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Designboom 報道,星巴克的第五家烘焙工坊在日本東京的中目黑區開業了。這是星巴克在全世界第五家游樂園式、可以品嘗精品咖啡的“烘焙工坊”——顧客可以在這里觀察到咖啡烘焙的全過程,感受“沉浸式的體驗”。
之前的幾家分別在上海、米蘭、紐約和西雅圖,東京的門店占地 2972 平方米,比 2700 平方米的上海門店大一些,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星巴克門店。
依據設計網站 Designboom 的介紹,這是星巴克烘焙工坊第一次與本地建筑師合作——合作者是已經設計過好幾家星巴克門店的日本建筑師隈研吾。擔任室內設計的是星巴克的首席設計官 Liz Muller,她設計過星巴克在西雅圖的第一家烘焙工坊,也主導上海工坊分店的設計。上海分店中有中國元素的漢字印章、還有靈感來自傳統階田的吧臺這些看似很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元素,也是 Muller 和丹麥的設計工作室 OEO Studio 合作完成的。
日本的星巴克烘焙工坊外觀非常的“隈研吾”:建筑一共四層,木料材質和玻璃窗戶相間,房檐的重復、組合有傳統建筑的氣息。木質結構也延續到了室內,例如木質幾何形狀拼接的天花板,它們的圖案靈感來源是折紙藝術。
東京的星巴克“甄選烘焙工坊”外觀。圖片來自 dezeen。
室內屋頂。圖片來自 dezeen。
和其他烘焙工坊一樣,整個門店最引人注目的是碩大的咖啡豆桶,它高 16 米,向上貫穿了四個樓層,外表面材料是桶,用了日式的捶打“Tsuchime”工藝,能看出小錘子的壓痕圖案,遠看表面是斑駁的。還有同樣用銅制成的數百朵櫻花,懸在桶周圍。據 Dezeen 介紹,這是在模仿周圍目黑河附近的花朵。
店中央的銅罐,周圍布滿櫻花。圖片來自 dezeen。
烘焙工坊的一層是就餐區、咖啡零售區和面包店,二層提供日本茶,三層是雞尾酒吧,而四層是一個公共空間,可以用于舉辦社區活動和講座。
這些功能和設置和之前的四家類似:除了能讓顧客嘗到一些特別品類的咖啡、強調“專業服務”之外,它的主要功能是商場、游樂園式的體驗。
星巴克預料到了外賣咖啡的盛行,除了不斷在各地推出咖啡外送服務之外,在很多門店設計上也采用了精簡的風格。隈研吾就在臺灣設計過一家門店,主要服務于要外帶咖啡的消費者,用的是 29 個白色集裝箱,也同時顧及了可持續的設計理念。
隈研吾設計的用集裝箱搭建的星巴克門店。圖片來自 dezeen。
而這五家咖啡甄選烘焙坊是與這個完全相反的策略。當星巴克的烘焙工坊在 2017 年落地上海的時候,《好奇心日報》曾分析過這個“咖啡奇幻樂園”的由頭,其中之一是避免星巴克“無度擴張導致體驗的平淡化”。除此以外,既然外賣讓人們能在家和公司吃、喝,吸引人們出門的理由之一就是餐館的體驗了。越來越豪華、精致、像游樂園的本地設計,說白了也是想吸引更多各式各樣注重體驗的“觀光客”們。
(來源:好奇心日報 任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