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太平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實現增長,但旗下女裝、男裝以及童裝等子品牌均呈現毛利率下降的情況,迫使太平鳥無奈開始控制開店規模。
截至目前,太平鳥旗下樂町等子品牌的聯營店已全部關閉。業內人士表示,關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減成本,未來,太平鳥只有提升門店效率和效能,才能為業績注入新的增長點。
太平鳥披露的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88億元,同比增長13.14%;歸屬凈利潤2.82億元,同比增長69.72%;毛利實現26.57億元,毛利率為54.35%。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太平鳥業績呈現上漲趨勢,但是旗下多個子品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毛利率下滑。財報顯示,太平鳥女裝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滑3.45%;男裝營業成本也同比增長了20.09%,致使毛利率下滑0.3%;童裝品牌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8.13%至2.82億元,毛利率同比去年下滑5.08%。
對此,太平鳥在公告中表示,童裝增長較快但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和加快處理過季存貨所致。其他部分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貝甜童裝和太平鳥巢等培育品牌增加所致。
在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規模做到一定程度的企業就會陷入毛利率下滑的怪圈,這是普遍現象,也是企業做大之后的瓶頸。主要是由于本土企業普遍有重收入輕盈利的陋習,對規模收入盲目追求而忽視成本的增加;另外,品牌運營效率不高,必須通過大幅降低產成品毛利率才能提高收益。同時,程偉雄也指出,伴隨服裝競爭進一步加劇,多渠道、多流量入口的服裝賣場導致價格競爭加劇,看似多端口的銷售賣場進一步壓榨了毛利空間;而全渠道門店看起來新機會增長不少,當運營成本隨著渠道端的打開,流量越大,運營成本越高。
事實上,太平鳥毛利率下滑幾乎已成常態,為此,太平鳥調整了發展戰略。在2017年全年財報中,太平鳥稱,圍繞公司戰略目標與經營策略,擬定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84億元,實現凈利潤6.5億元,2018年將計劃凈拓店600家左右。按照該計劃,在剩下的一個季度內,太平鳥的營業額需要達到35.12億元,凈利潤還需要實現3.677億元,目標遠高出今年前三季度的總和。
注意到此前制定的發展計劃實現難度較大,在最新財報中,太平鳥明確表明調整年初制定的拓展計劃,適當控制開店規模。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太平鳥門店新開直營店262家,加盟店453家,聯營店26家;關閉直營門店126家,加盟店426家,聯營店9家。
值得關注的是,從去年開始,太平鳥就對旗下樂町、MATERIAL GIRL品牌聯營店進行了調整關閉。北京商報記者在日前走訪時發現,樂町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的永旺店和朝陽區的店鋪確已關閉,但記者多方了解并未能確認上述店鋪是否為聯營店。
程偉雄表示,“直營店短期投入比較大,但更利于品牌方長期維護品牌形象,渠道門店品牌可以控制;聯營店對于品牌方短期投入不大,確實便于快速成長,但渠道門店不受品牌方控制,不利于企業長期經營”。
就轉型戰略,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太平鳥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其官方回復。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錢瑜 白楊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