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言論:零售業全面開放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04-12-14 來源:法制晚報
|
12月11日按照入世相關條款的規定,我國零售業全面開放,您認為現在我們的本土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目前我們的本土企業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和國外的零售業相比我們現在的零售企業規模偏小,服務的質量不到位,配送系統等各方面都還存在著差距。現代零售業早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鄰家小店,大的零售企業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很大型的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一個商場,很多店家。另一類是綜合型的大超市、大集團,一個店家,許多商品,比如沃爾瑪。它們的成本很低并且運營規范,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的本土零售企業是沒有準備好的。但是也不可能一定要等我們準備好了再開放,我們入世談判了十三年,入世后又有幾年過去了,這本身即是準備的過程,開放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真正準備的過程。雖然規定上說允許外方沒有時間、地域、股權限制的進入,但他們進入的過程本身就需要時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進一步準備。
從目前的情況看,您認為我們開放零售業市場的條件成熟了嗎?
我們經過了二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我想應該比較容易接受這樣的事。現在的問題是已經到了必須要開放的地步了,不能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就一拖再拖,開放的過程也是學習準備的過程。有些事情就是要靠外界因素促使我們前進,很多問題就需要開放市場來解決。
我們的本土零售企業自身的優勢有哪些?
有人研究過歐洲的情況,發現在同等的服務質量下,消費者更愿意選擇本國的服務業。這一點在金融保險行業中比較明顯。零售業是不是這樣我不敢說。但不管怎樣,我們的本土企業有自己的人脈和關系,還有一些外企無法掌握的因素。本土零售業可以利用外商暫時無法完全把握這些資源時,抓住時機迅速彌補自身的不足。
面對跨國零售巨頭我們的本土企業會不會出現全面潰敗的局面,本土企業應當做哪些應對?
從理論上說這是可能的。如果我們本土企業和政府不做相應的調整,無論是政策、意識,還是管理方面的,本土企業當然可能會垮掉。從實際情況上看,國外那些零售巨頭的進入一定會對我國的本土企業造成威脅,但我們絕不可能全面崩潰。畢竟我國是一個大國,不可能有一個外國企業或集團可以完全占領這個市場,而且我們的企業也絕不可能面對競爭無動于衷,他們會學習外國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他們也會形成新的共識。
以前我們的企業不懂得聯合,大多是各自守著自己的小攤子。隨著全球化的競爭,我們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企業規模太小,這就使他們難以和別人競爭。從政府方面來說,我們還存在地方保護的問題,其實許多資源是可以跨地區整合的,提高集中度和擴大規模是目前的重要的課題。
我們那些產權很明晰的民營企業,合不合并由他們自己來決定,就像美國的很多企業一樣,如康柏和惠普,波音和麥道,這么大的集團也想到了聯合。合并不是誰吃掉誰,應該有平和的心態,表面上看有的領導者的頭銜可能是低了一級,但實際收益是大大增長了。現在我國一些企業的問題就是合并的意識不夠,同行業的兩家企業都在為自己的成績沾沾自喜。他們從未想過兼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他們在現有的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都還能活得不錯,但是潛在的問題是很嚴重的,也許只有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才會想到:與其兩家都垮掉,不如聯合在一起。
我們國家最近整合了一大批零售集團,可是有學者認為:如果是簡單地拼規模,中國任何一個零售企業50年也趕不上沃爾瑪,30年也趕不上家樂福。您怎么看?
這種觀點太悲觀了。中國的企業不會那么不行。在現代經濟中,企業的規模的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規模我們永遠也不可能趕上,規模是趕上零售業巨頭的前提條件。一旦有了規模,其他方面比如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是不難學的,我們便有機會和他們抗衡。當然這確實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規模經濟當然不能是簡單的拼湊,僅僅是靠拼湊而沒有真正的整合是沒用的。
除了擴大規模,本土企業還應該做哪些準備?
專業化分工是大勢所趨,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好。我們的零售業現在很多都涉及了其他行業,而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從沒有見他們去做汽車或參與其他行業。因為只是在零售業領域內,它的資金和經驗還都不夠。連最強的零售巨頭都堅守自己的陣地,目前還遠不如他們的國內零售商卻在實行多元化經營。
在外國大企業沒進來的時候,很多國內企業都沾沾自喜地滿足于自己是全國的前幾名地位,這是很短視的。其實一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遠比名次重要。當國外零售巨頭進來之后,他們才發現即使是排在最前面的幾家零售商也都沒有一個是重量級的。國內的零售企業要集中精力做好本行業的工作,也只有專業化了,才能更快地達到規模經濟。
零售業的開放對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響?
任何行業的開放和競爭對老百姓都是有好處的。服務質量提高,價格降低,老百姓得到實惠。當零售業沒有競爭時,利潤空間很大,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信譽都不是特別重要,服務質量差消費者也不得不忍受,我想這也是商店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原因之一。一旦外國優秀企業進入,就會加劇行業內的競爭,各個零售商就會更加看重自己的聲譽,一旦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他們就有可能失去市場,所以就會格外小心。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替消費者把了一關。另外,由于大部分產品都要通過零售市場銷售給老百姓,零售業的競爭也是對各行各業產品的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對老百姓也是很有利的。
單純的物價降低對我國經濟發展一定是一件好事嗎?咱們的錢會不會全部被外商賺走?
中國人作為消費者的身份和作為生產者的身份一定要分開,作為消費者來說,物價下降和保持低物價水平當然是好事。作為生產者來說,中國的開放也不是一件壞事。外商在中國的絕大部分職員是中國人,薪水是給中國人的;外商納的稅是給中國政府的;作為零售業他們的絕大多數商品也都是中國企業生產的;就連他們得到的利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會運用到再投資方面。
雖然外商的進入會對現有的國內企業帶來一定的挑戰,但對于服務產業和整個中國的經濟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的。外商可能獲得了很多利潤,但同時他也為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和稅收,如果外商不投資他們沒的賺,我們也沒的賺。
麥肯錫分析預期:五年后中國零售市場銷售的60%,將為世界零售業的領袖企業所占領。您認為會出現這種狀況嗎?
也許五年后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十年后呢?我相信中國的企業在經歷過競爭之后,一定會很快站起來,外國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對我們來說是不難學的,而且我們有地域優勢,我相信中國企業能夠很快爭回市場份額。
另外,市場份額的縮小也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國內企業的衰敗。我們可以舉個保險業的例子,以前國內的公司占百分之百份額,假定有100份保單。現在外國公司進來了,他們的服務比我們好很多,國內公司的份額迅速下降,這時這些公司面臨的狀況是要么破產要么改革。痛定思痛后,大部分本土企業的服務質量會提高,結果是整個中國的保險市場服務質量提高,市場總量會擴大,假定為300份保單。這時,就算本土的保險公司只有50%的市場份額,也會拿到150份保單,比起開放市場以前還增加了50份。
零售市場的開放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零售市場的開放可以進一步地促進我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提供的主要是物質產品,物質產品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會感到滿足,就會有其他方面的需求,要求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任何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務業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我國的服務業是很不發達的。國外優秀企業的進入不但可以促進了服務業發展,而且在提供就業方面也會起相當大的作用。
現在我國已步入入世后的最后過渡期,隨著各個領域的不斷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態將會是怎樣的?
長期來講會是一種較平穩的狀態。中國是個大國,宏觀上不會受什么影響,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可能會有增減,但不會大起大落。微觀上的調整也不會出現大的震動。外商辦手續、批地、做調研需要時間和資金,客觀上的各種因素會增加他們的投資成本,變相地延緩了他們進入的速度。我想從外商進來到我們有所感覺至少要三五年的時間,我相信中國的企業會在這段時間里很快成熟起來。
加入WTO后流通領域開放時間表
批發業務
兩年內允許外資在合資批發公司內擁有多數所有權,屆時地域或數量限制將不復存在。
分銷
外國投資的企業可以分銷其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并針對其分銷的產品,提供包括售后服務在內的相關配套服務。所有的省會以及重慶市、寧波市將在兩年內向合資企業開放,三年之內將取消地域、數量限制和企業股權比例的限制。
其他
除了藥品、殺蟲劑、農用薄膜和成品油的零售將在三年內放開,化肥在五年后放開之外,所有產品的零售(除了圖書、報紙和雜志)將在一年內放開。
|
【評論】【推薦給朋友】【關閉窗口】
|
·上一文章:日本大創百元店登陸中國 首家店亮相廈門 ·下一文章:沃爾瑪杭州采購洽談首日成“進場費”討論大會
|
① |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中華零售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中華零售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華零售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② |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中華零售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中華零售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
③ |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華零售網聯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