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銀泰百貨導購年薪百萬,盒馬員工淪為討薪,人跟人的差距咋會這么大呢?其實差距大,也就算了,關鍵還招導購不。錢不錢的無所謂,主要是大家都喜歡為人民服務。
既然銀泰百貨新零售這么成功,那么再來擼一擼新零售那點事。
新零售背景:
全球零售行業低迷,零售企業都在苦苦尋求脫困絕技。
轉折:電商系突然殺入,喊出要賦能傳統零售。
現狀:新舊零售繼續低迷,只有銀泰百貨導購年薪百萬走向人生巔峰,而且名額有限,只限前5萬名才有機會哦。還得再提一下,錢不錢的,真的無所謂,實在是想為社會多做點貢獻,為人民服務。
看看人家的導購員都走上人生巔峰,傳統零售實在是不行了。
那新零售玩了那么久,為什么只有銀泰百貨跑出來呢?難道它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我們來梳理下,新零售這幾年到底誰賺到錢錢了。
馬云有兩張大牌,主營電商,實控螞蟻金服,還有新零售盒馬虧損。
劉強東有兩張大牌,主營電商,實控京東數科(原京東金融),新零售7FRESH虧損。
阿里 16年底股價87,現價152。
京東 16年底股價25,現價:26
同期納斯達克5383漲至7575,漲幅40%。
阿里改造效果略超指數,京東已經被納斯達克指數給甩開了。
第二張牌:螞蟻金服17年估值750億美元,18年估值1500億美元,阿里巴巴18年估值3000多億美元;
京東數科17年71億,18年200億美元。
所有燒的錢最終成就了金服跟數科。而這兩個板塊馬云跟劉強東才是真正的股東,在阿里跟京東只能算高級職業經理人。
劉強東美國事件出事后,被逼退的不是電商板塊,而是京東數科從大股東退位成為二股東。
從打車燒錢大戰開始,阿里騰訊燒錢就不是看中打車能賺什么錢,而是培育了支付習慣。騰訊金融也可以理解為微信支付現估值1440億美元與螞蟻金服不相上下。
后來的共享單車等亂七八糟的大戰,真正受益的都是無現金化,以及消費金融化。
新零售改造最大改變是現金消費快速減少,支付寶、微信支付崛起,傳統支付方式日益邊緣化。所有被納入阿里板塊的都被逼推支付寶,減少現金收銀員,哪怕市場不接受,也硬逼。以新華都51開業新物種“鄰聚菜市”為例,開業時上8臺自助收銀機(只接受支付寶),現在已經撤掉4臺,霸王硬上弓,反彈也大。
這種現象只是國內個例嗎?最近很火的全家頂新事件又是一個版本。日本新零售改造中,全家把超市業務賣給唐吉柯德,轉向金融支付方向,唐吉柯德淪為全家支付場景。同期,號稱日本最牛的唐吉柯德股價不動,日本全家已經連續翻滾了。
新零售改造在全球都沒有被公認的成功案例,傳統線下以盈利為目的,想要跟不以線下銷售盈利為目的的對手盤斗,不在一個層面上。美國的COSTCO很牛吧,但那玩意是超市嗎?啥超市這年頭股價能連續創新高。
銀泰百貨號稱賦能導購,無非就改變傳統吆喝方式,由線下搬到線上。
以往超市賣貨模式就是拿個喇叭,時間點一到:
“賣菜!賣菜!賣菜!”,
“特價!特價!特價!”,
“底價!底價!底價!”。
通過對現場僅有的流量進行更加高效的轉化。
后來新零售線上線下模式,就變成:
“買菜、買菜”、“買買菜”、“買新菜”、“買爆款菜”
起先是線下為線上引流;后來通過線上場景,結合線下渠道,還是為線上引流。
以后收割得差不多時,估計就是:
“你要買好菜,你要!你要!你要買好菜!一成首付買個菜”
直接由賣貨模式到消費金融模式。
銀泰的視頻帶貨模式試圖批量馴化線下導購攻占線上小可愛們的飯碗,圈養型VS野生型大戰,銀泰只是提供后勤建設,一旦攻擊模式上升到貼身肉搏,圈養型戰斗力是否可以直接開撕野外生物。盡管銀泰5萬大軍看似來勢洶洶,到底能不能擼啊擼?
銀泰這次切割的攻擊方向,從原來切線下,到切線上非我族類,也是阿里攻擊轉向的一個信號,進入到內部利益重新分割階段。
銀泰模式是否真的跑出來呢?怎么說人家也是年薪百萬的圣地。
銀泰說有21個美妝品牌實現單柜年銷售全國第一,但沒有具體品牌跟數據公示。其中可能存在集中買量打榜單,以掐尖、集中力量攻擊,形成榜單效應。
這種模式可試點,卻不容易規模化復制。
銀泰退市后,數據進入隱形狀態,沒有可穿透標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不像盒馬可穿透,盒馬數據再吹,會有邊界,過了,大家就呵呵。京東7FRESH以前吹自己坪效,但它不小心吹得超過大英帝國,成為全球第一,宇宙無敵,結果黯然收場。數據水分是正常的,但還是要有點靠譜。
盒馬新零售這幾年問題層出不窮,銀泰居然沒有什么負面,要嘛銀泰根本就沒有改造出什么花樣,純靠吹;要嘛,把問題全都蓋住,不像盒馬敢面對。
導購批量年薪百萬,也就剩半年時間即可驗證,到底有沒有,導購估計不會保守這個秘密。
(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王國平,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禁止轉載!)
- 該帖于 2019/6/10 12: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