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在剛剛閉幕的2018聯商網大會上,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以《心有顧客,前有未來》為主題做了精彩分享。尤其是他的那句“零售業的每一天,似乎都在顛覆和創新,這么急躁,真的好嗎?”更是引起與會嘉賓的共鳴。
▲圖為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在2018聯商網大會上演講
李燕川與超市發,在業內人士看來兩者融為一體,鑄就了中國零售界持久的超級大IP,提起一個很自然令你想到另一個。2018年是李燕川伴隨超市發一路成長的第35個年頭,身為這家國有零售企業的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在聯商網大會期間,李燕川接受了《聯商網》的專訪。
一見記者,李燕川開門見山地說,“對于超市發,我想說兩個‘不’字,過去一年‘不’容易,新的一年‘不’一樣,我們是在傳承中創新的零售企業。一步一個腳印,一路走來扎扎實實。”
不容易的2017
實際上,在2018年元旦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深耕社區零售的超市發已經擁有158家門店,在線上線下零售企業增速乏力的大環境下,超市發2017年可比門店卻實現銷售增長7.6%,利潤增長高達13%。
李燕川告訴《聯商網》,總結2017取得的一點小進步,是全體超市發人協作協同的結果。第一就是持續的商品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商品從而提升毛利空間;第二就是開源節流,對可控費用實現有預見性的控制。盡管超市發是國企,但在費用控制上比民營企業還要“摳門”。
商品結構的調整,最直觀的感覺是走進超市發的門店,每次都能讓你感覺到不同,門店越開越新。當你細心辨別,這種直觀感覺的“新”并非來自硬件投入,而是越來越多的新商品,新陳列、新場景。這一切正是商品持續優化所帶來的。
2017年,北京開始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疏解導致一些圍繞社區居民的服務功能隨之消失,導致百姓日常居家生活的服務剛需難以滿足。除此之外,李燕川還意識到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例如:北京的購物中心還在熱鬧引入餐飲和兒童項目,只要帶娃去,就是一天的時間成本,現代人耗不起。偌大的北京,商業遍地,但是書香難覓,一顆想靜靜讀書的心卻無處安放。在北京,顧客消費的年齡分段越來越模糊,便利店也有老年客群。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正是基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2017年,繼續深耕社區商業的超市發開出四家“社區商業e中心”,同時牽手羅森發力“超市發羅森”便利店。超市發再次以跨界和跨品牌融合之勢來滿足消費新需求。
據了解,“社區商業e中心”是以“8+N”項服務功能為依托,融合新型科技手段和創新服務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完善、優質、現代的“一站式”便民商業服務的社區商業綜合體,滿足社區百姓在高頻生鮮食材剛需和低頻居家服務剛需兩方面的日常生活需求。
而“8+N”指的就是菜籃子、早餐、超市(便利店)、家政、洗染、美容美發、代收代繳、末端物流等8項基礎性服務功能和N項企業自選服務業態。“社區商業e中心”里的“e”是指發揮海淀科技大區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以及引入自助服務等形式。
超市發的社區商業e中心一經推出便受到當地居民喜愛,被各大媒體和電視臺爭相報道。李燕川卻謙虛的認為這不是新業態,只是跨界融合的具體實施。而這種跨界的核心在李燕川看來只是為了滿足顧客新的需求。在2018年,超市發會對社區商業e中心內的各便民板塊再次梳理和定位,以便于更加適合不同商圈的需求。
▲超市發打造的有機商品
沒有新概念,也沒有豪言壯語。超市發卻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把解決顧客新需求作為自己經營創新的主線。李燕川說:“超市發只做社區,一心把商品和服務做得更有溫度,一心滿足社區顧客的需求而升級。”
在他看來,商品做得有溫度首先要品質過硬,一定要確保銷售的商品是新鮮安全優質的。
▲超市發門店撲面而來的商品呈現
為此,超市發用了13年的時間,走遍全國開發出115個蔬果直采基地,自營蔬果直采比例超過85%;店內配置肉菜查詢機可追溯產地,消費者對購買的商品來源做到一清二楚;每天公示10種民生菜,價格低于北京市場監測平均價的20%-40%;自有化驗室15年來每周抽檢40-50個單品,店內公示檢測結果,不合格蔬菜寧可停售也堅決不上架。
實際上,早在八年前,超市發在11家門店率先推出6:30早市,然后滿足晨練市民購買肉、菜、豆腐等餐桌必需的用品。所以在北京市民心中,黎明到來前,超市發門店照射的不僅是燈光的明亮,更是一種生活的溫馨。
李燕川認為,零售在創新中更要懂得傳承,不能因為業界一些浮躁的聲音而摒棄自己的優勢和強項。超市發的溫度營銷一做就是十幾年,并且做出了口碑,24節氣、周末教吃教做、線上每日一菜、現場互動美食等,儼然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一樣的2018
如今,“小而美”的社區商業開始崛起。有業內人士認為,它將是電商和實體店博弈的最后一塊陣地。
李燕川告訴《聯商網》:“社區業態的核心價值將越來越凸顯,那就是節約顧客的時間成本,并且滿足現代人情感溝通的需要。” 而李燕川給超市發在社區商業中的定位為:生鮮食材、便利簡餐、居家服務、親子休閑。
據了解,超市發2018年將新開25家門店,其中11家為超市門店,14家為超市發羅森便利店,穩步實現2020年200家店的戰略目標。而超市發在穩健開店的同時,在經營中將凸顯“綠色零售和智能零售”的成分。
▲李燕川辦公室墻上的“作戰圖”
“我從今年1月1日開始,再也不會批一分錢的紙質海報費用。”李燕川說。正是他的這一決定,超市發成為北京首家電子海報替代紙質海報的連鎖零售企業。僅此一項,超市發一年可節省200萬的費用,極大的節省了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而電子海報沒有小區門禁的尷尬,可以高效快速觸達,同時利用數字化分析實施精準營銷。從過去三個月的實施結果看,顧客更加喜歡這種電子海報的形式。
▲超市發藍潤店門前的飲料瓶回收機
而細心的顧客會發現,在超市發藍潤店和科學城的門口,放置了一臺自動回收塑料瓶的機器。對于像飲料瓶這種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在李燕川看來隨意浪費非常可惜,作為零售企業通過回收行為引導市民的環保意識,進而把回收的費用投入到公益事業中來,實現資源的可循環利用。
4月下旬,超市發玉泉路店將停業升級改造,李燕川給其的定位就是打造節能環保門店。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實現門店整體升級,其中空調、冷柜、燈具等全部使用節能設備。李燕川表示,盡管硬件上多花費了10%,但一年可以節省15%的電費,節能環保是社會責任,超市發作為國企更應該走在前列。
2017年,超市發引進一臺價值80萬日打包4萬盒的自動打包機,現在每天已實現2萬盒生鮮商品的包裝量,大幅度降低了門店員工的勞動強度。而在2018年超市發將引進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通過技術植入把員工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顧客。
此外,為提高審批效率,2018年超市發還將上線OA自動化系統。這一系統不僅節省審批需要的紙張,而且通過手機可以時時跟進,提高審批效率和及時性。通過技術設置不再忽略任何一條,與零售的快節奏保持高度一致。
在門店營運上,2018年超市發啟動中央視頻系統,除衛生間和更衣間等個人隱私區域外,全部通過視頻實現360度無死角管理。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實現各類安全監管,同時對公司下達諸如運營標準之類的指令,可以隨時跟進檢查,提升門店的執行力。
李燕川告訴《聯商網》,“繼在門店嘗試人臉識別存包柜之后,2018年超市發將與一家新零售技術公司合作,在某些門店進行先期試點。這套技術可以實現顧客購物全跟蹤,進而對顧客消費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從而調整商品入選和陳列,優化顧客購物動線,達到顧客滿意度提升。
“我們過去對顧客的畫像還很粗糙,需要更清晰的畫像,甚至能看到顧客的內心。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商品的延展性,超市發不再為一個人而是為整個家庭,提供商品和服務。”李燕川說。在他眼里,這也是超市發急需提升的短板。盡管過去超市發在商品提升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李燕川看來,利用數字化和新技術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超市發四道口店書香概念一炮走紅,在李燕川內心深處還有一個心結。因為海淀區是高校聚集區,區政府也提出“書香海淀”的概念。他在思考未來能有更多的書吧開進超市發,甚至讓員工捐獻一部分圖書,在門店建立圖書館,不需要太高大上,只要能為喜歡讀書的人,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提供休息和精神食糧,為提高國民文化素質貢獻一點點力量,這是最讓他感覺欣慰的事情。
“勤奮,坦蕩、親和”是超市發人對李燕川的評價,但李燕川對班子人員要求異常嚴格。在業內,超市發有著“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的管理風格,除了班子和總監外,經理級干部必須通過競聘上崗,每三年競聘一次,也有很多干部在競聘中敗北。當然員工流失率不到10%,在業內保持較低水平,這與這種坦蕩透明的管理機制是分不開的。
“零售無新舊,隨需有迭代。我們超市發不跟風,不折騰,做好自己。”在即將結束采訪時,李燕川說了這樣一句發自肺腑的話,算是對超市發經營的定性。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
- 該帖于 2018/4/23 13:4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