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為網紅店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把客人引來也只是初級目標。更長遠的是要留得住客人,這就需要店鋪在產品、服務上下工夫。網紅店要有顏值,更要嚴格把控質量,打造成經得住市場檢驗、名副其實的網紅店。
5月25日,下午3時左右,位于北京三里屯店排隊“喜茶”的人絡繹不絕。這家經常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抖音上的網紅奶茶店,喝上一杯常常要排隊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即使排隊時間長,但依然不影響它的超高人氣。從4時之后,不僅排隊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幾位“黃牛”在詢問顧客是否想“加號”。
當下,越來越多的店鋪借助自媒體、短視頻等方式吸引著許多人前來打卡體驗。
然而,成為網紅店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把客人引來也只是初級目標。更長遠的是要留得住客人,這就需要店鋪在產品、服務上下工夫。網紅店要有顏值,更要嚴格把控質量,打造成經得住市場檢驗、名副其實的網紅店。
1
營銷手段是關鍵
“喜茶”通過各路網紅推薦以及體驗過的顧客拍照打卡,并在店面和產品上下足了工夫。從店鋪設計,到茶杯包裝,再到奶茶本身,都有著“高顏值”,其傳播效果成倍增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嘗試。
李先生在北京一家時尚雜志公司工作,周末經常和朋友聚會,所以接觸過很多網紅店,尤其是一些網紅餐廳。李先生向記者展示著幾家他去過的網紅餐廳,從圖片來看,這些餐廳設計新穎,各具風格,而且地理位置優越,都具備很高的“顏值”。
前不久,記者在三里屯附近的電臺巷火鍋吃飯,由于是周六人特別多,下午6時去拿號排隊,沒想到,一直等到晚上12時多才吃上,排隊將近6個小時。最終和朋友只吃了2個小時。記者認為,“雖然排了很長時間,但是好在火鍋的味道很好,我覺得還是很值得。”
時評人、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網紅店營銷中,一些企業和經營者投入較大人力財力,還有的在資本的加持之下,積極迎合大眾趣味,充分利用自媒體制造話題、編講故事、自我炒作刷量、以媒體商業平臺背書和知名人士合作推廣等手段,不斷圈粉,極力打造所謂的網紅店,滿足互聯網經濟時代年輕一代對快餐式文化生活的消費需求,從而在同類店面中“脫穎而出”,短期經營收入獲得爆發式增長。
資深電視評論員魏明認為,這些網紅店迎合了當下網絡時代的傳播特色,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特色很簡單,用最快的速度、最簡單的方式將自己的訴求傳給所有的網民。目前我們全中國網民過8億,手機網民大概7億,這種傳播方式比傳統的營銷手段要先進很多。我們也佩服網紅店的老板們抓住網絡時代方便快捷的特點,采用與時俱進的做營銷手段。
魏明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使用這種營銷手段,方式既可以單一又可以組合,就我看到的網紅店的營銷手段似乎以視頻動圖手段居多,立體感更豐富,大家看文章時必定會以網紅店的產品或是店鋪整體外觀等有具體的感官,如果以視頻的方式,那么對店里店外的環境,以及對這道名菜的整個烹飪過程等,都有一個詳細的展示。例如,海底撈的店員“下面”一樣,無形之中增加了表演的成分。這些表演成分其實是讓來打卡的人會看得心情愉悅,這也是迎合了受眾心理。
2
網紅店為何難“長紅”?
記者在一家網紅店排隊的時候,隨機采訪了多名排隊的顧客。有的顧客是因為喜歡而來,有的則是慕名而來,還有一部分就是路過看到很多人排隊而進來購買。但是有一部分顧客認為,有的店只來一次就不想來了,感覺并沒有達到心理的預期效果。
魏明表示,未來網紅店發展堪憂,因為有些網紅店為了盈利會弄虛作假,而且這也不是個別現象。很多網紅店通過拍攝角度、拍攝技巧等,掩蓋了自己店里的一些缺點。例如,環境可能沒那么好,可能不是所有的菜品都好吃,只展示自己最好的,用最好的優勢來吸引人,無形之中夸大自己的產品。這樣一來,可能很多人沖著網紅店打卡的時候,被商家一面之詞所蒙蔽。但實際上我們從實體經濟到電商行業,無論哪個行業,要想長紅就必須拿出真正的水平。
但也有例外,有一些網紅店活了下來,“喜茶”就是一個。此外,還有那些依靠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店鋪,通過打造網紅店的營銷策略,反而獲得了更高的人氣。
可見,質量才是網紅店的生命線。在接受采訪的顧客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網紅店要想真正地紅起來,還是要從質量做起,做好品質控制,讓產品能夠在市場上立得住。
如果商家并沒有這個實力,但是通過營銷手段把自己打造成了“網紅店”。那么,“火”只能是暫時的,當客人發現被欺騙后便不會再買單。做生意要講誠信,做商業運營也要有規則一樣。真正決定網紅店能不能長久的成為網紅店,其實是你自己產品的特色和品質。魏明表示。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李駿律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紅店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的網紅店每天銷量驚人,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其他同行,而線下的網紅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在自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宣傳,去到實體店后看到的就是排隊,如果這些網紅店確實提供物美價廉的服務或產品,生意紅火自然無可厚非,但是許多線上的網紅店都是通過刷單的方式獲得超高銷量,線下網紅店很多是通過雇人排隊給人造成生意火暴的印象,但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根本與描述的不符,甚至于有些網紅店根本就是名不副實,存在涉嫌欺詐消費者的嫌疑。
3
要有法律保障
很多網紅店存在欺騙消費者、涉及虛假宣傳的問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所面臨的法律問題也眾多。
李駿律師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在網紅店的營銷中,經常會涉及虛假宣傳的問題,如果消費者到店后的實際情況與網紅店的宣傳內容不一致,這樣的行為就構成虛假宣傳。許多網紅店會在自媒體營銷軟文或者短視頻中采用夸大宣傳的手法來放大產品的效果。
解筱文認為,對于任何商家而言,營銷只是一種市場開發銷售的手段,網紅店的打造必須基于自身良好的產品本身,而不能本末倒置,為營銷而營銷,為網紅而網紅,過度包裝推廣,非正常參與市場競爭,更不能低俗跟風炒作、觸碰法律和道德底線。
網紅店要消除短期謀利炒作的心理,踏踏實實做商業、做品牌,以質量和服務取勝,不斷圈粉和黏粉,名副其實“網紅”,才能贏得長遠,否則很可能就是曇花一現。作為消費者,要鎖定自身的核心產品需求和品質保證,不要盲目跟風,受一些所謂的網紅店所迷惑,非理性消費。解筱文表示。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記者 劉昱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