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會員就是企業的“超級顧客”,相見歡,相離恨。
人以群分,企業都會說會員很重要,但誰是自己的會員,怎么做會員,付出什么決心和代價,是否有能力和深化時間表?就未必知道了,更不易做到。
會員和普通顧客是“人”的28原則。線上線下融合的第一旗幟是人,去中心化,力圖千人千面。電商推崇以用戶為中心,整個互聯網平臺正在快速發展會員體系且收費,部分新零售企業會員得天獨厚可識別和關聯,線下企業多年會員富礦卻似遲緩。
會員通呼吁推動多年,阿里終于強推88VIP會員卡,聯動淘寶天貓優酷等旗下平臺聯合會員。亞馬遜更早做付費會員且有顯著會員收益和銷售。京東、唯品會,騰訊視頻、喜馬拉雅、得到APP等都在做付費會員。好市多和山姆會員店要更早幾十年。
中國許多實體零售企業會員體系危矣。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做超級顧客暨會員,如今電商更踴躍—-他們還方便隨時確認彼此。
因為流量和經營特性的緣故,電商零售有超級品類、單品和相關配套邏輯和優勢打法,超級會員的模式也正在形成,完善其未來用戶與生意壁壘。
新的零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取長補短,爭的是會員粘性、顧客眷顧。
來看線上企業做法和階段。幾天前有個調查,說攢齊各大互聯網平臺會員資格的年費最多要五六千元。網上一直有大量低價分享會員資格的,或者到處找人借。這是兩個極端,更多成熟的用戶開始成為兩三個網站付費會員,電商、視頻、知識服務或一二。
以人為本,阿里做生態系統內用戶鏈接貫通;京東、唯品會、小紅書、網易考拉等做強本站用戶綁定;喜馬拉雅音頻和騰訊視頻跨界;攜程也做超級會員提升平臺服務。
他們都有明確的痛點解決方案和價值提案,提供清晰調性、立竿見影氛圍。自己人,電商網站購買優惠與增值服務,視頻網站免廣告。
按說線下更有沉淀,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現代零售快速發展時期,多數規模企業擁有大量消費記錄和個人基本資料數據,可惜都是不可識別,無法關聯,不能交互的。樂觀估計,中國大中型零售企業會員數字化接近完成10%。
百貨很個性化,都有豐富的不同會員,數字化壓力卻最大。識別與交互做得好的一家深圳企業就是重要代表,八成會員數字化了,數字化會員數超千萬(一半在這兩年實現),有APP、微信公眾服務號、小程序等系列組合新媒體運作及百人數字化中心。
購物中心向來不重視運營,這幾年才開始向百貨學習,其中會員體系就是要素之一。上海的一些大購物中心,做著會員,就有積分,還可以玩一兩次促銷;有幾家可以微信會員分層精準推送了。會員圈層正在不斷形成和強化。單體優秀項目鮮明有效,更大體量規模的企業又薄弱些。
會員們買賬的是,和我一樣的人也在,他們怎么能和我一樣呢,這就是不斷聚合的過程和客戶品味階層。
超市的會員更早更多被人使用,因為標準,統一采購,可以做會員價、積分,缺的是服務。永輝融合的會員小程序,表現不錯。
便利店里全家令人稱道,每周固定會員日,每店新鮮商品會員折扣等。
有會員才有未來。綜上,有以下六點發展建議。
一、會員定位:未來生意來源和公司資產經營。沒有自己的會員,就沒有自己的可繼續顧客了。
這樣的會員戰略定位,是一把手工程,也是輸出價值觀,代言目標客群和會員,用“人”而非地段、公司立場,去定位和修正商業定位,市場、招商和運營策略。
二、產品設計邏輯:以顧客為中心,是服務主張、用戶交互,其次營銷觸達,最后是運營,會員體系是一個產品。產品導向,是經營用戶服務。
到店頻率選項優于消費等級,兩者融合促進,打通總部與門店、門店與門店。
讓會員以你為榮,因為你代表了他的生活品味和追求。
三、開放合作:相信技術及其倫理、合作契約精神。合作共贏,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數字化梳理需要公司技術部和第三方機構或大平臺合作,不要過于擔心數據風險而裹足不前。
要保護用戶隱私,但我們做的,無非是希望更懂他們,且不打擾。絕不是理論上的幾百幾千萬會員數據,模糊曖昧的數據用處不大。
四:數字化戰略與隊伍:要選擇和培養有顧客意識、立場,互聯網思維和決策、執行力的帶頭人和團隊。多多益善。
數字化會員的前提,是員工數字化。
五:真正權益主張:一句話說清楚對顧客有什么用,不斷優化升級。有用第一,體現體系誠意和成熟。
讓會員因為大優惠獎賞而積累,讓他因為小優惠經常參與兌換。
六:時機、成本和效果:最好時機是兩年前已經開始了,那個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的前夜,其次是現在。
全新定位,用戶導向,產品設計,努力數字化,認真服務,此有效顧客發展閉環。
中國零售未來征程第一關,與君共勉。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月小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 該帖于 2018/8/30 10: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