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后暴利時代的經營危機
來源:
聯商網
2005-01-06 14:20
隨著近年來汽車品牌的增多,繁多的汽車品牌分攤在稀少的用戶身上,從而使品牌嚴重分流,部分4s店所擁有的客戶并不足以支撐其龐大的經營支出。今年,由于汽車市場的增幅放緩和國家信貸政策的調整,高昂的投資和巨額運營成本給4s店帶來了巨大壓力;而一波又一波的降價使整車銷售毛利率逐步走低,汽車暴利時代的終結更使得4s店的經營風險加大。還有部分企業暴露出了品牌經營意識淡薄、服務水平低等這些曾經被高速發展的市場掩蓋的問題,作為目前汽車銷售和服務的主流模式的4s店開始出現危機。
多品牌、大賣場新模式威脅4s店
今年,汽車降價不斷,整車利潤空間縮小,缺乏足夠多的汽車消費群體和服務客戶的4s店難以為續。今年,上海地區多家4s店倒閉,凸現了汽車品牌激烈競爭中單一品牌4s店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近年新出現的汽車營銷模式開始展現出自身的優勢,和4s店競爭并搶占有利市場。
其中,多品牌汽車大賣場就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營銷模式中的一種。它由多品牌集團經銷商集中展示品牌,既符合消費者的習慣,又能提供規范、標準的服務。同時,可以使一些新的、實力不太強的汽車品牌經銷商避免投資過大的風險。多品牌汽車超市則成了單一品牌4s店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之一。
從經營模式上講,多品牌汽車大賣場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是以管理服務為主。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管理者不參與經營銷售,由經銷商進場經營售車,市場只做好硬件建設及完善的管理服務,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二是以自營為主,其他的入市經銷商少,即市場管理者同時也是主要汽車銷售者,該類型約占有形市場的80%-90%;三是從銷量上看,自營與其他的入市經銷商各占50%。
與汽車4s店的投資成本相比,大賣場有利于降低場地成本。汽車作為一種商品進入交易市場、超市、商場,按使用面積分攤場地的固定成本,不必單獨新增一項建造成本。這對減少汽車消費本身和其他商品的費用,是個雙贏的結果。也是給商家和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其次,多品牌同臺競技,既方便消費者選購,又增加商家的利潤,避免了單一品牌帶來的經營風險和宮殿式豪華專賣店投入與產出極度不對稱的悲劇。再次,服務的競爭更加激烈。在同處經營的若干商家的成本相差不大,銷量的大小,回頭客的多少完全是服務認可度、滿意度這一可量化的指標決定的。汽車流通領域開始把更多精力都放在多品牌而不是風險較大的單一品牌營銷上,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集團經銷商迅速崛起
和汽車大賣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另一類汽車營銷模式——汽車集團經銷商。如何定義汽車集團經銷商?可以說,汽車集團經銷商是多個世界級品牌4s的獨立專賣店,又是集中整體資源的汽車大賣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柏洷热摇闭侵袊习傩盏南M習慣,多看、多問、多比較,最后才會拍板掏錢。廣大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定位,通過銷售員顧問式規范化的服務買車,可以說是走百家不如走一家。對于汽車集團經銷商,即使集團下某些品牌人氣不足,利潤降低甚至虧損,也可以在其他銷量好的品牌上獲得彌補。同時,又作為品牌4s專賣店,具有良好的信譽和配套服務體系。
汽車集團經銷商的迅速崛起,在于它實行多品牌汽車經營,既避免了單一品牌4s店的局限性,同時又彌補了汽車大賣場多而不精和售后方面的劣勢。汽車集團經銷商是擁有多個汽車品牌的授權,同時集特約維修、汽車檢測、汽車配件銷售、汽車租賃、舊車置換等為一體的大型汽車服務企業,實力雄厚,競爭力強。在上海地區,如東昌汽車集團、云峰汽車集團、申銀汽車集團等已經憑借多品牌經營坐上銷售龍頭的位置,也足以體現汽車集團經銷商的優勢。(來源:《汽車007》)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