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火已經點燃 品牌競爭時代何時到來
來源:
聯商網
2004-11-29 10:57
對于報告的準確性和指導意義,
賽迪汽車咨詢事業部總經理陳育松顯得非常有信心:“一個品牌是否有競爭力,消費者和市場最有發言權,我們的評估方法也正是基于這兩個維度,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民族品牌追趕國際品牌
在賽迪發布的“中國乘用車品牌競爭力報告”中,上海奇瑞占據了第六的位置,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在奇瑞的產品品牌中,QQ的競爭力表現十分突出,甚至超過了部分國際品牌,而東方之子和風云的則表現較弱。
據賽迪調查統計結果,雖然96%的消費者主張發展自主品牌,但真正愿意購買自主品牌的消費者僅為55.7%。在報告中也可以看到,民族品牌整體表現落后于國際品牌。陳育松表示,紅旗、中華等民族品牌競爭力不強,說明民族品牌在中高端產品品牌的打造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判斷:“民族品牌急需解決品牌個性,品牌聲望,認知價值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這是民族品牌與國際品牌差距最大的地方。”
價格戰是品牌競爭的前奏
曾有專家指出:“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重要,唯一擁有市場的途徑是擁有具市場優勢的品牌。”而汽車廠商一邊高舉著打造品牌競爭力的大旗,一邊卻在不停的揮舞著價格屠刀,陳育松說:“這是一種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平衡,平衡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降價是一個最有效的營銷工具。降低產品價格,最直接的影響是產品性價比迅速提升。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理性消費理念的成熟,價格必然向產品本身的價值回歸。”而時下的中國汽車市場卻絲毫看不出品牌競爭的端倪,相反倒是價格與產品的搏殺血腥味越來越濃。陳育松解釋說:“市場具有放大的效應,價格戰愈演愈烈就是這種放大效應的體現。不能承受考驗的廠家可能會被淘汰出局。市場的選擇就是這樣,最簡單也最有效。”
陳育松認為價格戰仍然將主導市場的原因還來自于與國外市場的比較,“在美國的汽車市場,從上個世紀初到50年代,價格戰的激烈程度比中國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我們產品處在初級階段,因此,這個過程是無法逾越的。從整個行業來看,它又是推動汽車從奢侈品變成大眾消費品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才會更需要例如品牌等其他手段,讓產品的整體競爭力更強。
“聚合式”品牌管理
綜合考慮品牌管理的普遍性和汽車行業的特殊性,賽迪顧問高級副總裁黃琦提出:“提高汽車品牌競爭力需要實施‘聚合式’品牌管理,把資源集中在能夠產生最大效用的地方,才能獲得最佳的汽車品牌管理效果。”
陳育松告訴記者:“這種集中有可能是分區域的,分產品層面的,也有可能是分不同目標市場的。對于不同企業的定位,不能一概而論。某一個細分市場,某一個區域市場上來提升品牌競爭力的某一項,如認知度,甚至更細致,更聚焦一些。當區域市場或目標市場占領后,再逐步拓展更大的市場。市場要一步一步做,將細分市場不停地聚合再聚合。
究其原因,陳育松說:“在中國的汽車市場很大,很復雜,全面打開的話,效果一定不會好。因為中國的汽車市場的消費呈現一個梯度形態。要全面的提升品牌認知度,這是不必要的的,而且企業的資源也不允許這么做。在目前這個階段,企業要仔細選擇最有能力把握,最有價值的細分市場去突破。”(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