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晚點LatePost》報道,生鮮電商每日優鮮正在尋求數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目標估值在20億美元以上。每日優鮮目前已和DST、軟銀等接洽,騰訊也在內部評估過程中。
若騰訊在新一輪融資中繼續參與投資,將促成對每日優鮮的第五輪連投。在此之前,每日優鮮共完成7輪融資,融資總額在56億元人民幣以上。
圖片來源:鯨準
融資歷程顯示,騰訊從2015年5月的A輪千萬級融資開始進入,并在后續的B輪、C輪及D輪融資中持續跟投。不僅如此,騰訊還在2017年6月領投了由每日優鮮孵化的無人零售柜項目便利購。而此次正在接洽的DST、軟銀均為新的投資方。
在2018年的D輪融資完成時,每日優鮮并未披露最新估值。而在2017年3月完成C+輪融資后,每日優鮮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0億元以上。
但《晚點LatePost》指出,每日優鮮新一輪融資并非進行得很順利,歷時較長、資本相當謹慎,原因是“太燒錢了”。
一方面在于每日優鮮自身的策略問題。每日優鮮在2019年提出了激進的擴張計劃,要在上海投入10億元來爭奪市場,用“把商品只賣到當地一半價格”的方式來實現5倍增長。不僅是上海,深圳、武漢、西南等幾個站點都在每日優鮮的擴張計劃之中,這些計劃均需要充沛的資金支持。
另一方面,生鮮電商本就以燒錢聞名,中游流通環節層級多、損耗大;終端毛利低、成本風險高。整體盈利是長期難以實現的難題,大部分玩家都還處于燒錢培育市場時期;而在新玩家源源不斷涌入行業同時,不少諸如許鮮網、鮮品會、美味七七的生鮮玩家已倒在了這條賽道上。
每日優鮮2018年已在北京實現區域性盈利,成為少數能夠實現地區盈利的公司,但該模式能否在上海乃至深圳、武漢、西南等地區得到驗證還是未知數。每日優鮮CFO王珺曾于去年表示,華東是最難攻克的區域,如果拿不下來,投資人可能認為其模式無法復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3日,每日優鮮宣布與騰訊智慧零售達成戰略合作的同時,提出了更加長遠的“智鮮千億計劃”:借力騰訊智慧零售,到2021年成長為千億規模的生鮮零售平臺,當前交易規模在百億元。
在每日優鮮CEO徐正的預測下,生鮮市場到2025年將達到萬億級的體量。
(來源:36氪 作者: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