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配送走向分鐘級賽跑階段。
36氪獲悉,美團正式推出了新品牌“美團配送”、開放配送平臺,目前已與家樂福、CFB集團、百果園、多點、叮當快藥達成合作。
據美團配送總經理魏巍透露,截至2019年4月20日,美團外賣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2019年平臺商戶達到360萬家。而官方數據顯示,美團配送已在全國發展近萬家配送站點、前置倉實體網絡,服務于360多萬商家和4億多用戶,覆蓋2800余座市縣,日活躍配送騎手超過60萬人,已成為分鐘級配送網絡。
2018年7月18日,基于消費者對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品類的即時性配送需求,美團發布“美團閃購”品牌,提供30分鐘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服務。而在閃購推出之前,美團的物流網絡早已不僅限于外賣配送。美團跑腿、食雜生鮮、非餐飲外賣、服裝配送、食品生鮮超市(小象生鮮)、餐飲供應鏈(快驢進貨)等業務,絕大部分由美團物流來完成。
王莆中表示,美團物流上市以來做了兩件事:第一是發布閃購,把非餐飲商戶搬到線上,為其提供消費場景;第二是把配送網絡開放給更多客戶,針對不同行業、提供不同履約產品。美團想把配送業務做成基礎設置,未來能覆蓋到所有商業場景,降低各個行業的創新門檻。具體而言:
技術平臺方面,美團配送依托于美團“超腦”即時配送系統,實現全系統派單、提升配送效率。美團“超腦”即時配送系統,在高峰期每小時路徑規劃達29億次,平均0.55毫秒為騎手規劃1次路線,平均配送時長縮短至30分鐘以內。
運力網絡方面,美團配送針對便利店、傳統商超、近場零售、寫字樓等不同場景,已形成4種運力網絡模式,分別為點對點網絡的“巡游模式”、 星型網絡的“星系模式”、前置小倉+配送的“倉配一體模式”、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
美團還將整合各方生態伙伴資源,將平臺訂單共享給第三方運力,同時拓展多類型商戶,建立起更完整的配送生態。
而事實上,看到這一機會的不只有美團,還有餓了么。作為美團外賣最大的競爭對手,早在被阿里收購前,餓了么董事長張旭豪就看到“配送是餓了么的核心價值之一”,要發展基于即時物流的多品類同城配送服務。
如今,并表后的餓了么與阿里新零售進一步融合,由300萬蜂鳥配送人員承擔新零售體系的物流基礎設施;同時摸索外賣配送的邊界,與星巴克、阿里健康、各大線下商超合作,為食品、醫藥、商超日用、鮮花、生鮮等全品類商品提供即時配送服務。
最近,7-11北京入駐餓了么平臺,繼續擴大外賣商品覆蓋范圍;而在2018年8月,北京市的251家711便利店門店都已接入美團外賣平臺。在跨界競爭沖擊下,未來線下實體將更加依賴這種即時配送能力,持續尋求平臺化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表示,配送行業預計未來5年仍保持30%的增速,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
(來源:36氪 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