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餐飲特色”
來源:
聯商網
2004-12-27 15:25
題目看起來很大,但落腳點還是在具體的烹飪上,并非空談。探討這個課題,首先要看一看餐飲目前存在什么問題,有哪些不好的傾向。
這些年來餐飲市場興旺發達,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調配指揮下,長期流傳的傳統菜點出現了不少創新的思路和實踐,餐飲市場“你方唱罷我登場”,新品頻出,新潮迭起。這是好事。但好中難免疏忽,難免有弊端。例如,目前的餐飲市場上,大眾化的過于簡單,貴族化的又過于繁瑣;出現一種盲目追趕潮流而忽視了烹飪特色的傾向。
中國烹飪源遠流長。既不能把它神秘化,也不能把它簡單化。中國烹飪博大精深,有著供我們開掘和開拓的廣闊空間。中國烹飪有著自身的規律,在發展創新中不能丟掉這些基本的東西。
在中國烹飪大普及大提高大發展的今天,在不同的幫派和特色大融匯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發展、體現特色,關系到中國烹飪的明天。烹飪界最近有人提出“迷宗”菜的概念,我舉雙手贊成。迷宗是相對正宗而言,也就是對正宗的突破,對墨守陳規的突破。不過,“迷宗”并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各種不同幫派不同風格的菜系的基礎上,在不同菜系的嫁接中,發展出來的原先沒有的一種新的菜式,我們無法把它歸到哪個菜系的名下,只能稱之“迷宗”。這樣的“迷宗”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也是符合烹飪發展規律的。
“迷宗”不是隨心所欲,不是可以不顧章法,“迷宗”之所以自成一派,關鍵在于它同樣體現出了一種特色,一種個性,盡管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特色或個性。中國的菜點,從來不是僵化不變的,即使已經自成體系,即使我們常說的“正宗”,其實也都在不斷的調整、發展、變化之中。現在看來,最大的問題并不在于正宗還是“迷宗”,而仍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在于如何保持、發展和體現特色。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特色從何而來? 概言之,特色就是個性,就是與眾不同。再仔細分析一下,這里的個性,這里的與眾不同,又與三方面有關。這就是:與眾不同的制作技術,與眾不同的信息含量,與眾不同的風味。這三方面的含量愈高,特色就愈明顯。反之,就容易流于一般,流于共性。(來源:四川飲食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