售的系統對接,但這依然不能淹沒它作為傳統商超的流量入口角色,尤其是永輝上線京東到家平臺后,線上訂單飆升,這成為傳統商超愿意入駐京東到家的重要原因。
因此,雖然新零售賦能平臺競爭加劇,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在業務方面互有涉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的定位、戰略布局存在本質的不同:一個是互聯網平臺的思路,一個是傳統零售人的思路,一個是為線下帶來更多的流量,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一個則是基于傳統零售的切身痛點,從門店后端的數字化改造入手。
也就是說,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會競爭,但依舊有各自廣闊的市場空間。
有意思的是,物美作為一個傳統零售企業,能夠幫助多點Dmall跑通模式,在整個傳統零售行業,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它也許跟張文中的自身經歷密切相關,且具有不可復制性。連張文中也在“互聯網+”大會上自我調侃道:“多點Dmall的成功和我的背景也有關系,我本來應該像你們一樣做一些高大上的東西,搞點軟件或者互聯網,其實最開始也是做這個的,只是后來逐步轉到零售業,所以物美信息化比較高,我也喜歡考慮這個事情。”
騰訊、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或呈現“二級”賦能體系
問題的關鍵點在于,騰訊會不會成為這些賦能平臺的巨大威脅?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大趨勢下,京東到家和多點Dmall會被被騰訊抄了后路嗎?
好在馬化騰在重慶的“互聯網+”大會上,明確闡述了騰訊做數字化改造升級的核心與邊界,他認為騰訊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而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在數字化賦能過程中,騰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同時,馬化騰還提到騰訊進行數字化的七種工具,分別是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人工智能以及安全能力,從這些工具不難看出,騰訊對于傳統零售,做的更多的是讓自己的會員、營銷能力與傳統商超進行打通,它在賦能傳統零售的過程中更像一個基礎設施的搭建者。
也就是說,騰訊不會像多點Dmall那樣深入傳統零售的供應鏈體系,做各個鏈路的數字化改造;更不會像京東到家一樣,依托專門的商超平臺和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務能力,為C端用戶提供極致的配送體驗。
雖然在站隊初期,賦能平臺的格局不太明顯,甚至有混戰跡象,但從長遠看,騰訊與京東到家,以及可能成為其合作伙伴的多點Dmall,在業務方面都有很強的互補性,傳統零售在選擇A、T站隊后,騰訊系的企業在數字化改造過程中,不僅可以享受騰訊的賦能,也可以根據需求與京東到家、多點Dmall展開合作。
基于此,多點Dmall站隊騰訊不無深意,它既是騰訊賦能傳統商超短板的補充,也有助于自身在賦能區域零售巨頭方面走得更遠更深,尤其在大多數零售巨頭站隊騰訊后,多點Dmall聯手騰訊不失為明智之舉。
(來源:零售老板內參 王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