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喜茶攤上事了。
5月31日晚,新京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微博報道,喜茶蘇州圓融店因衛生問題被執法部門責令停業整頓。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蘇州發布”推送的微博稱,一位孕婦在喜茶蘇州圓融廣場分店喝到綠頭蒼蠅,對此喜茶方面表示“未發現之所過程中有蒼蠅進入,且由于上述顧客購買方式為外賣,且已經過去4小時,因此途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而在31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對喜茶蘇州圓融廣場分店進行檢查時,發現“點讓內及操作臺上飛蟲很多”。據新京報微博推文稱,喜茶的衛生問題已經不止一次被曝光,早在1月4日就有網友爆料稱喜茶內部衛生臟亂差,無獨有偶的是,5月26日就曾有網友爆料濟南喜茶店喝出蒼蠅的問題。由此可見,一句“不可控因素”并不能實際解決喜茶卻存在的衛生問題。
暫且拋開此次食品衛生事件對喜茶品牌形象的傷害,自創立以來一路狂奔的喜茶被業內賦予“星巴克式”的厚望,而新茶飲賽道的升溫也使得喜茶走上迅速擴張的道路。
近年來,新式茶飲以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增強為增長驅動,迅速在傳統奶茶店、茶社咖啡店等存量需求中實現需求替代,并對傳統軟飲料市場形成需求端的替代,與此同時,新技術、新設備以及新工藝的運用使得奶茶等新式茶飲的口感有了質的提升,由此,新式茶飲的市場空間不斷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國奶茶市場零售額復合增長率超過20.0%,并于2018年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同一期間,新式茶飲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接近30.0%,并于2018年實現408.2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占整體奶茶市場銷售額的81.4%。預計2019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00億元左右。
賽道的熱度催生資本的涌動,而新茶飲賽道的明星喜茶自然不會被資本忽視,2016年8月IDG資本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投資喜茶A輪融資,金額超過一一億元,而兩年后,喜茶再次獲得美團旗下龍珠資本與黑蟻資本的B輪4億元的融資。
火爆的喜茶與一路狂奔的后來者奈雪の茶
賽道的熱度催動著喜茶的擴張,資料數據顯示,目前喜茶全國總店數已經突破130家,而今年內還將計劃新開100到300家店,但喜茶方面似乎并不認為自己的擴張速度很快,而接下來喜茶的擴張之路也將繼續下去。
喜茶有多火?
2017年2月喜茶入駐上海,在上海第一家喜茶門店,平均每天賣出近4000杯茶飲,而排隊賣茶的人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毫不為過,門前百人排隊等待,最長等待時間為6小時,場面一度需要安保來維持秩序,原價20元的奶茶炒至上百元,可以說,喜茶點燃了人們對于新式茶飲的欲望與執著。
據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喜茶在廣州與深圳的門店,平均單店單月的營業額超過100萬,面積僅為90平米左右的深圳海岸城店,月營業額更是達到了150-170萬。
2018年11月18日下午,奈雪の茶創始人彭心的一條朋友圈引爆了兩個新式茶飲品牌的熱度。在朋友圈發文中,彭心直指喜茶產品抄襲奈雪,而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在評論中回復稱“彭心對創新有誤解”。
其實,“抄襲”的指責難免有些牽強,對新式茶飲來說,整體上并不是品類壁壘特別強的存在,而雙方的“口水戰”也并沒有給喜茶真正貼上“抄襲”的標簽,但確確實實讓奈雪的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吃瓜群眾的心中,奈雪成為了與喜茶一樣的“網紅”茶飲。
從近年來奈雪的發展步調來看,在門店數量等數據上與喜茶確實不相上下,據奈雪創始人彭心向媒體透露,2018年奈雪的茶年營收接近30億,平均單店單月流水100+萬,而目前已經擁有178家店面。
相比喜茶,奈雪的擴張更為激進,整個2018年,奈雪的茶進入到15城市開出120家門店,僅僅這一年的開店數量就已經達到了此前三年開店總數的四倍!面對來勢洶洶的奈雪的茶,喜茶走上資本催動下的擴張之路也是面對競爭壓力的戰略選擇。
目前奈雪已經完成億級以上融資并成為估值達60億的收割新茶飲行業獨角獸。
在能叔扯快消看來,從新式茶飲風口的興起到現在已經過去數月,資本的冷卻階段即將到來,后來居上的奈雪顯然已經對喜茶在資本以及營銷等方面形成了后發優勢,在已經成長為獨角獸的奈雪的壓力下,喜茶勢必會加快擴張的腳步,由此一來,快速的擴張必然會導致管理上的疏漏,食品衛生事件頻發的根本亦在于此。
核心壁壘缺失,熱度消失后喜茶的未來仍存變數
核心壁壘的缺失是喜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一方面,品牌之間的產品差異化不強,同質化傾向嚴重,另一方面,新式茶飲的品類壁壘也相對較弱,在面對瑞幸等咖啡品牌的跨界競爭中并無明顯優勢。目前,國內咖啡市場規模仍在不斷增長,待用戶品類教育完成,咖啡消費習慣形成后,新式茶飲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奈雪的后來居上給了喜茶“一記清醒的耳光”,新式茶飲的壁壘性不強不僅導致了奈雪對于喜茶的反超,也體現在新式茶飲市場在短時間內行業玩家的數量的激增。
過去的兩年,國內茶飲門店數量迅速增長,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74%,增長率在逐年走高。藍海市場已經不再,新式茶飲的紅海時代即將到來,而進入2019年后新式茶飲的熱度進一步下降。
對于喜茶奈雪來說,未來的品牌力、運營效率和盈利能的強弱將直接決定能否在未來的紅海中繼續生存。而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們在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則會成為品牌經營潛在的風險。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是個典型的90后“產品經理”,因而喜茶在研發上的投入可能會成為在面對荊州對手時的優勢所在。
而典型的“產品型”創始人普遍存在的缺點在于管理經驗與能力的缺失,再加上聶云宸對于喜茶極強的掌控欲(目前喜茶高管中除聶云宸一人外最高級別為總監),管理能力的不足將成為喜茶內部的隱患。
另外,在快速的開店擴張中,人員數量的急速膨脹所帶來的培訓與管理的難題也亟待喜茶著手解決問題。
此次喜茶蘇州圓融廣場分店因食品衛生問題被則令停業整頓,也是上述原因的外在體現。
喜茶的生意實質還是零售生意,在能叔扯快消看來,僅僅依靠“網紅熱度”支撐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雖然具有“產品經理特質”的聶云宸試圖通過新品的研發以及口感的差異化建立起喜茶自身的壁壘,但新式茶飲本質上的技術壁壘并不太高,而對管理問題的忽視以及快速擴張帶來的“后遺癥”或將成為喜茶的“隱患”。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其實整個飲食行業一直都存在“黑天鵝”事件的系統性風險。
2011年臺灣奶茶塑化劑事件爆發,其中50嵐、永康15等臺灣知名奶茶品牌均被檢測出含有塑化劑。在添加有塑化劑的奶茶中,靜置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生“奶茶分離”,需要添加起云劑。合法的起云劑用棕櫚油等天然油類制備,但穩定性較差,保質期也較短。而工業塑化劑替代棕櫚油的效果更好、保質期更長、價格也更低廉,但對人體危害不可估量。
雖然新式茶飲一定程度避免了在工業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但在原料的選擇以及飲品的制作上,仍存在著不可控制的風險。一旦在生產制作環節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對品牌,甚至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對于喜茶而言,加強對供應渠道以及生產環境的嚴格控制,是避免出現類似風險的有效手段,而就目前來說,衛生事件頻發則直接反應出喜茶對其店內生產作業的控制力度的缺失。
結語:
蘇州門店的整頓風波對喜茶來說不啻于一次警醒,在資本驅動下的擴張背后隱藏的管理力度缺失以及對門店掌控力度不足的問題隱現。在行業熱度逐漸衰減的背景下,品類壁壘較弱的喜茶不僅面臨著競爭對手奈雪的反超,也同樣面臨著新式茶飲行業之外的競爭壓力。也許,在快速奔跑之后的喜茶也應該反思如何在新式茶飲的紅海之中真正建立起自身強大的壁壘,這個新生的茶飲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立足。
十年快消品行業老司機能叔,專注快消品領域深度解讀。訂閱號:能叔扯快消,個人微信號:a913613543,轉載請務必保留作者版權信息。
- 該帖于 2019/6/4 18:0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