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酒店住宿,順手借本書做睡前讀物;到餐廳吃飯,點菜之余把書也借了。這些原本看上去毫不搭界的生活方式,在杭州越來越流行。
開在餐廳里的圖書館 通借通還,24小時開放
昨天(3月8日),杭州圖書館第18家主題分館——李白詩詞文化分館在良渚杜甫村正式開館。地址選得有意思,在一家酒店里。
皇逸良渚文化酒店在一樓的“李白餐廳”,和杭圖共同打造了一個“李白詩詞文化分館”。館內藏書1萬多冊,以詩詞文獻為主,另有旅游、藝術、文學、親子等圖書。
書架環繞著餐桌,就餐客人隨手就能取閱圖書。也就是說,這是一家能讓你一邊吃飯一邊閱讀的圖書館。
既然是杭圖分館,借閱規則和其他館一致,每人每證最高可借20冊書,借期40天,可續借1次,續期可加15天,最高達55天,在全市公共圖書館都能通借通還。而且,“我們這里是24小時開放的,圖書借閱也是24小時服務。”酒店工作人員說。
圖書館為什么會和酒店合作開分館?在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陸小龍看來,這是杭州“文旅融合”的一次嘗試。杭州圖書館館長應暉則透露:“我們只提供圖書,其他全部由酒店承擔。這幾年,杭圖不斷建分館,棋文化、茶文化、健康、運動等,主要靠吸納社會力量來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酒店有這個情懷,找到我們,于是一拍即合。加上良渚周圍,本身沒有什么圖書館。這次,分館的建立正好能彌補我們公共體系布點的不足,服務到更多讀者。”
酒店里開圖書館開書店 都已不是新鮮事
眼下,商場引進書店已是標配,閱讀跨界商業后,成了引流利器。
那酒店、餐廳里開圖書館呢?只是為了搞個噱頭吸睛,還是殺出的另一把板斧?
皇逸良渚文化酒店總經理徐肖輝其實已經有經驗,他們的秋濤店餐廳里之前就有書,“打造成圖書館的樣子,一開始直接叫‘書苑餐廳’,后來才改名叫李白餐廳。”
徐肖輝觀察,兩三年下來,因為圖書的加入和閱讀氛圍的構建,餐廳人氣拉動很明顯,“周圍有學校,放了學,學
生和家長正好可以來,既能吃飯也能看書。引流是一方面,最主要還能增加客人對品牌的黏性,我們秋濤店經常有外地旅客借走書后,主動把書快遞回來。還有人想借書了,第一反應會打電話到酒店前臺,指明要借什么書,如果沒有的,我們也會去采購。”
實際上,酒店里開圖書館,在杭州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有的甚至還成立了專業的選書團隊。
比如走在“酒店+圖書”模式前列的亞朵,就在自己的酒店內設立了免費流動圖書館——竹居,這也是國內最大的24小時*7天流動圖書館。目前全國落地的“竹居”有超過300家。光杭州就有26家,分布在黃龍、武林廣場、華家池、濱江、紫金港等。
借書的門檻可以說是極低,不管是不是酒店的客人,都可以進門閱讀;甚至可以不付押金將書籍帶走,在任意一家亞朵酒店都能歸還;而且借期無時間限制,還書可以積分。
這為酒店聚集了大量的流量和人氣。根據亞朵提供的數據,每間竹居藏書在1000到5000冊不等,目前已覆蓋100個主要城市,共有75萬本書可以免費借閱、異地歸還,竹居的會員人數已達1800萬。
但亞朵的“野心”絕非僅是打造24小時共享圖書館。新書發布、讀者簽售、書迷聚會、聽講座、看展覽、帶孩子看書、做手工……聽上去完全是一家小型書店的功能了。前不久,亞朵還聯合多家出版社發布“閱讀+”計劃,成立專業的選書團隊,為會員量身開發有聲內容、打造文創產品以及創造IP內容空間。亞朵集團市場副總裁康韋介紹,竹居的書單每個月還會根據借閱大數據調整更新。
杭州還有些酒店,則靠自營或與書店合作打造閱讀空間來引流。像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文二路的文華景瀾大酒店開了家“品讀驛站”。所有書籍均由浙江省新華書店直供,在那不僅能淘到最新的暢銷書,而且購書還有酒店提供的專屬優惠。又比如杭州滿覺隴有一家叫“山舍”的酒店,自營書店有個好聽的名字“枕邊書”,圖書全部由酒店自選,主要走文藝風,售賣旅行、美食、攝影等治愈系書籍為主。
(來源:杭州網 記者 潘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