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己開超市幾年有余了,經營策劃,鄉鎮超市也有十多載,期間與之接觸,遇其,推人及己,記之以饗,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鄉鎮超市的核心是老板,但靈魂絕對是店長。很多超市老板本身就兼任著店長,這樣的我們先不探討,我今天想說的,是聘任的店長。
店長的素質,有些人可以說出八條,有的可以說出十條,但這些素質,也是一些基本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就好像功能飲料都含有牛磺酸一樣。我經過培養、觀察一些店鋪的店長,發現一名“好”的店長,其實最重要的一項品質是-----自責。
所謂自責,心理路程分為四段,內疚--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檢討反思----矯正。所謂自責,就是在自己操作店鋪過程中,遇到做的不當的地方,首先心里會生出內疚之情,內疚是人的“道德晴雨表”,是店長對于是非對錯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反應。如果跨過了內疚,店長的處事標準、過程和結果,就會偏離超市整體利益或者職業道德標準。內疚說明店長本質,那么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深層次發掘,對整個事件本身的一次梳理,是一次揭傷疤、點痛點,是為了根治錯誤進行的刮骨療毒。把錯誤的前因后果都搞明白了,就要進一步檢討,反問自己為什么會犯這種錯誤,是因為什么原因才會犯的如此錯誤,反思才能從不同層面發現問題的實質。錯了就是錯了,承認錯誤是對的,對錯誤進行擔當和避免錯誤才是目的。矯正就是為了對錯誤進行責任劃分和擔承,繼而形成經驗教訓,對以后進行避免。
一個超市老板,人很好,開了幾家店,生意也不錯,店里原有一個店總角色人物,薪資也不低,后來老板因為又開了家大店,于是又招聘了一個營運總監,于是原來老店總心里就有些別扭,于是想跳,可巧想跳我這里,我聽了于是跟超市老板溝通這事兒,因為我覺得他跳我這里是假,想讓我把這個消息傳給超市老板哭哭要糖吃是真。超市老板說:這個店總做了幾年了,能力不錯,就是一點不好:出了差錯都是別人的原因,有了成績都是自己的功勞。現在店多了,為了更好的發展,又招聘了一個營運總監,他心里可能不舒服,可是他不想想,他之前如果做的好了,我感覺他能把這些店管好了,我也不愿意多花這個錢啊。
其實,有這種心理的人不少,超市店長也不能免俗。大家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但作為管理者,如同軍人警察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在錯誤面前首先自省和承擔也是一種本能。如果沒有這種行業本能,多半他自身道德就存在瑕疵。鄒忌說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钡觊L處于員工、供應商、合作伙伴的包圍之下,員工怕他恭維他,供應商有求于他巴結他,合作伙伴不想鬧矛盾遷就與他,于是店長多半滋生膨脹情緒,飄飄然不知所以,最終安不思危、盛不慮衰,很多問題就在這種艷舞笙歌中被掩蓋了。這個時候,整個超市就會變成一個沒有自我調整能力和更新能力的病體,這種病態,根源就是店長缺乏自責精神。
自責精神,也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精神。之前我有個策劃經理,做項目策劃的時候,招商招不來,就說是環境問題,項目進度拖沓說是老板不配合,銷售不好就推消費力不足……,總之,項目做不好,都是客觀原因,做的好,就是自己調配得力、決策英明。這種人做事多行老莊之道,順其自然,但這種環境之內,你自己的能力就成了一種無用所在,老莊之道在于神而不是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很多問題不是想象中遮住掩蓋就能過去的,遲早會暴露出來。然而,早暴露或許還能補救,老板一旦用人不察,美其名用人不疑,那么病入膏肓之后,受害的就是老板、供應商和那些不知所以的員工們。
所以,一個店長好不好,就看在平時,有沒有自責,有沒有在出現問題,出了差錯,完不成任務的時候,是不是主動擔責,主動自我批評和自我處理,不說自己的錯不對,光說自己的錯,卻不動真格的處罰自己也不對,店長要橫規豎尺,規章制度執行力帶頭表率。
超市老板們開一個不容易,花高薪找一個店長更不容易,建立一個很好的合作關系就是難上加難,一葉知秋,希望這點文字,可以為超市老板們提供一個小小借鑒,不要所托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