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引發國內外學者高度關注。“這一帶也是中國制造業的大本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利于區域的協同,對企業、對電商也有很大的協同效應,”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亞洲會計研究中心主任柯濱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如果協同做好則“威力巨大”。
在制造業當中,互聯網電商已經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業態。中國電商整體發展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幾乎沒有爭議。不過具體到每個省甚至市,每個地方的電商發展水平究竟如何,這方面的數據和研究還較為稀缺。
“很多地方政府很關注電商的發展,但往往信息不對稱,想了解當地電商發展狀態卻缺乏數據或數據不及時,也不清楚其他地方的發展情況。”柯濱稱,針對如何衡量和比較不同地域的電商發展現狀和潛力這一地方政府、投資者和商家關注的問題,中新兩國的學術機構合作進行了大數據的定量分析,并形成了《中國電商健康指數報告》。
國內由溫州中津先進科技研究院獲取及清洗天貓商城一手數據,再由新國大亞洲會計研究中心進行數據梳理、分析和研究,把原本不可比的數據通過模型的轉換確保范圍在0至1之間,從而能直接進行對比。
之所以選擇天貓的數據進行研究,柯濱表示是考慮其以企業網店為主并最具影響力。前瞻產業研究院雙11全網數據分析與相關產業前瞻報告顯示,2018年雙11全網銷售總成績為3143.2億元,其中天貓成交額高達2135億元,占比67.9%較上年提高1.67個百分點,共有來自全球的18萬家品牌參加了天貓雙11,其中237個品牌成交金額破億。
柯濱介紹稱,現有的成果主要基于2016-2017年的天貓商城網店月度原始數據,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標準化處理方式,從而構建了32個省(除澳門、臺灣)和331個市的年度電商健康綜合指數排名,基于2018年數據的持續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根據報告的省級排名,2017年電商健康綜合指數顯示前五名分別是上海、北京、廣東、福建和浙江,對比2016年排名前五的上海、浙江、北京、廣東、福建,除浙江排名有所下滑外以上省份穩居前五,柯濱認為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物流網絡密切相關。
中國電商健康綜合指數綜合了各個地區電商的數量、質量、造血功能、失敗率、創造性破壞率這五個細分指數。
拆分來看,首先從數量方面2016-2017年各省電商數量變化不大,2017年前五名分別為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福建,較前一年是福建超過天津躋身前五。
第二,質量指數關注的是某個地區的電商店鋪經營質量和高銷售額的獨角獸店鋪數量,2017年質量排名中浙江、上海、廣東并列第一,湖北、安徽、福建等緊隨其后,2016年前五則是上海、浙江、湖北、廣東、北京。
對比不同的指數,可以發現電商數量和質量并不是完全同步發展,報告發現一些數量指數上表現并不突出的省份,卻在質量上有所提升,比如浙江在電商數量上2017年僅排第五,但在質量方面卻高居榜首。
第三,造血指數指的是某地區電商的年度人均新生店鋪的比率,旨在衡量該地區的電商店鋪的繁殖和再生能力。2017年該項排名前五的是上海、浙江、湖北、廣東、北京,對比上一年上海、浙江、廣東仍然穩居前五。
第四,失敗率關注的是網店能否在電商競爭中脫穎而出,失敗率指數越高則說明該地區倒閉幾率越低,因而排名居前的是電商綜合指數較為落后的香港、寧夏、西藏、貴州、甘肅等省份。報告指出,由于綜合排名靠前的省份網店基數大,倒閉數量自然會高于類似香港等網店數量不過百的地區。
第五,創造性破壞指數衡量的是地區電商生態系統的“新陳代謝”狀況,通過計算該地區的年度人均新生店鋪數量與年度人均死亡店鋪數量的較低值而得出。2016-2017年,排名前五的省份均為上海、北京、福建、廣東、浙江,說明以上省份的電商店鋪之間競爭程度很高。
柯濱認為,從五個層面來看電商的發展,有的地區店鋪數量多但質量不高,有的地區反之,現在難以判斷是好還是壞,因為每個地方的戰略不一樣,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目前電商發展的結果是不是想要的,通過戰略調整、對電商的引導扶持帶來一些積極的變化。
從研究的區域結果分布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比較活躍,比如浙江和廣東電商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柯濱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管理學里面我們叫創造性破壞,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沿海有些地方光從死亡率來講,很多地方很差,但要是看出生率卻很厲害,所以我們的創造性破壞指數的意義就是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做了一個新的細分指數,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柯濱稱。
從市級層面來看,2017年電商健康綜合指數排名前五分別為金華、佛山、廣州、杭州、深圳,2016年前五則是金華、杭州、上海、廣州、佛山,排名靠前的依然大多聚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體現出電商以網狀放射形的發展趨勢。此外,隨著沿海城市的市場飽和,中國電商也逐漸開始向內陸的二三線城市逐漸滲透。
(來源:第一財經 蔣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