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壓力進一步加大 民營汽車為何逆勢而動
來源:
聯商網
2004-12-13 16:44
同樣遭遇市場低迷,就在部分汽車集團負責人不斷抱怨之際,民營汽車企業卻頻頻出手,異常活躍。12月8日,吉利汽車宣布其208項配件價格全線下調;12月10日,吉奧汽車在北京采取京、津、冀三地聯動的形式推出新車型“帥威”。
獅子和羚羊遭遇氣候突變
10月份,全國共生產轎車14.35萬輛,僅為3月份產量的58%,汽車業利潤6年來首次下降,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了7.9%,其中三季度當季利潤同比下降33.6%,比二季度則下降44.5%。
從上市公司看,深滬兩市近50家汽車業上市公司有八成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上海汽車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23%;長安汽車下降32%;一汽夏利下降93.67%,一汽轎車亦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部分公司的應收賬款和存貨卻大幅增長,上海汽車9月底的應收賬款比年初增長70%;長豐汽車存貨比年初增長93%;長安汽車這兩項指標分別增長92%和42%。
今年最后2個月轎車生產同比繼續下降的可能性極大,全年239萬輛的目標恐難以實現。預計明年初汽車市場還會出現較大幅度的降價波。國家統計局和國家信息中心專家的分析一出,車市再添幾分愁云。
同樣面臨壓力,大汽車集團與民營汽車企業的反應差異卻耐人尋味。
“中國汽車市場照目前這個發展勢頭,今年能夠增長15%就不錯了”南京菲亞特副總經理孫勇已沒了底氣。
“現在企業可慘了,那邊鋼材漲價,能源水電漲價,成本上升很高;這邊汽車價格直往下掉,對汽車業打擊非常大。”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曾慶洪開始抱怨。
“獅子吃掉跑得慢的羚羊,自己更健壯了;羚羊淘汰老弱病殘,群體更優化了,既然競爭是有益的就只能勇敢面對。我們在最艱難的時期崛起,站穩腳跟后將跑得更快,更具活力。”吉奧汽車總經理馮擎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重視獅子,但并不畏懼。
“比亞迪汽車目前的銷售與出口都非常好,電動汽車就等國家相關規定出臺就可定價上市。”比亞迪汽車信息科程琳向記者透露,12月21日,比亞迪汽車向敘利亞出口了100輛福萊爾轎車,并開始了出口埃塞俄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的市場準備工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新聞公關部張小東給記者發來的資料顯示, 僅12月5日,就有1000臺吉利汽車一次性登船出海,今年吉利已出口汽車5000余臺。
“出口加納的訂單已經拿到,與利比里亞的一筆大單也正在談”,吉奧汽車銷售副總陳放鳴對吉奧走出去很有信心。
進退之間
激烈的競爭開始讓一些“獅子”退出“草原”。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已經有10余款國產車停產退市。
今年2月,金杯通用雪佛蘭開拓者“水土不服”被迫宣布停產。開拓者1999年開始立項,2002年1月生產首批樣車,但2002年的全年銷量僅為3190輛,2003年共生產3559輛,銷售3285輛
3月,夏利2000開始淡出汽車市場;5月,雅酷1.3升也黯然離場,目前所售車輛全部為庫存車輛。
此外,長安福特1.3升嘉年華、上海大眾帕薩特1.8升GLI和GSI、北京吉普04款Jeep2500都已逐步淡出市場;而東風悅達普萊特、老款普桑、老款捷達則早已停產。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民營汽車企業卻凸現活力,不斷主動出擊。
6月北京國際汽車展上,比亞迪除展示其主打車型福萊爾外,更一口氣推出電動車、混合動力車、電動概念車及經濟燃油車F2、F4等7款車型;11月廣州國際汽車展上,比亞迪共推出9款車型,鋰離子純電動車EF3、混合動力車Hybrid-S及電動概念車ET的亮相,讓業界為之震動。
“比亞迪現在造傳統車型,是為將來主打電動車鋪路。”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不惜亮出底牌。
而吉利的李書福則仍不按常規出牌。10月,吉利豪情亮星經濟型上市,29999元的售價引發軒然大波,質疑聲響徹大江南北,但爭議擋不住銷售。據北方汽車交易市場亞辰偉業銷售部田經理介紹,“新款亮星的銷售能占到吉利銷售總量的4成左右,跟現在賣的比較好的促銷車型近乎持平。”
12月8日,吉利汽車大幅下調208項常用配件價格,最高下調48%,平均下調幅度為20%,下調后汽車市場保有量開始上升,吉利營銷副總裁劉金良透露,截止11月份,吉利今年已經實現銷售93000輛。
10月27日,剛上市僅3月的吉奧汽車開始在北京發力,推出“零利潤底價風暴”促銷活動,吉奧“帥馳”SUV由6.98萬元降為5.98萬元,目標直指長城賽弗、上海萬豐速威和廣州寶龍SUV。
12月10日,吉奧采取京、津、冀三地聯動的方式,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強勢推出吉奧“帥威”,吉奧有關負責人透露,2005年1月將發布吉奧越野車系列。
“吉奧的目標是今后每3個月左右推出一款新車型,將在皮卡、SUV、越野車三個領域同時拓展。”該負責人說。
壓力鍛造最后機遇
11月中旬,武漢中譽汽車有限公司策劃部部長馬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嘆,當初抱著投機心理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現在都將難以為繼。
連續的價格戰、銷售持續低迷再加上對生產目錄的殘酷爭奪,苦戰多時的汽車新軍已開始未發先疲。美的、新飛、力帆、奧克斯、格林柯爾、波導等相繼涉足汽車領域,但目前大部分依然未成氣候,有的迷茫摸索,有的已經退出。
8月中旬,南京汽車有關負責人透露,波導科技已經從南汽撤退,從而正式退出汽車業。
波導的退出,與英格爾等車型的失敗及產業整體轉移難度過大有關,其黯然退場雖然使民企造車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更多的卻堅持了下來,甚至呈逆勢而發的態勢。
“目前車市壓力加大,部分廠商放棄造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更多的人徘徊觀望不再敢輕易涉足,對留下的就意味著更大的機遇。只要明后兩年站穩腳跟,哪怕新產生2-3家民營汽車企業,其競爭活力對未來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利大于弊。”一位汽車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的局勢實則意味著最后的機遇。
程琳告訴記者,目前比亞迪持有秦川汽車的股份已由原來的77%提高到97%,比亞迪特約維修站也已擴充近400家,比亞迪已步入有序擴張階段。
“吉奧二期工程占地100萬平米,產能將達20萬輛,2005年,吉奧的銷售目標是2萬輛,2006年為5-10萬輛。”吉奧總經理馮擎峰向記者表示。
“中國民營企業造車的艱難不是一般的艱難,但是也很有希望。”李書福說。(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