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聯盟時代三大猜想
新聞背景
近日,一個名為“中百聯盟”的虛擬連鎖組織引起了業內關注,但相關負責人對于其聯盟模式、進展等問題卻三緘其口。
本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中百聯盟由湖南益豐、浙江藥通攜手江蘇蘇禾、浙江天天好、山東漱玉平民等10多家連鎖藥店組成,并簽署了投資設立中百藥店投資管理公司的合作意向書,計劃用實體公司來操盤該聯盟運作。對比區域聯盟,中百聯盟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股東單位的銷售規模較大,目標定位明確,二是會員面向全國各主要連鎖藥店。“用規模經營向供應鏈取得更多利益”,一位業內專家如是評價。
與此同時,全國各省級聯盟在藥店圈已然成風,并且都具有實體運營、高調傳播、階段性目標清晰等特點。
雖然區域聯盟的發起單位更加多元化:供零聯盟、商零聯盟,甚至有民間組織意欲締結的“盟上盟”,但他們目前呈現出的趨勢是:傾向于由松散走向緊密,由自愿發展到用資本關系約束責權,而在進入門檻上,也由最初的一味考慮會員多少,發展到用資本門檻限定進入者。
經過十年的發展,連鎖已經成為我國藥店圈最主流的發展模式,做強做大是其應變市場的最大勝算。那么,如果區域的藥店聯盟都能以實體公司運作,可以將其看作是連鎖的再連鎖模式,這些“再連鎖”向上游要資源、增加差價,這樣的運作似乎又回到了連鎖當年擴張發展的時候。在中國連鎖藥店已經發展了10年的今天,這樣的模式會給產業帶來怎樣的明天?
猜想一 區域競爭由聯盟唱主角?
在江蘇聯盟成立之初,其理事長楊一峰就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第二步發展成股份制企業,第三步引進風險投資,進而上市進行資本運作。“通過聯合和整合,把自己打造成大型連鎖公司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在記者看來,楊一峰的底氣來自于江蘇聯盟的實體運營機構——江蘇蘇禾醫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據介紹,該公司注冊資金1100萬元,未來蘇禾吸引會員的方法是通過資本運作,等時機成熟時,成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甚至可以成為一個統一的蘇禾大藥房,而這樣做的目的,是將其作為上市主體。
類似的聯盟還有去年年底成立的山東聯盟,其盟主于志剛也宣布,今后一年時間,該聯盟計劃投資成立一個管理公司,使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實體聯盟,走向一體化,成為一家大型藥品零售連鎖集團,最終實現融資上市的目標。
事實上,很多連鎖企業老總心里都有一個上市夢。而與這個過程同步的是區域競爭的加劇,使行業整合成為必然。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區域市場的規模化發展,競爭規模也隨之升級,隨著區域聯盟的成長,他們會取代原有的區域主角,與供應商對接或是抗衡。”既然聯盟是一種連鎖的再連鎖,那么也必定會按照連鎖產業的這種趨勢發展下去,而目前我們看到的聯盟遍地開花的現象不可能長期延續。
對于參與區域競爭中的聯盟,值得關注的除了模式,還有執行力。楊一峰也坦承,以資金為紐帶的緊密型合作模式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出資額度和股權結構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而目前還沒有經驗可借鑒。
猜想二 由整合會員到整合渠道?
2009年,國內第一家全國性聯盟PTO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CEO再次變動;二是聯姻科倫醫貿。由于PTO原來的模式、業務與藍海聯盟都有相重疊的地方,科倫入主以后,這兩個聯盟如何整合,目前仍不得而知,但PTO結盟商業聯盟除了媒體所披露的要解決配送問題以外,更深一層的可能是:借助商業公司的力量,與更多的品牌廠家對接。
另一個全國性聯盟特格爾的轉型也值得深思。劉豐盛在前幾年呼吁做貼牌模式,今年回歸到“培訓大聯盟”。因為他意識到,“藥店聯盟”在給會員單位提供商品時,服務鏈需要進一步延伸到品類優化、管理輸出、終端營銷、藥學服務等各個環節,這些都是松散型聯盟吸引會員的武器。
就目前來說,中國的藥店聯盟還處于產品及信息共享的層面,再深入一點的聯盟會是什么?這些松散型的聯盟,他們吸引會員的除了提供采購比價平臺,還應該體現在渠道整合與監控上,把產品做深;而上游則通過聯盟渠道,快速實現商品鋪貨和銷售,從而實現工商雙贏。
然而就目前來說,這類聯盟都面臨一大矛盾:一方面,為吸引供應商,聯盟的產品需要上量;另一方面,由于會員分散,各地用藥差異,不同區域的會員僅把不同聯盟作為一種產品采購的補充渠道,導致聯盟的品種無法上量。自稱加入了多個聯盟的廣西健正藥業的總經理謝建平坦言,現在還沒有哪個聯盟能真正為會員單位解決藥店管理技術和人才培養問題。
可以預見,無論各位盟主們如何標榜聯盟的創新模式,聯盟的核心問題仍是解決品種的聯采與銷售問題。目前各聯盟最現實的目標都從上游獲得更多的資源,在商品運作上有幾把刷子,包括現在藥店熱銷的非藥品。
猜想三 中國的CVS或Walgreens市場可期?
對于聯盟的發展方向,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的觀點是,聯盟要向著國際成熟的自愿連鎖組織發展。從全球來看,歐洲快速消費品自愿連鎖組織SPAR在歐洲共同配送的比例達到90%,美國雜貨商自愿連鎖組織IGA在美國市場達到70%以上。與此相比,國內聯盟的規模還遠遠不夠。
而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幾年各區域藥店聯盟此起彼伏地成立,就是行業調整或者整合過程中一種必然現象。“以后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有些聯盟發展成股份公司,形成產權的聯系。我們期盼出現像美國的CVS或者Walgreens那樣的大型連鎖企業,甚至形成區域性壟斷的局面。”
現代股份制的聯盟公司被看好,但運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接踵而至:聯盟公司的股份比例如何分配、如何根據成員單位實力確定股份以避免通過多占股份影響聯盟公司決策,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另外,成員藥店間本身處于競爭關系,不可能把全部資產注入,那么聯盟公司必然會與成員藥店并存,如何協調成員藥店在所在地發展和聯盟公司異地進入的問題,似乎更為棘手。
(黃麗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