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剛,是個不太像商人的商人。
外界對于這位鄭氏第三代并不陌生,他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面對媒體輕松自如,一張娃娃臉帶著富有感染力的招牌笑容。著裝風格大都偏向自然、有搭配感,即便要求穿著正式,也會帶些輕松年輕的色調。
“豪門第三代”“K11創辦人”“投資者”“新世界發展接班人”……這位財富繼承者身上標簽太多。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2月20日,新世界發展對外宣布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合作,開創香港首個置業區塊鏈跨界平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為首家應用該平臺的銀行。
據介紹,區塊鏈平臺,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跨界、值得信任、有安全度、快速便捷的平臺。在技術的支持下,可以為新樓買家、銀行及相關機構提供一站式的支援系統,為一手樓買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置業體驗。
在香港,置業過程中引入科技,仍讓人匪夷所思,畢竟“毫無科技創新夢想的香港資本”早已被人詬病。但此次合作歷時兩年,據說是鄭志剛授意進行。
對鄭志剛來說,不管是打造藝術購物中心K11,還是擁抱新科技,都是用自己的意志推動龐大的財富帝國朝前走。在新世界發展官網上,“成立區塊鏈跨界平臺”已經被列為該公司最新的里程碑事件。
富三代OR創始人?
與大多數財富繼承人的成長軌跡相比,鄭志剛更自由些。
作為新世界主席鄭家純的長子,他13歲獨自前往美國讀高中;就讀哈佛東亞文學系,隨后,在日本斯坦福大學京都研究中心修習藝術文化課程,取得文化碩士學位。
大學期間,他廣泛接觸了繪畫、歌劇、游泳、滑水等。他說,《寵兒》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充滿魔幻色彩,十分動人。悲傷的底色,充滿苦澀的詩意和緊張的懸念。
少年不識愁滋味,那該是最肆意的時光了。所學的科目和商業無關,據說是鄭志剛自己的選擇。理由很簡單:“那時候不學,此生再也不會有機會學習。”
因為,為家族而戰是他的宿命。
讓人詫異的是,大學畢業后,他并未立即接觸家族生意,而是先后加入瑞銀和高盛,輾轉于紐約、日本和香港,在實踐中學習資本運作與企業管理。
短暫歷練后,2007年,鄭志剛回歸家族企業。繼承衣缽的壓力并未妨礙他追尋自我價值。在他看來,文學藝術和商業并不相悖,能夠找到一種途徑,將自己的藝術想象融入商業帝國。
2008年,即將踏入而立之年的他,創立藝術與購物結合的K11商業品牌。說的通俗些,就是將藝術與商業進行結合。在購物之余,人們還能夠進行一系列的藝術活動體驗。
盡管K11是新世界旗下的品牌之一,但在多數人看來,它更像是鄭志剛的個人作品,因為賦予購物中心藝術的靈魂完全符合鄭志剛的個人意志。落地的首個項目,香港尖沙咀K11就取得了成功。
據了解,香港K11在正式營業后的第一年就實現盈利,營業額比整改前翻了三倍。新世界發展2018年的業績報告中顯示,香港K11于回顧年內出租率達100%,每月平均客流量約140萬人次。
當然也有過質疑。內地首座K11就誕生在一片諷刺聲中,在一個商業中心建一個3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在不少人眼中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富家子弟闊氣又無知�!�
直到2013年,上海K11在淮海路亮相,這個面積僅3.8萬平方米的購物藝術中心創造了單月100萬人流的紀錄,頻繁、高層次的藝術展覽賦予空間藝術的靈魂。2018年,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每月平均客流量90萬人次,出租率高達96%,寫字樓出租率達到92%。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2018年,在主要項目的貢獻下,新世界發展的凈利潤同比上升1.6倍,股東溢利同比升兩倍至233億港元。
目前,K11已經入駐了香港、上海、武漢、沈陽、廣州等城市。按照鄭志剛的計劃,未來會開發23個K11項目,于2023年布局9個國內城市。
在他的帶領下,K11被美國財經雜志《快公司》FAST COMPANY選為2018年中國1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之一。理由是,多年來一直在商業零售藝術產業中積極創新,加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生態圈和新景象。
新世界如何畫?
鄭志剛還是一名投資者。2017年,他旗下的K11集團1億元入資“日日煮”;2018年,對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bEN投資1000萬美元,并將obEN的最新AI科技應用到K11中,極大提升了藝術展覽的觀賞性。
同年3月,他聯合阿里巴巴集團等知名資本,投資生物科技領域的公司華領醫藥;隨后,注資在科技發力的全國最大車貨匹配信息平臺滿幫集團。
種種跡象表明,鄭志剛看好科技和創新。時常輾轉于內地與香港的他,也很清楚,決不能僅僅做一名投資者,香港和內地的科技水平差得太多。
時至今日,當已置身新世界的權力中心,他心中的新世界應該是怎樣的?
不同尋常百姓家,作為財富的接班人,如何實現家族財富的保值增值是頭等大事。傳統守業者,最大的特征是慎重,每走一步三思而后行,絕不盲目瞎碰。
像極了香港對于新科技保守謹慎的態度。就算是香港商界努力嘗試和投資新興科技的李嘉誠家族,也并未投資中國人的科技創新企業,而是將變現資金投入到英國的水、電、天然氣領域。
當然,傳統的守業方式也很危險,在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中,不進則退。與其相對的是,一批自信滿滿的年輕人正逐漸登上時代舞臺。
他們多留洋歸來,敢于冒險,懷有對科技的熱忱和對未知的獵奇,希望給自己的家族和在的這片土地帶來變革與創新。他們意識到,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房地產需要科技賦能的時代,拋棄科技就會被時代拋棄。
巨額的投入往往可以彰顯他們的決心,盡管有時候看不到回報,甚至血本無歸。
企業發展的脈絡符合掌舵者的意志。2月20日,新世界發展向外界宣布,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合作,打造全港首個置業區塊鏈跨界平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為首家應用該平臺的銀行。
港人對創新和科技的漠視常遭人詬病。我們好奇是怎樣的力量推動他們做出改變?“我地老細中意科技,我們就跟住探索。”新世界內部人士雖這樣調侃,但也止不住為科技帶來的省時省力喝彩。
他們說的“老細”就是鄭志剛。他也為科技“站臺”,對外稱,過去30多年,房地產市場甚少把高科技引入買樓的過程,買家、地產商和律師行各自分開工作,缺乏一站式平臺將各方進行連接。
因此,為打通整個房地產產業鏈,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為一手樓買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置業體驗,新世界發展首度將區塊鏈應用于買樓,開創PropTech時代。
按照預期,所有機器能做到的事情都可以交給機器,人能夠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服務和創新。
事實上,這并不是鄭志剛的第一次科技嘗試。在此之前,新世界就已經推行售樓數碼化,買家可以在網上登記售樓意向,物業管理、交樓等信息會數據化,從而降低人力成本。
在科技的浪潮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鄭志剛曾表示,科技革新潛力的新興市場,誰能在科技手段和數據運營的加持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誰便能成為革新人類生活方式的領跑者,包括未來新世界所關注的先進概念式養老及醫療、科技創新,以及教育業務,如今所布下的每一顆棋子也都將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掌舵者把持著企業發展的航向,這些改變也獲得了父親的支持。“希望可以系幕后一直睇住我仔成長,希望佢越來越好(希望可以在幕后一直看著我兒子成長,希望他越來越好)�!�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2018年業績會中,鄭家純表示,非常滿意鄭志剛現時的表現,希望可以沿著現在的模式,一直在幕后支持鄭志剛的工作。
對未來業務形態的探索,某種程度上體現著一家企業的成長與眼界。當然,新世界發展推出的區塊鏈平臺,在交易過程中是否安全、可靠,又能否真正被港人接受,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畢竟,香港民眾對科創的輕視態度,有著令人驚訝的根源。
(來源:觀點地產網 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