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爽:清華大學學士雙學位。現任上海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曾任聯想集團集成系統有限公司工程師及業務代表、IBM 中國公司大中華商品流通事業部部門經理和北京網商世界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當2001 年陳爽作為CIO 加入到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華)時,聯華剛剛慶祝完第一千家店的開業,如今聯華的門店數已經超過了 3290 家,業務遍及全國20 多個省、100 多個城市。從一個單業態、區域性的公司發展為跨區域的多業態業務模式,支撐聯華業務發展的IT 系統已經成為聯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之一。
已在聯華擔任4年多CIO的陳爽,始終不愿過多談及她自己,但這位剛剛成為上海市2005年度優秀CIO的“女強人”的經歷還是讓我們格外好奇。她,怎么做到的?
整合是難點
聯華在近幾年的業務發展中,每年都以幾百家門店的增加速度在增長,這其中既有新開的門店,也有并購而來的,而這種公司規模的快速擴張,必然對IT 系統的快速適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陳爽看來,前端門店系統已經不再是瓶頸,因為門店系統已經非常標準化,新開一個門店只需要部署系統即可。“最大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在公司進行并購和整合時,對IT 系統的整合;二是數據的標準化和整合。”
2002年7月,聯華斥資2.1億元入股浙江省最大的超市公司———杭州華商集團有限公司(超市品牌為“家友”),組建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這被稱為國內零售業最大的一樁異地并購案。這也是聯華IT系統面臨的最大一次整合。
最終,陳爽選擇了較為穩妥的“推進式”整合。所謂“推進式”整合,就是選擇較強勢的一方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流程改造,以實現新系統對區域化個性的適應。
當時聯華已經有了浙江公司,但陳爽沒有以聯華總部去整合華商公司,而是用華商去整合聯華在當地的分公司,同時又新建了物流配送中心。這個項目規模比較大,復雜程度也比較高,當時著實讓陳爽忙了好一陣。
“因為新建系統需要支撐聯華在浙江的多業態管理模式,在設計的時候難度非常大,而且在實施之后要不斷地調整。那一年,浙江我去了不下二十次。”
在零售企業并購后的信息系統整合方法中,除了陳爽選擇的推進式之外,被大量采用的還有疊加式和覆蓋式。三種方式中,疊加式最簡單,僅將各自的財務部門并到一起,信息系統保持獨立運作。這是讓CIO們最省心的模式,但很難起到“1+1>2”的效果。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松散型的合作。而覆蓋式是用一方的信息系統直接覆蓋另一方的信息系統,在企業規模相差比較大、系統規模的差異較大的時候,經常采取的一種方式。
“在那段時間,我們比較了很多現實的情況”,“一路走來,有穩健的時候,也有激進的時候“。
用IT推動企業戰略
2002年之后,聯華的IT 戰略重點有了很大的轉變,這主要是由于聯華在2001 年的時候確定了“全國性的多業態”的發展戰略,重新制定了五年——— 十年的發展規劃。而配合聯華新的發展戰略,IT 系統和架構也重新進行了規劃。從這個階段開始,聯華進入了集團信息化階段。
“這個階段我們的IT戰略是完全圍繞企業發展戰略制定的。”作為聯華超市的CIO,陳爽對此有切身的感受。當2001年陳爽加入聯華時,正好趕上聯華的公司戰略轉變。因此,剛上任的陳爽面臨的問題就是重新對IT 系統進行規劃。
首先,陳爽把原有的總部及門店兩層管理改變為總部、區域總部、門店三層,強化了區域總部的IT系統,這是聯華IT戰略變化當中重要的一步。其后,陳爽又組織大量人力對編碼、單證進行標準化,并對那些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的IT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當時新戰略制定之后,對IT系統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時候我們就在考慮采用ERP系統來幫助企業從單業態、地域性的企業發展成多業態、全國性的連鎖企業。所以,個性化的特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是比較突出的。全部統一在一起可能不能滿足企業的靈活性以及個性化需求。”
“從供應商成為用戶的經歷讓我發現,解決方案提供商如果沒有在用戶工作的經驗,就相當于隔靴搔癢”。擔任過IBM商品流通部門經理,又到了聯華擔任CIO,陳爽笑稱自己在演“甲方乙方”,“到了零售企業之后,會發現有很多時候供應商不夠了解客戶的需求,提供的方案容易把問題復雜化。其實零售企業遇到的很多問題癥結很簡單,但是供應商并不了解。他們就象拿著斧子和錘子的人,在他們看來,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只需要技術就能解決,但實際上很多事情需要通過修改流程、提高執行力來解決。”
懂IT更要懂管理
隨著聯華的快速成長以及 IT 作為支撐體系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對擔任CIO的陳爽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聯華的CIO,不應是純技術型的管理人員,合格的CIO 首先是合格的企業高管,其次是懂零售的企業高管,最后才是懂IT、懂零售的企業高管。”
在 2 0 0 2 年制定了第三版的I T 規劃之后,陳爽在2004年又根據公司的五年發展戰略重新做了一次修訂。“在進入到集團化發展階段之后,公司對IT 戰略的制定極其重視,同時還確定了IT 的發展遠景,以及最終IT 應該在企業發展中的角色。”
最近,聯華決定投資1.2億元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供應鏈管理系統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項目,目前確定的項目周期是6 年,總投資1.2 億元將按照建設進度逐步投入。”
據了解,該項目將首先在聯華超市下屬的世紀聯華應用,并進一步向超級市場、便利店業態延伸;同時總承包商IBM 將根據聯華和供應商的需求不斷進行升級和優化。到目前為止,供應鏈項目的合作模式在零售業也是首創。
“該項目被稱為聯華與IBM 和特力集團之間的戰略合作項目,將由IBM 作為總包商提供硬件、軟件、安全等IT基礎設施以及項目管理和運營服務,由特力集團負責應用軟件的開發、運營和推廣服務支持,建立供應鏈管理平臺,而聯華則是購買該供應鏈平臺的服務”。
提到自己負責的項目,陳爽說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外包模式,而是三方的一個戰略合作:我關注的是如何用好這個平臺,如何通過這個平臺提升聯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