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2018年的聯商總結上,我立了一個flag,今年要寫一個以顧客研究為主題的虛構故事連載。Flag好定,但真要開始寫一個連載需要莫大的勇氣。不管怎樣,我終于決定開始寫了。接下來的連載中,期待讀友們留言互動。
楔子
最近DK的李總有點郁悶。
每周呈現出來的報表上,雖然業績數據還在穩步增長,但客流卻出現了不易察覺的下滑,說“不易察覺”是因為下滑的比例非常低,有時還不到百分之一,在龐大的數據面前,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又對比,發現銷售的增長大都來自客單價的上漲,而客單價的提升——可能是顧客的購買力增強了,但也不排除商品漲價的因素。
在銷售一片大好的情形下,這種微小的預警更不得不令人警惕。
他也觀察到,最近公司涌動著一股暗流,這種暗流極具破壞力和殺傷力。如果再任其肆意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他用行政手段命令禁止暗流的萌發,那也僅是表面上的令行禁止,說起來,人的思想最難改變。
他用了許多力氣揭開覆在這股暗流上層層面紗,露出了推動暗流的核心——那就是盲目自大,對顧客的漠視。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為何報表上的客流數據總是不算理想。顧客正在緩慢地、用不易覺察的速度離開DK,這本是一個重要預警,但因DK一直保持區域行業領先的地位,讓許多同行仰視,這莫名地增加了DK人的自信,不是自信,是自大,長年浸淫在這種情緒中,公司上下正在漫延著唯我正確的作風,不管是對顧客還是客戶都漸漸失去了耐心。
他去門店,大多看不到最真實的狀況,因為只要他一出現,門店從店總到普通管理者都嚴陣以待,像經歷一場演習,都是“安排”好的,不能看到最真實的最本源的面目。他也無法做到微服私訪,他到哪家門店,都會被率先認出來,不出幾分鐘,店總就會出現在他的身邊向他問候。高處的風景雖好,有時也因為太高了,看不到最真實的細節。
他可以選擇閉上眼睛,對其視而不見,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具有決策力的管理者。
他正在為這件事冥思苦想之時,老同學孫東突然造訪。孫東在一家商學院任職,在行業內有較高的威望。兩人敘舊過后,在專家面前,李總覺得需要袒露內心。
李總講述了企業內彌漫著的輕視之風,這種輕視的情緒可能正在讓顧客漸漸離去。
孫東做過多年的顧客研究,他深知顧客對零售企業的重要性,也知道許多企業雖然知道重要性,但卻未把重要性放在重要位置上,往往宣傳是一回事,決策是另一回事。聽到李總的擔心,說明DK在決策層級上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知道DK的生意一直不錯,在區域行業的影響力很大,這時候往往最容易輕敵,也會忽視顧客。但你已經在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而且能從決策層面決定改變這個現狀,這對DK來說一劑及時藥啊。”
李總點頭,他還未想到如何改變這個現狀,正在為此苦惱。他忽然眼前一亮:“孫東,你合適。”
“我合適什么?”孫東一頭霧水。
“你來給我們講講課,講講顧客研究和顧客心理學,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了。”李總拍拍老同學的肩膀,一下豁然開朗。
“我?”孫東搖頭,“一兩節課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不能真正從企業的思想上樹立顧客為重的意識,恐怕也是治標不治本。”
是啊,這是思想根部的問題,是DK的思想病。
“再加上我的時間也很難湊得這么合適。”作為行業內的知名專家,孫東除了日常的講課任務外,還承擔著許多調研和研究項目。
“要不你通過課件指導我們,我們再從制度上加以規范。”李總還是不想放棄眼前的這位大專家。別人想請他都請不到,現在這位專家就坐在他面前,像天下掉下來的餡餅。
“課件很難講得清楚。”孫東看老同學如此積極熱情,也不好拂他的好意。
兩人陷入短暫的沉默。
李總的辦公室在26層,能過通過巨大的玻璃窗俯身望到下面的商業區。與他們辦公樓一條街之隔,一個大型的商業綜合體正在加緊馬力建設,不久,DK又會多一個實力雄厚的對手。留給DK的時間己經不多,如果再這樣放任下去,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到來。想到這里,李總不禁皺緊了眉頭。
孫東看到李總一籌莫展,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通過信件指導怎么樣?”
“信件?”李總從沉思中回到現實。
“對。我每月給你們的團隊寫一封信,關于顧客的方方面面,或許你們可以得到一點啟發,并進行實踐。”孫東繼續說,“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和我的時間相協調,二是你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與實踐。”
“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還是大學教授的頭腦靈活。”李總聽到問題總算有解決的辦法,接著就開起了玩笑。
“你還是這樣,本色未改。”
“生活和工作已經出了這么多難題,不能總本著臉,就算你冷臉相對,難題仍然是難題,如果你笑一笑,或許難題也向你笑。哈哈,你看,麻煩終于向我露出了笑臉。”
孫東有點感慨:“是啊,你經歷了這么多,當初DK幾乎在破產的邊緣,你們一點一點地把它拉回到正軌,還成為行業的領先者,這期間經歷的恐怕難幾句話能說清楚。”
“所以才要時刻居安思危,不能再次進入那個泥潭,現在和當初不同,當時市場還能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你整改,而現在,只要稍一打盹,立即給你顏色看。”李總走到窗前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說:“但我們的團隊現在出現了自大和輕敵,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老同學,雖說是信件指導,我也不能保證每一封信都是我寫的,因為到時候我會在信里提出一些問題,需要你們的團隊觀察與改進,然后反饋給我,回信估計會不少,我到時會安排其他講師和學生一塊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不管是不是我寫的,發出的信件我保證肯定是經我看過的。”孫東覺得細節還是有必要交待一下。
“沒想到這么短時間內你已經想到一個大概的輪廓了。”
“做就一定要做好,我準備把這個課題專門成立一個研究項目,在學院內部組織成一個團隊,共同研究和跟進。我們不需要你們支付任何費用,但你必須提供我們相關數據,不管做得好與不好,我們都需要數據支持。”
李總向孫東伸出手:“一言為定。”
(每周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