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要么愁眉苦臉等天亮,要么抱上大腿賺大錢。
5月15日,紅星控股發行可交換債券,被阿里巴巴以43.594億元人民幣全額認購。如可交換債全部換股,阿里將獲得紅星美凱龍不少于10%的A股。
同時,阿里在港股市場收購紅星美凱龍3.7%的股份。這意味著,阿里將躍升為紅星美凱龍第二大股東。
沒錯,在商言商,無利不商。就像馬云說的:搞清楚“有什么,想要什么,愿意放棄什么”,一切合作都會順理成章。 紅星美凱龍做線下家居生意。有賣場,有大量品牌供應商,有行業經驗,但在互聯網時代卻一直不能接地氣、得要領,受困于傳統零售,想要找到轉型的出路。
讓創始人車建新擔心的,是諾獎得主鮑勃·蒂倫說的:若不是在走向重生,就是在走向死亡。
《2018中國新零售報告》顯示,近幾年高房價、限售限購政策的影響下,2萬億元規模的家裝市場出現增速下滑。
一方面,一二線城市渠道分散,家居賣場占有率低,價格戰不斷,競爭十分慘烈。而家居建材品牌商紛紛尋求獲客新通道、不再依靠賣場帶來流量。即便紅星美凱龍越過了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接下來,如何越過競爭的火山,也是大大的難題。
另一方面,三到五線地區市場競爭更偏良性,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這樣的賣場還要PK當地品牌,強龍對戰地頭蛇,就看誰比誰熬得住、誰比誰跑得快,也少不了勞心費力。
與之對應的,去年初,紅星美凱龍剛剛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元,結果一年之間跌跌不休,直到阿里投資前,市值只剩當初的一半。賣場冷清的圖片更是鋪滿網絡,窘境重重。
于是,去年10月底,紅星美凱龍嫁接了騰訊的“智慧零售”,大搞戰略合作。可惜,“全球家居智慧營銷平臺”的大夢也沒能幫它扭轉頹勢。
形勢越發明顯,在商場滾打多年的車建新明白,必須像Facebook那樣“快速行動,打破局面”。而阿里提出的“商業操作系統”,賦能“新零售”,再加上居然之家的前車之鑒,讓他看到引流帶客之外,解構、重構整個家居產業的可能。
畢竟,怎么做好“互聯網+”,怎么玩轉新零售技術,目標清晰,方法用對,才有更深、更廣的布局和可執行手段。因此,車建新說服董事會接受阿里戰略投資,尋求一條共生、共榮的新路。
這就像哲學家加繆說的:“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因為,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做對,事半功倍,方向不對,白白受累。
騰訊救不了
互聯網時代下,零售生意的本質是掙“效率”的錢,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撅著屁股在地上撿鋼蹦”。
所有玩家必須對零售每個環節有很深的洞察和實踐經驗,才有可能跑出來,這不是簡單燒錢就可以做到的。
而傳統家居賣場與老式商場一樣,一直在做“二房東”,引進商家,提供場地,收取租金,卻不夠了解用戶和產品。效率極其低下。
用一位行業老咖的說法:比如用戶偏愛什么材料,哪些結構的桌椅?未來能引領潮流的智能家居、云計算、新技術,會如何改變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全屋個性化定制”如何滿足……
這些真實的市場動態,紅星美凱龍沒有像樣的手段去掌握,總是后知后覺。招商憑經驗、促銷憑感覺、爆款憑運氣,其結果,就是留不住消費者的人,也留不住消費者的心。
而從財報印證,這兩年,紅星美凱龍雖然通過提升商戶租金,獲得收入、利潤的提升,但仔細分析,其存貨周轉周期從原來的10天升到2018年的45天,應付賬款周期也從14天上漲到19天。
也就是說,紅星美凱龍動銷出貨的效率降低,只好延長給供貨商的付款帳期,充實自己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一直被股神巴菲特視為企業核心指標的自由現金流,也出現60多億元流出,現金及等價物,去年也縮水26億元。
無疑,運營效率正在滑坡,而決定后續發展的財務基本面也不容樂觀,紅星美凱龍的確需要外援。
可惜的是,聯手騰訊,做“智慧零售”的戰略合作,并不能讓紅星美凱龍逆轉乾坤,找到數字化生存的依靠。
其一,騰訊的智慧零售部門脫胎于社交廣告部,老板是副總裁林璟驊,而他身兼兩部門的負責人,自然會“融會貫通”地操演運營。
去年,騰訊的游戲主業務因版號問題受限,廣告部門自然要扛起營收重擔。最新財報顯示,騰訊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6%,而廣告業務增長達58%,遠超大盤增速。
這要感謝“智慧零售”的機制設計——微信掃碼、支付、公眾號、小程序、加上會員打通、發放優惠券,讓傳統賣場拉新客、留老客、激活沉默用戶,都更加容易,巨大的營銷價值下,傳統玩家自然愿意加碼“廣告”開支。
但其背后,賣場管理怎么升級,家居供應鏈能否改造,騰訊沒法給出解決方案,因為它擅長社交和游戲等“輕模式”,對家居這類“重業態”著實缺乏理解,更妄談重構價值鏈的協作創新。
其二,紅星美凱龍也缺乏跨界人才,沒人既理解互聯網玩法,又深知家居道行,僅靠自己,沒法實現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又不敢和盤托出家底,把整條命交給騰訊。
而騰訊智慧零售部門也才成立一年,又剛經歷部門整合,沒人能深入家居產業,幫紅星美凱龍拆解業務流程,在選品、動銷等方面融合創新。所以,騰訊無法用新技術解決供求脫節、運營低效的老難題。
結果,合作下來,雙方各執一詞,雞同鴨講,沒有磨合,只剩摩擦。這樣,不能解鎖新形式,無法造就新模式,“互聯網+零售”便成了夢幻泡影,棋局未成,其勢已衰。
阿里憑什么
無疑,紅星美凱龍要反轉衰落的“劇情”,就需要能同步共振的小伙伴“神兵天降”,共建、共營、共生,搞定新商業操作系統。像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那樣:先做對,再做好。
去年,阿里54億元投資家居賣場居然之家,結果,它天貓雙11的銷量就超120億元,同比增長2.7倍,那65萬筆消費中,有16.6萬筆來自線上,占比近四分之一。
按照居然之家總裁王寧的介紹:居然41家門店找到近2000萬潛在用戶,并且精準觸達300多萬,轉化成為會員的也有四分之一。一句話,“做新零售,首先是找對了盟友。”
如此種種,真的讓車建新和紅星美凱龍心動眼熱。其關鍵在于,阿里是以用戶消費為核心,而不是騰訊的流量為核心。
畢竟,家居2萬億元市場,堪稱最難線上化的行業。當房地產的紅利過去,家居行業整體焦慮下,怎么借力互聯網,重塑零售,在存量市場中找到增量。
此時,數字化賣場不僅要滿足消費升級和消費習慣的變遷,更要清楚“我的客戶要什么”,讓經營“有據可依”。
比如,實體店有客戶流量小、消費頻次低的痛點,單純的線上買賣又缺乏體驗感。
阿里就和居然之家在一個賣場中建立6個“裝修試衣間”,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戶型,像拼樂高積木一樣,快速生成設計方案。
同時,所有商戶統一收銀系統,在iPad上安裝居然之家App,借助人臉識別系統,嵌入阿里體系,對人流進行大數據分析,明確其偏好、習慣、購買力。消費者的導購、產品咨詢、比價、下單、交易、安裝、售后全流程全部在線上實現。
這樣,阿里與居然底層互通,數字化改造線下賣場,提升了用戶體驗,讓所有和“人”相關的流程數字化,利于做精準的個性化營銷。并由此幫賣場反向優化品牌、品類選擇,提升動銷率,貫通產業的信息鏈、物流鏈、資金鏈,提升周轉效率。
此外,消費者只要通過掃碼就可以直接跳轉到該產品的天貓鏈接,所有優惠同步享受,這更有利于賣場、店鋪提升客流量、客單價。而賣場、品牌、經銷商也能更好地劃分權、責、利,避免純電商“線下淪為線上廉價搬運工,售后服務相互推諉”等矛盾。
如此種種,正是基于阿里多年的零售經驗,以及對整條產業鏈的理解。用阿里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多虧了近幾年阿里培養出一批既懂互聯網又懂行業的“小二”,他們能針對傳統零售的痛點,找到互聯網的解決辦法。然而,騰訊剛組建的“智慧零售”體系卻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無疑,未來兩三年,將是家居業的洗牌期,而現在只是剛剛開始,看到居然之家的成功樣板,紅星美凱龍自然不敢怠慢,迅速融入阿里的商業操作系統,挖掘新零售的“甜蜜點”。
待五年后,家居產業重構完成,跑得快吃肉、跑得慢喝湯,一切必有定論。就像投資天才杰西·利弗莫爾所說:如果你追求的目標恰如其分,那么這一切都會朝你走來,回報你的正確性。
至少從現在看,紅星美凱龍的轉變還不算晚,不是嗎?
- 該帖于 2019/5/17 18: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