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文化節為端硯銷售業帶來生機
來源:
聯商網
2005-01-17 10:31
端硯一直以石質優良、雕刻精美而著稱于世。早在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藝術價值的認可,推動了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的體現。隨著端硯市場的不斷升溫,對于國內收藏者來說,投資近年來的精美之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肇慶有端硯生產廠家60多家,端硯作坊200多戶,年銷售端硯10萬方以上,最多可達30萬方以上。80至90年代,端硯有八成遠銷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和港、澳、臺地區。據白石村端硯作坊稱,那時主要的銷售模式是日、韓等地的買家上門訂購。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內銷份額從原來的二成上升至六成,已經形成了端硯銷售市場出口、內銷并重的局面。
由于這次中國端硯文化節在全國文房四寶界、收藏界、藝術界等多個層面的廣泛影響,將會讓更多人認識端硯,對端硯的工藝品價值更加青睞,使端硯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同時,端硯正在逐步擺脫傳統書寫工具的桎梏,使其觀賞性、藝術性和投資性更加突顯。
那些解放前的名坑端硯,現在基本上都已成為珍貴的古董文物,而出自名家之手的端硯更是難得的古代藝術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即使是現代仿制的端硯,其價格也往往在數百元至數萬元人民幣不等。一些經濟網站實力雄厚的買家,往往選擇投資一些名聲不低的早期硯臺乃至名家的珍品,期望這類上佳之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增值。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的高價買走。明朝的金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清代麒麟形端硯則以15.5萬元成交。同時一些精美的現代端硯作品亦倍受追捧。如去年中旬一方名為“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亦被人以98萬元的貴價買走。而文化節時舉行的拍賣會,一方名為“中華九龍寶硯”的端硯更被人以200萬元的天價買走。
當然,像這樣擲千金而求一硯的買家畢竟少數,對于絕大多數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講,那些目前價格不高,制作水平不低的端硯會成為首選,雖然這些品種絕大多數是近代制作的,但并不能據此否認今后存在的升值空間。恰恰相反,由于端硯文化節帶來的效應,收藏界對端硯將越來越重視,收藏與投資端硯的群體將不斷壯大,那些新加入的收集者會更加容易接受市場上價格適中的近代品種,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端硯價格的上揚。
可以相信,隨著人們對端硯收藏和投資價值的再認識,今后端硯的市場發展前景會十分廣闊。有志于收集或投資的朋友,不妨趁早參與,以免日后多花錢而提高了收藏與投資端硯的成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