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己開超市幾年有余了,經營策劃,鄉鎮超市也有十多載,期間與之接觸,遇其,推人及己,記之以饗,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做超市,最少不得打交道的就是供應商,現在供應商不好做,可以說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既受零售終端的氣,也受上游廠家的氣,可是就是這樣,一些供應商里的老司機,也會讓讓一些經驗不足的超市老板們吃癟。
吃癟一:我們都是現金結算。
現在超市難做,市場更難做。供應商都喜歡快速回籠資金,來緩解上游的資金壓力。于是一些供應商,特別是一些品牌供應商,見了老板第一句就是我們做現金,現款現貨。一些新晉老板,沒有辦法有的會選擇妥協。其實當你問他們,你們那些店做的現金?他們立即會說出周邊鄉鎮某某超市做的現金,這個時候,不了解行情,就會妥協。
吃癟二:他們是期貨價,你是某某價。
當你做市調,發現別人家的價格比你的低的時候,打電話喊來供應商,問他怎么回事,他會說,人家是打的預付款,是期貨價,你是現金價或者滾單價什么什么的。你說打聽了,人家結算方式一樣的,他會說那個是老日期,你要老日期也有特價。你反問批號也是一樣的,他們會接著說給你贈品了、給你做陳列了、給你調換貨了,人家是一步到位價,沒有售后等等,總之,理由有一堆。
吃癟三:我們斷貨。
去了朋友家超市,說庫存越來越大,銷售沒怎么增加。去賣場看了看,又查了查系統里的動銷和滯銷商品分析,發現無論什么品類品牌的明星商品都極少,問店長怎么回事,他回復說下了補貨單,供應商來了就說沒貨或者短貨,貨架不能空著,就少上了其他的,補補面。于是正常牌面就沒有了,明星商品的位置牌面沒了,銷售也就沒有了。其實有貨嗎?有,只不過他們一車拉這么多貨,好賣的會給兩種客戶,一種是要量大的,一種是懂行難講話的。當你好講話,不管懂不懂行,在供應商厚臉皮的公關下,你就淪陷了。
吃癟四:我們一直沒有堆頭費/陳列費/店慶費等等。
超市利潤有兩種,一種前臺(銷售)毛利,一種是后臺毛利。后臺毛利主要是堆頭陳列或者條碼店慶費等等,當然現在返利也是一種。可是新開店或者一些大店,老板們都要不到這種費用,怎么回事?這些費用,一部分是廠家出的,老板們不要,或者供應商說沒有,這個商品還不能缺,就先上著吧,費用就進了供應商自己或者業務員的腰包,回頭他們找張單子隨便刻個超市章就報銷了。一種是廠家沒費用,供應商打市場投的,這部分品牌超市老板也能認清,知道那種能受就能可以得到。還有一種,確實是成熟品牌,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開始沒有,可是銷售一兩個月后有銷量,就可以采取手段去爭取或者給其壓力迫其在已得利潤里掏出一部分,作為陳列或者返點返給超市。
吃癟五:你不要C商品,就不給你上A商品。
一些商貿公司,會代理很多品牌,如同超市毛利商品和人氣商品組合一樣,他們也有毛利商品和招牌商品。比如海天,市場需要,顧客需要,有市場,有量,想上可以,但我代理的其他袋裝調味也要上,但是陳列有限,上不了怎么辦?不好意思,上不了都不上,這種憋讓超市老板有氣沒地兒出。
吃癟六:我們是商會,要上都上,要不上都不上。
這種情況不多,但也有,就是一個縣城里的供應商協會,有幾家拿著大品牌的商貿公司牽頭成立,對于一些超市形成高壓態勢和絕對優勢,在結算、陳列等各個方面爭取利益,讓一些超市老板吃盡苦頭。
當然還有其他的,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新人新店里,如果沒有負責人合格策劃人員輔助,那么開店或者經營成本會幾何增加,而且商品結構等基礎就不牢固。以上問題我們經常會遇到,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熟悉市場,熟悉套路,熟悉渠道。我們曾經遇到一個品牌常溫肉食品,因為結算方式,外采三個月砸市場, 最后其不得不接我們的游戲規則。供應商不是一塊鐵板,目前市場很少品牌可以一枝獨秀,都是雙龍爭霸,所以,競爭品牌很難聚集一起形成聯盟,所以超市老板們只要懂得談判技巧,了解超市經營規律,掌握多條進貨渠道,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