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百聯兩年后,終于落地首個新零售項目。
上海靜安寧匯廣場一層,近日多了一家名為“逸刻”的高端便利店。企查查顯示,這家便利店隸屬于“上海逸刻新零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百聯集團全資子公司出資5.7億元,占股達57%為控股股東,而阿里出資4.3億元,占股43%。
逸刻便利股東構成,圖片來自企查查
百聯集團是上海最大的零售集團,2003年由多個商超和物資集團合并而成,其在線下渠道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容小覷。
無論是超過10萬平米的購物中心還是幾十平米的小便利店,都有它家的產業。如滬上居民耳熟能祥的第一百貨、第一八佰伴等百貨公司,以及聯華、華聯、快客等超市和便利店,甚至還有醫藥和食品等專營店。它們擁有很高商業價值,基本位于上海成熟商圈和社區,且覆蓋密度高。在縱深的供應鏈方面,百聯也有很強的實力,如在倉儲物流業務方面,僅在上海地區,百聯就擁有超過10萬平米的倉庫。
阿里拉上百聯做新零售,正是看中其在線下的影響力。這些優質的線下資源都令其在華東地區擁有很高的議價能力,也能方便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在線下快速開展項目。在參股逸刻便利店前,雙方已經在不少項目上展開技術和流量上的合作合作,包括RISO、i百聯、鮮有看等。百聯也正利用阿里的線上渠道孵化互聯網品牌,“艾格吃飽了”等明星項目,已成為網紅爆款。
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逸刻便利店主要分為兩種形態,包括類超市的大型中心店,以及與普通便利店形態更為接近的小型衛星店,目前二者計劃開店比例和數量都不確定,衛星店的形態也并未確定。初步看來,逸刻在便利店領域的打法是,用類超市業態的中心店作為新零售樣本吸引客流,便利店式的衛星店負責帶銷量。
36氪探店后發現,雖然被稱為便利店,但逸刻便利店與印象中的“便利店”有很大差別,更像是多種線下零售業態的“混合物”。在運營模式和門店設置上,逸刻石靈路中心店借鑒了阿里此前的新零售項目盒馬、以及縮小版大潤發“盒小馬”,同時具備餐廳和超市的功能,門店一層為門店和后倉,二層為加工間。此外,由于倉儲面積大(每層面積約為500平米),中心店未來還會向周邊衛星店配送商品。
從商品構成來看,則是便利店和生鮮超市的結合,鮮食占據了很大比例,達到整體面積60%左右,包括咖啡、熱飲、快餐、關東煮和烘焙食品。此外,與小型超市類似,店內還有水果和蔬菜等生鮮品類以及一些便利店常規商品。
逸刻最終的目標很可能不限于做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品牌。百聯旗下已有的700家快客便利店,雖然做的不溫不火,但也遠沒到倒閉的地步,百聯無需再做出一個同類競品。36氪還了解到,逸刻便利店與快客便利并無直接關系,二者完全是獨立運營。
雖然逸刻便利店“到底是什么”還很難說,但這種似是而非、形態復雜的業態與阿里目前對新零售業態的定位是一致的,按照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說法:“如果雙方能探索出一個之前沒見過的、似是而非的商業形態,成為吃喝玩樂的中心、連接消費者的中心,那么這條路就走對了。”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并沒有直接參與逸刻項目的具體運作。接近該項目的業內人士向36氪透露,阿里與百聯此次共同孵化逸刻項目,實際由百聯主動牽頭,目前阿里只負責出資金和技術,并進行流量對接。
可以推測,阿里仍在不斷迭代新零售的線下項目,這次的新投資也更像是一個實驗,目標是獲得更加確定和穩定的新零售模型。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阿里做盒馬、盒小馬、改造大潤發門店邏輯的延續。
這其中的風險在于,阿里對這些新零售項目定位模糊,也令這些新項目在消費者心中沒有清晰的畫像。此前阿里成功孵化的盒馬、盒小馬等項目均受到過類似的質疑。而業內也曾引發對于“盒馬和全食超市有什么區別?”、“盒小馬究竟是‘縮小版盒馬’還是‘小潤發’”的討論。
新項目定位不清晰,會導致商業模式無法確定,也不利于快速規模化,離盈利則更是遙遙無期。以盒小馬為例,立項至今也只在全國開出了不到20家門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十分受到業內關注的阿里幫助大潤發改造的新門店也遲遲未見動靜。目前比較明確的說法也只是阿里要在全國400家大潤發賣場里開設淘寶心選的店中店。
此外,多個形態雷同的業態混存,也很容易引發內部的競爭,出現資源浪費。此次的逸刻,再加上大潤發自行孵化的盒小馬、盒馬孵化的盒小馬,阿里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業態已經出現了三個。
從零售行業的整體大環境來看,曾被傳統行業視為救命稻草的新零售,并沒能快速變現,這將令行業更加焦慮。近期,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業績報告,雖然明確提到淘鮮達和大賣場內置的天貓貨架等新零售業務對大潤發業績增長的顯著貢獻,但令人沮喪地是,這并不能阻擋高鑫零售不斷下滑的業績。而阿里早早入股的三江集團近期業績也不好看,甚至沒能孵化出一個落地的新零售項目。
這么看來,無論逸刻到底要復制盒小馬、還是改造后的大潤發門店,都將十分困難。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目前逸刻已經在上海簽下20-30家網點,而最初規劃是2019年開到500家門店。然而,在逸刻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之前,這500家門店或許很難如期建成。
(來源:36氪 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