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至“不惑”之年的雅戈爾再次高調表態將回歸服裝主業。雅戈爾日前宣布,不再開展非主業領域的財務性股權投資,并擇機處置既有財務性股權投資項目。
在業界看來,此次“去投資化”的表態,是2016年其宣布回歸服裝主業后的又一標志性動作。雅戈爾目前三大支柱業務是地產、投資、服裝“三駕馬車”。此前,地產、投資兩大業務的“快錢”模式以及遠高于服裝業務的凈利潤,讓雅戈爾樂此不疲。
但隨著地產、投資業務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逐漸顯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也在實質上加速了雅戈爾回歸主業的進程。無論是主動出擊還是無奈之舉,如何再造服裝主業仍是擺在雅戈爾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再次強調回歸
雅戈爾發布的公告稱,已于日前召開第九屆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戰略調整的議案》,為了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公司擬對發展戰略作出重大調整,未來將進一步聚焦服裝主業的發展,除戰略性投資和繼續履行投資承諾外,公司將不再開展非主業領域的財務性股權投資,并擇機處置既有財務性股權投資項目。
這已不是雅戈爾第一次提出回歸服裝主業了。自2016年以來,雅戈爾一直在對外表態,數次強調將回歸服裝主業。同時,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高調宣布“五年時間再造一個雅戈爾”。
其實,雅戈爾的金融投資史也是中國投資業的縮影。早在1999年,雅戈爾就首次涉足金融投資。對此,雅戈爾在公告中指出,這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對產業發展、多元化戰略的考量。
1999-2005年期間,雅戈爾陸續投資了中信證券、廣博股份、宜科科技(后更名為漢麻產業、聯創電子)、寧波銀行等。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資本市場步入了快速發展期,雅戈爾持有的金融資產市值急速增長,一度超過 200億元。
以此為時間節點,雅戈爾經綜合研判既有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雅戈爾于2007年提出“三駕馬車”的發展戰略,在穩健發展服裝、地產業務的基礎上,審慎探索投資業務。
在此后的12年間,雅戈爾見證了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也隨之經歷了投資收益的起伏波動,由此給投資者帶來了估值判斷的復雜化和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
雅戈爾認為,基于資本市場的價值體系,多元化經營的公司通常被給予較低的估值。因此,在雅戈爾創業40周年之際,雅戈爾高管層表示,為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公司擬對發展戰略作出調整。
是覺醒也是無奈
作為一個服裝品牌,投資與地產業務一直被視為雅戈爾的副業。在投資業務之外,雅戈爾自成立之初即開始涉足地產業務:1990年代,雅戈爾先后在寧波、蘇州等地開發住宅、別墅、商務樓等各類物業,2004年曾一度成為長三角地區高價拿地的“地王”。 此后,雅戈爾在地產方面的動作也時常見諸報端。
雅戈爾之所以對副業樂此不疲,無非是副業相對于服裝主業擁有“快錢”模式與高凈利。財報顯示,2015年-2017年三年間,雅戈爾的投資和地產業務占其總營收最高時達到70%,最低時也達到了約一半;在凈利上則遠超服裝主業。
進入2018年,雅戈爾服裝主業“回暖”,但凈利仍不能“匹敵”副業。據雅戈爾4月29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96.35億元,同比下降2.07%;實現凈利潤36.77億元,同比增長11倍。其中,時尚服裝板塊完成營業收入 56.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3.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8.29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9.34%。由此可以看出雅戈爾服裝業務營收已達到總營收的58%,但凈利卻僅占總凈利的22%。
副業成績單可謂亮眼,但背后卻顯現出多因素影響下的行業不確定性。梳理雅戈爾近年來的財報不難發現,其地產業務時有波動。2018年,雅戈爾地產板塊完成營業收入 39.912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 17.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0.4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 14.51%。同時,投資業務也起伏不定,2017年其投資業務出現虧損,2018年則實現投資收益32.0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25%。
事實上,從雅戈爾對投資業務的表態中,不僅可以解讀出其回歸服裝主業是覺醒,也可以嗅出一些無奈的味道。
雅戈爾稱,基于已經明確聚焦服裝主業的戰略思路,為了減少資本市場波動對其不確定性影響,使得投資者以及資本市場對公司的認識、判斷更清晰、更明確,公司擬不再新增非主業領域的財務性股權投資,并擇機處置既有財務性股權投資項目,集中資源深度挖潛,爭取推動雅戈爾的服裝主業邁上新的臺階,為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快”與“慢”的抉擇
商人是逐利的,從這個維度來看,雅戈爾從發軔即布局三駕馬車也在情理之中。對此,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員趙劍波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雅戈爾地產、投資、服裝“三大支柱”的業務格局具有一定的戰略優勢。由于服裝行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雅戈爾最初選擇三大板塊共同運營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當然,地產與投資相對于服裝行業而言,效益更高。
靠副業掙慣了“快錢”的雅戈爾,能否適應回歸主業后的“慢節奏”?其實從雅戈爾在2015年制定的“4個1000”的戰略發展規劃中,也可以看出李如成的決心。在這份戰略發展規劃中,雅戈爾稱要五年時間培育1000萬名年消費額在1000元以上的活躍會員、建設1000家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營銷平臺的發展目標。
特別的是,自2016年正式提出回歸服裝主業以來,雅戈爾在主業上的布局動作不斷。2016年10月,雅戈爾與歐洲五大頂級面料供應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服裝行業高端成衣和定制品牌MAYOR。李如成表示,在“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中,將投入100億元進行面料、工藝、品牌的強化以及銷售渠道提升。
2018年5月,雅戈爾發布公告稱,將增資紡織公司新雅農科,這是雅戈爾紡織與關聯方盛泰針織在2015年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以此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公司紡織服裝板塊的全產業鏈優勢。
同年10月,雅戈爾宣布“中國原創,世界唯一”的漢麻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在漢麻時尚(服裝)應用的基礎上,成立了漢麻家裝和漢麻家居事業部,著重發力漢麻的應用市場,涵蓋了服裝服飾、家居生活兩大系列品類。
盡管如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雅戈爾回歸服裝主業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如今距離雅戈爾提出‘五年再造計劃’已時間過半,其業績雖有回暖,但距離支撐發展尚存距離,此外,其‘4個1000’進度把握也需注意”。
就“4個1000”的戰略發展規劃落地情況等,北京商報通過郵件形勢聯系采訪雅戈爾,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則分析稱,雅戈爾在服裝產業目前處境尷尬,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目前雅戈爾品牌老化,雖然店鋪在一線城市到小城市都有布局,范圍較廣,但是在大城市布局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錢瑜 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