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語錄 25
凡夫最大的毛病是看這個人不是,看那個人也不如法,把自己的清凈、平等全盤破壞。不要說一生不能成就,就是生生世世都難以成就。凡是以為自己是,別人不是,這就是罪根。只要根在,所有一切的罪業全從根里發出來。自己不知道,迷惑顛倒,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意思是無善根。怎么沒有善根?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他是覺悟的。所以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覺悟,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是為真修。不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他還修什么?他沒得修。
六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缸蟆咕褪峭聣櫬�,在古代中國,右代表上升,左表示下降。你看唱戲的戲臺,我們講經的講臺也是如此,升座由右,下臺從左,左是代表往下降的意思。見到別人的是非,自己就已經往下墮,因為自己的心不清凈,心不平等,自以為是,這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一定要認識。所以我們也要像佛一樣住真實慧,真實慧是清凈、平等、覺里生出的。在一切境界里,無論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我們修什么?修清凈心。一個真正有智慧,真正修道,有慧眼的人才見得到,觀察得深刻。沒有慧眼的人只能見到表面,他看不透徹。
不過眾生根性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以一概全,這是決定錯誤的。每一個人根性與他過去生中的習氣,和生生世世所修學的有關系,有人一句佛號就往生,有人專持往生咒往生的,有人專念經往生的。近代香港
歐陽
居士就是看經往生的,暢懷法師看到這位老居士往生,深受感動,才開始念佛。他不是念經往生,而是看經往生的�?唇浽趺赐看耸率怯欣碚摚幸罁摹!独銍澜洝吩唬骸笐浄鹉罘�,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心里憶佛,所想的,所思的是佛的本愿功德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我們要明了,每一個人的根性都不相同。我們是凡夫,沒有能力觀機。但是可以告訴你一個原則,不管你學那一個法門,心清凈就能往生。有人問我,我已經念了很多年《金剛經》,我能不能往生?能,能往生�!溉呁诙摹梗浳哪┒斡幸恍娜呁�,那就是指讀誦大乘,不是專修凈土之人。無論是念《華嚴經》,念《金剛經》,只要心里向往西方極樂世界,一念回向往生,無不得生。所以這個法門廣大,不限于專修凈土,專修當然最好。雖是修別的法門,只要修到心地清凈,心凈則土凈,一念回向就相應。而專修之人心不清凈,最后仍舊不能往生,還不如心清凈的人,一念回向就往生。世間凡夫往往眼高手低,認為自己對,別人都是錯的。結果別人成佛,成菩薩,自己還要墮三途受果報,愚疑之害,非�?上А�
法、報、應三身,所出本同,故三身一體,一體三身。這在他方世界里是見不到的,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我們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我們見不到釋迦牟尼佛的報身,法身更是渺茫,連體會都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三身一體,太微妙,太難得,太殊勝。
如果我在講經之前,研究研究經本,看看怎么講法。那都是打妄想。我講經的經本都是柜子里的,講完了收到柜里去,下次再講的時候,他們又拿出來擺在講臺上。講完之后,你問我講些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完全不曉得。我跟各位講實話,我沒有準備,我心清凈,二六時中,就是這個清凈心。上了講臺,展開經本,看看你們的眼睛,看看你們的動態,我講的就不一樣。所以每一次講的都不一樣,天天不一樣,為什么?你們的表情不一樣,動態不一樣!大家聽得歡喜,就是契機。不需準備,契機而說,有備就不契機。好像大夫給人治病,先把藥方開好,再為你治病,那藥方一定不靈。
有同修要學講經,學什么?學清凈心。心清凈,心同佛,愿同佛,行同
佛,言語自然就差不多。我們要明白這根本的道理。我說過很多遍,講經、聽經都是蒙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自己不知道說了些什么。不是諸佛如來加持,這部經看都看不懂,那里能講。我們怎樣得佛加持?就是心地清凈、平等。所以只學這一樣就夠了。
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無量的寶香。我們凡夫三天不洗澡,身上臭味難聞。真正修行人,一年不洗澡,他身上還是清香。不一樣!清香是什么?乃性德之香。一般人頭發幾天不洗,氣味很難聞,自己也難過。虛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平常也不洗頭,你看他的相片,胡須、頭發長長的,人家身上清香。我們用各種香水、香料,都沒有他那個香好。他的殊勝從那兒來的?就是從清凈、平等來的。
真正的寂靜行就在紅塵里修學。怎么修法?前面已教了我們綱領,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事可以做�!栋㈦y問事佛吉兇經》說,「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意」是什么?貪、鎮、疑、慢,這是意。由此可知,諸佛菩薩與一切眾生在一起,和光同塵,我們做什么,諸佛菩薩跟著我們一樣的做什么�?墒�,我們在境界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諸佛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事情做得比我們還要好,還要圓滿,我們比不上他。所以是在萬事、萬法中,顯示出心地的清凈平等正覺。這是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寂靜行,是真實的禪定。不是離開一切現象,那種清凈是不算的。真正的定是像《楞嚴經》首楞嚴大定、《華嚴經》師子奮迅三昧的境界。
佛在一般經論上說,世間一切善法是由三善根而生。三善根是無貪、無鎮、無疑。反過來說,世間所有一切罪業則是從三毒煩惱而生的。貪、鎮、疑即三毒,貪、鎮、疑反過來就是三善根。這是學佛同修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注意的。修行從那里修?就是修這個。如果我貪、鎮、疑的念頭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淡薄,這就是你功夫得力。三毒淡,善根就增長,這是一體的兩面。好比黑暗減少,光明就增多;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這是自然的道理。
自己仔細想一想,學佛學了這么多年,貪、鎮、疑的念頭,跟從前沒有學佛之前,是否差不多?甚至于更厲害?如果是,那就完了,就顛倒了。你學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修三惡道。將來你的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你到那里去證果。大乘佛法的善根是「精進」。我們不但不精進,還成天胡思亂想,學得很多,既雜又亂,這都是沒有善根,道業不會進步的。
佛法修學有三個層次,入門要「�!�,到了相當程度之后,在教下,是大開圓解,在宗門,是明心見性,在念佛法門,就是一心不亂。修到一心不亂,就晉升到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博」,廣學多聞,可以「法門無量誓愿學」。所以專是第一個階段,專的目標何在?煩惱無盡誓愿斷,是為了斷煩惱,也就是斷貪、鎮、疑�!笇!共拍軘酂⿶�,「博」斷不了�!覆共蝗绶�,則易增長貪心,所以斷不了煩惱。要「�!沟綐O處才「博」,「博」之后再「精」。這是修學佛法的三個階段,這三個層次是不能顛倒的。今天許多年輕人把次序搞亂了,一開頭就要博,所以一生都不能成就,煩惱不能斷,法門也就修不成。生死不能了,來生該怎么墮落,還是怎么墮落,這很可惜。
忍辱對治鎮恚。六度中,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惡業,忍辱度鎮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疑。佛開了六個方子,這六個方子對治眾生的六種大病
在中國社會里,大家都說謊話,覺得無所謂,成了一種習慣�?墒堑絿�,你就麻煩了,美國對于誠實,在德行里列為第一。發現你有一次欺騙的行為以后,就永遠不再相信你,往后辦任何事情,會非常困難。在美國,有些人拜托我們機構,希望為他出個證明,使他能拿到身分。我們不敢做,因為如果被查到一次,以后在當地辦任何事,他對你全不相信。所以跟美國政府往來要絕對誠實,決不可以舞弊,才能得到他們的尊敬、歡喜與信任。尤其我們想在美國弘揚佛法,憑藉的就是真誠。我們以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把佛法介紹給外國人。禮節非常重要。
放下并不是指事上放下,而是指內心不執著。這些職位都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一旦在其位,就應該盡心盡力為國家,為地方,為大眾造福,做到盡善盡美。如果在職位上,卻沒有盡心盡力去做,這是有罪過的。或許你要說,做事情,我雖然沒盡心,但我是好人!須知好人也不行,也有罪過,因為沒盡到職責,個人品德再好也沒有用,因為你沒盡到你的職責。職是職位。古時候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對這些職位都戒慎恐懼,那里敢爭取。不像現在,大家都當仁不讓,一起競選,真是太勇敢了。
古人即使有學問,有這種能力,為人邀請,給他職位,還回避不敢承當。他深知其責任太重,做得不好,惹一身罪過,將來要墮落的。他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決定不會去競選,去爭取。我國古代著名的許由,是一位大賢人,堯王找他來,希望把王位禪讓與他,請他繼承。他聽到之后,趕緊逃到深山里,讓人找不到。什么原因?就是責任重大,怕自己不能盡職,將來造一身的罪業。大家曉得諸葛亮,劉備兄弟去請了三次,才把他請出來。諸葛亮沒有托人去競爭這個職位,因為他唯恐自己做不好。所以得到職位的人,無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莫不小心謹慎,希望把本份的職責做好。
這一段經文就是教導我們要無所著�!钢故撬叫�,是名聞利養的欲望,決定不可以貪圖。
不著相的福報大得不得了,沒有法子能計算,沒有法子能形容。你真正不著相,積功累德,大福報就現前。切記將福報擴大,讓法界一切眾生共享。福報里,第一等的福報是開智慧。為什么開智慧是第一等福報?眾生所以沒有福,都是由于沒有智慧,迷惑顛倒,故而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招來三途苦報。諸佛菩薩布施什么?法布施�!度A嚴經普賢行愿品》曰:「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在從前,布施佛法只有兩種方法,一是寫經。從前沒有印刷術,只有寫經。一個人一生能寫幾部經?很不容易的。像《大方廣佛華嚴經》,經文那么長,一生能寫三部、五部,就不得了。二是著述講經。講經也要有緣分,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由此可知,古德修福是很不容易的。
現代人修福比古時候容易太多,也是這兩個方法。現在不必寫經,印經,一次可印幾千本、幾萬本。古人要是知道,一定非常羨慕,他一生才能寫出幾部,現在只要一、兩個月短短時間,幾十萬本書就出來了,令古人自嘆不如!
至于講經,你將法師、居士講經的錄音帶轉錄流通,送給別人,就等于是你講經給他聽,這又讓古人自嘆不如。所以,布施是以法布施為第一。
自己有所貪著,就不可能布施。所以必須「都無所著」,才能達到圓滿的布施。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的愿望不相同,有些人可憐貧窮落后地區,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并且跟我提起,我點點頭,贊道:很好!有人問我,法師好像都在美國、加拿大等富強國家布施。這些事,正如佛說的,世出世法的生起,總在緣分,若緣不具,雖然發心,也不能成就。如今美加緣熟,我盡心法施,如果強國都學佛,必定會去幫助弱小的國家,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和平安定。不但弱小的國家需要佛法,強國更是需要佛法,我們應該要認識清楚,要努力地去做。
今天的社會與古代完全不相同,如今科技進步,交通便捷,特別是大眾傳播工具。以前的社會是隔絕的,封閉的。現在這些隔絕、封閉都打破了,使得每一個人,每一天所接觸的,幾乎是世界性的。收看無線電廣播、電視,展開報紙、雜志,內容遍及整個世界,這是過去所沒有的。沒有了隔閡,每一個國家、地區的人一時都無法適應而感到心慌,大家至少還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會慢慢習慣正�!,F在確實是世界一家、天下大同的社會。國與國之間就像從前一國的省與省之間。現在要打仗也不太好打。從前打仗,老百姓聽國家元首的,他說什么,都相信�,F在我們世界各國到處去旅游,若執政的人說的跟外面不一樣、不相同,人們必然懷疑,并質疑之。執政的人想打仗,老百姓眼界開了,未必支持,未必肯打。今天佛法的修學,在理念上、方法上也要突破,不能守著從前的范圍,那已過時,不適用了。布施要放眼整個世界,要看到將來的歷史,也要有知道過去,眼光看到未來,整個世界是我們布施的對象與目標。
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限,一定要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大家一起來做,這樣會得很大的好處。我在講席中常說,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做到佛法六和敬中的見和同解,這個世界就太平,永遠不會有戰爭,如何能做到?布施佛法能達到這個大目標。世界和平,各各地區安定,國皆富強、社會和諧、家庭美滿、個人幸�?鞓肪投歼_到。佛法確實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
這一次在溫哥華講經,就有幾位同修要求我講《華嚴經》,《華嚴經》要不要講?確實要講。我是答應開心法師的,開心法師要求了很多次。《華嚴經》一定要講,但是這部經太長,一天講四個小時,一星期講六天,要整整兩年才能講得圓滿。所以必須等我定下來,不再到處跑,能在一個地方住兩年,講這部經,那兒都不去,那才行。講《法華經》,若一天四小時,需要半年;每天兩小時,就要整整一年。《楞嚴經》也要一年。有這樣機緣,讓我不必到處跑,行!我很樂意。有很多人羨慕我滿天飛。我卻是羨慕大家,坐在那里,如如不動。這就是說明我們并沒有輕視大經大論。我們一定要清楚,入門要專。
忍耐,為什么翻成忍辱?這是古代譯經法師特別對中國人說的。中國自古以來,把恥辱看得很重�!甘靠蓺�,不可辱」。「士」是知識份子。讀圣賢書的人寧可被殺,沒有關系,不可以被侮辱。把「辱」看得這么重。所以譯經的大德們認為,假如辱都可以忍,那還有什么不能忍的!故將之翻譯為「忍辱」,對人,對事,對物要培養忍辱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中文是圓滿沒有缺陷之意。唯有從生活中去歷練,忍辱方能做到完美無缺。
「居士」是居家學道的人。在古印度的意思跟我們現在稱居士的意思,還不完全相同。相當于中國古代的隱士,隱居,有學問、有道德;不肯出來做官。這一類的人,有學問、有道德;但是他不見得有財富。這種種果報,都有種種的因緣。
我們看清朝的十個皇帝,仔細觀察一下,福報最大的是乾隆。他的祖先比不上他。雍正是他的父親,康熙是他的祖父,都比不上他。后世的子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文治武功,在整個清朝達到最高峰,福報是真大,不要說清朝找不到第二個,打開中國歷史也找不到第二個。他做六十年皇帝,還做四年太上皇。所以,他自稱十全老人,十全十美,那是真的。五代同堂,在一切帝王中,確實找不到。所以這個人過去生中修福、修慧,三種布施(就是財、法、無畏)不曉得積累了多少世,才能感得這么大的福報。那個時代,中國在全世界是第一等強國,沒有比它更盛的�,F在我們所有的,是當時清朝的版圖四分之一都不到。當年的版圖,西面到里海,北面到西伯利亞,南面到南洋,爪哇、新加坡都是中國領土,盛極一時。看看歷史地圖,就曉得清朝最盛的時候,是乾隆時代的版圖。
『轉輪圣帝』,在我們現代歷史中還沒有出現,只是佛在經典里說過�!皋D輪圣王」有四種,最大的是金輪圣王。金輪圣王統轄的區域稱一四天下。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一個太陽系。一個太陽系的王,在我們歷史上還沒有,因為現在太陽系的行星與行星當中連絡的困難,我們的科技尚未能解決。但是有的,不是沒有。只是我們地球上這一階段里沒有這樣大福報的人。從前我們讀經,讀到「輪王」,很難理解。
輪王名稱是怎么來的?因為他有一種特殊的珍寶「輪寶」。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統領這么多星球,沒有武力不行。輪王也是以武力征服,他的武器就是「輪寶」─是星系中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就像我們今天講的飛機一樣,飛機是交通工具。在現代戰爭中,你看空軍威力有多強大!輪寶是什么?在我想像中,是外太空人的「飛碟」。它的形狀不就是個輪嗎?大概飛碟來到地球的時候,就是轉輪圣王來此巡視、觀察的。因為我們在太陽系之內。整個太陽系是他的勢力范圍,不一定到那個星球去轉轉、去看看。
我不曉得同修有沒有見過飛碟?我見過,就在臺北市見到。民國四十一、二年,大概下午四、五點鐘,看到空中,有一個發亮圓圓的球,停在那里不動,至少有五分鐘。當時我都看呆了。旁邊還有一些朋友,我就指出給他們看,他們告訴我是信號彈。很像信號彈─圓圓的,光是綠色的�?戳瞬畈欢嗥�、八分鐘之后,它就移動。開始的時候移動很緩慢,愈來愈快,一下子就不見了。第二天報紙也刊登此事。不是我一個人看到的;有很多人看到。那時稱為不明的太空飛行物體。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很短暫的時間就沒有了。但是它在空中,停了好幾分鐘,決定不像信號彈。信號彈在天空,不會停留那么久,而且它一定是動的─不是往上升,就是往下降。它不會停止在那個地方。所以,這種飛行物體比我們世間的科技,進步太多。我們今天的飛行工具,還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已經進步到這種能力。這樣快的速度,佛經上講,一天十二個小時(就是太陽出山到下山,以我們來講是十二個小時),他就把整個太陽系巡察,每個地方他都看到,有這樣快的速度,所以稱他做輪王。
同樣是輪王,也有大小。佛經分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就是統轄一整個太陽系。佛經上講,太陽圍繞須彌山而轉的。須彌山頂是忉利天,須彌山的四邊是四天王天。這就分成為四天下。金輪圣王,就是整個范圍都是他統轄。銀輪王的勢力范圍是三天下;換句話說,一個太陽系的四分之三是他的范圍,還有四分之一,他的勢力達不到。銅輪王是一半;鐵輪王的勢力范圍是四分之一。
我們這個地球有歷史以來,還沒有一個這么大福報的人。從那里曉得?因為沒有聽說歷史上有記載,發現過這樣的飛行工具。一定要發展到這樣的飛行工具,他才能控制,才能統御星系。福報之大,從這些地方來觀察。佛經里面講的科技,非常高明。我們現前科技,還達不到佛經所說的。輪王還是人,不是天,是我們講的外太空人,還不是真正的天人。福若再大,就生到天道上升天界。
這是講的正報,是隨著自己修學的福報,所得到的。我們今天得到這個身,「身」是果。一生所受用的是報,你一生所有的財物,都是自己過去生中修的。大概四十歲以后的福報,與這一生所修的有密切關系。四十歲之前所享受的,多半是過去生中修的。諸位看《了凡四訓》就知道,過去修的少,不要緊。如果明白這個事實,努力修積,晚年的福報就大。一個人晚年的福報,確實是今生修的。少年的福報,多是前世修的;晚年完全是這一世修的;中年時的福報,有這一世修的,有前一世修的。
所以,看到別人享福不要羨慕;要好好的修積,要積功累德,前途一片光明。不知道修積,前途是黑暗的,渺渺茫茫。由此可知,我們的幸福,乃至于家庭的美滿,事業的成敗,都操在自己的手中,就看你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經文所說的,是修大善因緣,得的大善果報。善人必定有善的習氣,好善好德,不是學來的,自自然然的。從惡道中來的,他自然帶有惡的習氣;他也不是故意的,他自己控制不住,就會顯露在外表上。惡道來的帶惡習氣;善道來的帶善習氣。純善之人,他帶的是善習氣。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旃檀』。這一樁事,我們可以從一些修行人的日常生活中體會得到。真正修行人,身上有香氣。這個香氣,不是用香水、香料涂抹的,是很自然的香氣。尤其是真正有功夫的人,在佛經里,佛給我們講的。諸位曉得佛出現在印度的熱帶,所以三衣一缽就夠了。《戒經》里講,出家人半個月洗一次澡。一般人半個月洗一次澡,身上早就臭了;可是修行人身上有香氣,有一股清香,那個味道不難聞。
我們讀過《虛云老和尚年譜》,虛云老和尚的頭發一年剃一次。他平常洗不洗頭?在我想,大概一年洗一次頭,剃一次頭。我們一般人,能不能受得了?虛云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這是許多接近他的人(不是一個人說的)告訴我的。所以真正修行人不一樣!
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后,他房間里,找不到蚊蟲、蒼蠅、蟑螂、跳蚤,那些小動物都搬家了。別人房間里有;他的房間沒有。人家跟他換一個房間,他住的那個房間沒有,都搬家了。所以,被這些小蟲咬,是自己沒有德行,連小蟲、跳蚤都來欺負。你們就想到,那么小的動物也有知覺,它不是沒有靈知。它對一位修道的人,真正高僧大德,心中尊敬,不去擾亂他,使他安心辦道;它會搬家。世間修行人,都有這種瑞相;何況菩薩修普賢大行,感得的果報當然不可思議,「身口常出無量妙香」。我們的口,一天刷好幾次牙。不刷牙,一張開氣味就好難聞。所以,自己修行的功夫,在這些地方很明顯的能顯露出來。有的時候,自己沒有覺察到;別人覺察到,你居住的地方確實有香氣,跟一般人居住的地方確實不相同;口也有香氣。
有一些同修很想發心講經,來給我說,他音聲不行,嗓門不好。實在講,真正發心,三寶就加持。我們現在這些同修,大多數是新來的。我早年講經,音聲很低沉,大概前三排可以聽得見,第四排以后就聽不見。后面的人常常寫紙條送給我,要我聲音大一點。但怎么也大不起來。后來我的聲音變了,是在法華寺講《地藏經》,
鄔老
居士第一個發現的,他來告訴我。因為他老人家每一天都來聽經,而且帶錄音機來錄音。他錄了回家,聽了之后發現今天的聲音跟昨天不一樣。他來告訴我,你音聲變了。我自己也不曉得。所以真正發心,確實有三寶加持。身體衰弱的,會變成康強;有很多疾病,自然會恢復。我們俗話講:佛菩薩威神的力量保佑你!這是修行所得利益之一。
學習下手處,首先經文要熟,時時刻刻都能想得起來。其次,對每一句經文要有甚深的理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全都用得上。彌陀在因地里怎么做,我也學著怎么做,這是「學佛」。所以,學佛不是天天念經、拜佛,那是學形式,修一點人天福報而已。修行要從心地、從言行里,學得跟菩薩,跟佛一樣。他是怎么存心,我也怎么存心。他怎么對人,我也學著這么對人。這是「真正學佛」,真正修行。拿著佛、菩薩的標準,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思想、見解、做法,這才有用處,這就是『修菩薩行』。
世間人,要想奮斗經營致富,要幾十年,很辛苦。戰戰兢兢,還要患得患失,一不小心就失敗。你的富貴不見得能保持到晚年,這是我親自見到的。我到臺灣四十年。當年的同學,一半以上都不在了。長官同事,也將近三分之二都過世。尤其是他們晚年清苦的狀況,我看得非常清楚。年輕得志時,紅極一時,一呼百應。到下了臺,年歲大了,彎腰駝背,自己提籃子上菜市場買菜。從前家里用很多人,晚年落魄到這個樣子。我看在眼里,心里很難過。想想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得志的時候,要知道修福!得志的時候,只知道作威作福,不知道修福;福享盡了,可憐!不如學佛。
出家人愈老愈值錢。老和尚愈老,社會上尊敬你的人愈多;愈老,侍候的人愈多。愈老愈自在!這是他們當年沒有想到的。我學佛的時候,我的長官、同事、朋友都說我迷信,消極!見到我,沒有一個不指著鼻子罵我的�,F在看到我,都說:「你的路子走對了」。我們講利益,講果報,只要你真正肯做,在佛法里苦學,果報大概在十年到十五年就會現前。以后就愈來愈自在!可是自己要很小心、很謹慎。我講《阿彌陀經》「六方佛」的時候,我說得很清楚。果報現前,決定不能沾染;一沾染就墮落,非常容易墮落。因為定力不夠。十幾、二十年的修行,定力實在不夠。至少要三十年以上,年齡最好能超過六十歲,因為接近晚年,警覺心比較高,快要死了,心也定了。死了以后怎么辦?會想這個問題。年輕時把這個問題忘了,往往為了名利,墮落就快速。所以,縱然有福報現前,決定不能沾染,要全都布施,舍得乾乾凈凈,還是過清苦的日子好。
我們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做的榜樣。像虛云老和尚,《年譜》記載的皈依的弟子,供養多少,不計其數。他老人家,一分錢都沒有享受,還是穿破衣服,補一個再補一個;吃的粗茶淡飯,沒有說加幾道菜。
印光大師,你看他的福報多大!信徒多少!供養多少!他沒有用一分錢,一件衣服穿幾十年。所有信徒的供養,他全部都拿去印經布施。蘇州弘化社,就是用信徒供養的資財辦的印經處。印送經書,流通法寶,他完全做這樁事情。諸位看他老人家的法語《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就知道了。我從前不知道他專門作這個事情,看了才知道。那個時候,北方有災難,他從印經款項里撥出三千圓(銀元)去賑災。我們才曉得,他一生,專門印經;沒有其他的用途,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印祖是在七十歲才出名;七十歲以前,沒有人曉得。所以他出名在晚年,非常好!沒有障礙,八十歲圓寂。實際上,他弘法利生,只有十年。但是他這十年的影響力,是民國以來任何一位法師都不能相比的。原因在那里?他積得太厚,中國人講「厚積薄發」。他的根基培得太厚,所以發出來的力量很大,在當時,任何一位講經說法的大法師,都不能跟他相比。
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這是指明方位,在我們的西方。也有人說,地球是圓的,那有西方?往西面走,現在的飛機飛二十幾個小時又飛回來了,那來的西方?沒有西方。于是有人就懷疑,釋迦牟尼佛叫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太渺茫。西方到底在那里?世尊講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而是娑婆世界的西方。是這個大世界的西方。從前一般假設,娑婆世界大概是銀河系。如果以銀河系來做單位。佛出世到今天三千年,銀河系雖然也是轉動的。因為它太大,三千年轉動的角度很小,方位的確并沒有改變;不但三千年沒有改變,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恐怕銀河系的轉動也不過是一、兩度的樣子。所以,方向還是很正確,沒有說錯。是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
佛教我們修行以「日落懸鼓」向西方觀想,是使我們心力能集中,并不重視實際方位,取感應道交之義。將來往生,阿彌陀佛來接你,所以方位搞不清楚沒有關系。只要有人帶路,我們不需要記方向,也不要記路名,自然就到達。是佛來接引,我們要知道。先說方位,再說距離。
距離是『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妇汶铡故枪庞《葦底值膯挝�,相當于中國的十萬;「那由他」是億。正是《彌陀經》所講的十萬億佛國土�!阜饎x」就是佛國土。一個佛世界就是經上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古今大德有很多種說法。西洋科技傳到中國之后,我們一般人都想到,大千世界可能就是現代天文學發現的銀河系,這是一個大千世界�?墒�
黃念祖
居士的看法又不同。他的看法也有科學根據,他認為現在我們所發現的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如果真的像他這樣說法,大千世界大得不可思議,因為一個大千世界有一百億個(注:古人以千萬為億。照今人以萬萬為億計算,應為十億個)單位世界。像我們這個銀河系,在太虛空中要一百億個,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它的廣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像這樣的佛剎,有多少?十萬億個。往西方去十萬億個,才達到阿彌陀佛的國土。阿彌陀佛的星系,比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星系大得太多。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連西方極樂世界的邊緣都無法接觸到。
可是,往生并不難。不要認為距離很遠,遙不可及,我們怎么能達到。殊不知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議。眾生一動念,就能達到,確實是一念圓成。這個理論與事實,《楞嚴經》上說得很詳細。所以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念佛人臨終,佛必定來接引。因為四十八愿里,并沒有說那些條件佛不來接引。下品下生,佛還是來接引。其他經上種種說法,都不能與四十八愿相違背。四十八愿是凈土經典第一經─《無量壽經》最原始的根據,我們要以這個為信仰的基礎。
迦葉佛時。
『迦葉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我們這個大劫是「賢劫」�!纲t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佛是第四尊,迦葉佛是第三尊。迦葉在此世間成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補處菩薩,他的地位就像現在的彌勒菩薩一樣,稱為護明菩薩�,F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這段文是講迦葉佛,世尊做補處菩薩的時候。
祖師大德示現的,也有隔陰之迷。譬如□益大師傳記中說,大師在少年的時候排斥佛法。他念孔子的書,認為佛法是邪說,視為異端。到二十幾歲之后,對佛法逐漸明了,才真正懺悔,接受佛法,那就是他的業障消除了,最后成為一代祖師。
近代的,你們看印光法師的傳記,印光法師在年輕的時候也不相信佛法,也排斥佛法。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很難講。也許是菩薩來表演的,示現的,然后就遇緣。「緣」很重要,遇到好的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讓你真正覺悟,真正體會,回頭是岸,認真努力來修學。印光大師也成為一代祖師,有了不起的成就。
這一章經文,主要告訴我們這個事實。決定不能輕視念佛人,輕視念佛人就是輕視諸佛如來。為什么?一個真正念佛人,他這一生就往生不退成佛。你得罪諸佛如來,罪過深重,障礙一個念佛人求生凈土,你造的罪業也是第一,必定墮阿鼻地獄。念佛往生,功德第一殊勝。你能禮敬念佛人,護持念佛人,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因為我們曉得這個人,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菩薩善神守護,你怎么敢動他?他是個真念佛人。假念佛人,那就另當別論。假念佛人,佛菩薩不會感應的,護法神也不會守護的。真發心求生凈土,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經上講出家,是指「心出家」。身不出家無所謂,不在形式,心要出家。什么是「出家」?對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絕對不沾染,這就出了。如果「身出家」,對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看得很重,還計較,還要執著,他根本就沒有出家�!干沓鲂牟怀觥梗臎]有出,不如在家的「心出身不出」,比不上在家人,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清楚。所以在家人修行,上上品往生的人很多,決定不能輕視。
這四十年來念佛往生的,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有很多。特別是在臺灣,我所知道的概略估計,至少有五百人。四十年中,至少有五百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確實往生的人,我們親眼看到這么多人,還不相信,還要懷疑,真是愚疑到了極處。這個世間太苦了!還要造業,還要受果報,未免太愚疑。所以這一生,你是選擇搞六道輪回,還是選擇去作佛、作菩薩,就在自己的一念。
大勢至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提倡專修、專弘,他是第一人。所以 夏蓮居
居士稱他為凈宗初祖,是法界初祖。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初祖。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第一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末后,普賢菩薩十大愿王導歸極樂,所以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提倡凈宗第一個人,是娑婆初祖。
我在每一個地方常常講。我講的是真話,只有真正念佛的人,不老、不病、不死。你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沒有病苦,不生病。我們看到這么多人都不生病,清清楚楚。像李濟華,講一個半鐘點的開示才走,多自在,多瀟灑!是活著走的,不是死著走的�?吹桨浲臃饋斫右�,跟他去的,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確實『永無眾苦』,我們現在就做到。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更不必說了。『諸難』,一切的災難都能避免�!副娍唷箘偛胖恢v生、老、病、死,可以免除。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