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虛假宣傳”毀了一家餐廳?人均2000元的日料店一夜關店
來源/職業餐飲網
撰文/程三月
食材“虛假宣傳”毀了一家餐廳?!
最近,一家人均2000元的日料店,號稱食材全是日本空運來的,沒想到被查出部分食材來自農貿市場。
一時間引發軒然大波,不少網友怒罵:“妥妥的屬于欺詐消費者!”
目前,該開了才7個多月的日料店,在點評網站顯示為“歇業關閉”。
當下,有些餐廳為了提升菜品價值故意夸大宣傳食材品質,實際上卻“以次充好”,這在日料業更為明顯。
近些年,接二連三有餐企因食材“虛假宣傳”被罰款:有人把巴沙魚冒充龍利魚,被罰20萬;有人用國產鰻魚宣傳為日本進口被罰35萬……其中不乏知名的連鎖餐企。
這些案例給我們餐飲人敲響了警鐘:食材“虛假宣傳”是個雷,千萬不要以為沒人較真就心懷僥幸,一旦曝光,可能不僅要被罰款,還會給品牌造成不可計量的傷害!
01
人均近2000元的日料店被舉報:
宣稱的日本食材,卻來自農貿市場
這件事情要從一則處罰說起。
今年7月11日,這家叫做“鮨柒”的日料店,因售賣的清酒沒有中文標簽,被當地市監局罰款38944元。
不過,這怎么就導致它關店了呢?
1、被顧客舉報“賣核輻射產地食品”,牽出了“假食材案”
“鮨柒”日料店位于杭州西湖景區里雞籠山,宣稱是一家“專注傳統江戶前壽司的高端日料店”。
但今年3月9日,有人向當地市監局舉報,稱其在“鮨柒”日料店就餐,店內推薦
的兩瓶清酒和食品套餐均產自日本核輻射地區,且兩瓶清酒無中文標簽,消費金額18760元,要求調查處理并賠付。
隨后,經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查明,該店的北海道扇貝、愛知縣星鰻苗、愛知縣鰻魚蒲燒、長崎天然星鰻,這幾道菜品中的主料鰻魚采購于青島市市北區尚誠尚品海產經營中心,扇貝采購于杭州農貿市場。
且經核實:愛知縣星鰻苗,售價58元/份,成本僅6.8元/份;愛知縣星鰻蒲燒售價46元/份,成本7.6元/份;炸海苔配北海道扇貝售價20元/份,成本14元/份;長崎天然星鰻售價18元/份,成本10元/份。
“當事人為吸引顧客、保持菜單的完整性及日料店經營的需求,在上述菜品標注了日本相關地名,實際菜品主料并不來源于日本。”市場監管部門的處罰決定書中指出。
而針對舉報人反映的銷售無標簽酒水,是該店老板去年7月通過網絡平臺購買了1瓶“本丸”和1瓶“播州”清酒,購入價為3300元/瓶和3850元/瓶,購入時兩瓶酒水均無中文標簽。但老板將該兩瓶酒水陳列在店內,未在酒水單內標示。今年2月,老板將兩瓶酒分別以6000元和8000元銷售給消費者,共計銷售額14000元。
不僅如此,該餐廳無生食專間,采用現場制售的方式,制作生食類菜品直接供消費者使用。
最終,該日料店被罰款38944元。
2、被網友罵到關店:“欺詐消費者”、“賣概念割韭菜”
然而,這宗在7月就已經結案的消費糾紛,卻在9月17號上了熱搜。
#日料店被舉報賣輻射產地食品#、#人均2000元的日料店原材料也非進口#、#日料店58元星鰻苗成本僅6.8元#等話題登上了熱搜,引來了上億次的討論。
網友紛紛留言嘲諷:“原來高檔餐廳就是這樣割韭菜的”、“這不是妥妥欺詐消費者嗎!”……
據了解,這家店采用的是Omakase模式,也就是餐廳沒有菜單,顧客不知道自己會吃到什么,餐廳根據當日食材提供菜品,廚師現場展示技藝。其日常午市菜單為1299元/人,晚市菜單2380元/人。此前,還有王思聰、PDD等人來該店光顧過。
這巨大反差把這家日料店推上了風口浪尖。
有網友還專門去該店的抖音上和大眾點評上差評:“掛羊頭賣狗肉的是這家嗎?”、“這家店不坑窮人”、“被曝光了吧 ,真的坑”……
該店主頁面中9月4日還發布了動態,還有顧客在9月14日發布了消費后點評。不過,目前該店已經顯示為“歇業關閉”,連公眾號的內容也全部被刪除了。
02
給餐企們敲響警鐘:
千萬不掉入食材“虛假宣傳”的坑!
這家在一夜間關門的日料店,也給我們餐企敲響了警鐘:餐飲企業宣傳是好事,但千萬不要說假話,不然被人抓住把柄。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得不償失。
1、抱著僥幸心理“夸大宣傳”,被反噬遭致命一擊
鮨柒日料店是在今年2月7日才營業的,緊接著,3月9日就被人舉報食材來自日本核輻射區,一調查又發現不是進口的,這又涉嫌虛假宣傳了。
這一環套一環的,可能連老板都覺得懵。
更讓日料店老板都始料未及,本以為這件事情早就過去了,罰款也罰了,賠償也賠了,調查處罰在7月11日就已經結案了。而且被罰的理由是清酒沒有中文標簽,這本來不是什么大問題。
沒想到卻在兩個月之后的9月17日上了熱搜,“人均2000元的高端日料,宣稱食材全是日本進口的,沒想到卻采購自農貿市場”,這洶涌的輿論給了它致命一擊,直接讓餐廳關門停業了。
說實話,其實很多日料店為了提升菜品溢價,都會宣稱自己的食材是進口的,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少人去真的追究。
這家店日料店的問題就在于,用日本地點命名的菜品涉及到了核輻射區,而中國是禁止從這些地區進口食材,它自己的疏忽埋下的雷,被人抓住了把柄,一逮一個準。
2、陷入“塔西佗陷阱”,積攢的信譽毀于一旦
不過,可能這家日料店老板自己也覺得委屈。
現在網上鋪天蓋都說它用的是“假食材”、“冒牌貨”,但從市監局調查的結果上來看,其實它只是部分食材是采購自杭州、青島的農貿市場。
那份處罰通知上顯示,該日料店中的軟煮東京灣章魚、長崎真鯛、千葉縣剝皮魚刺身、煮北海道金吉魚、德島油墨魚配魚子醬、巖手平目魚、富山縣白蝦、北海道大極上海膽,上述菜品主料真的都是日本進口的。
只有炸海苔配北海道扇貝、愛知縣星鰻苗、愛知縣鰻魚蒲燒、長崎天然星鰻中的主料鰻魚和扇貝是采購自農貿市場。
也就是說,它大部分食材是日本進口的,少部分才是國內采購的。
但現在不管它解不解釋都沒有用,因為它已經掉入了“塔西佗陷阱”,口碑被敗壞了,大眾已經對它失去了信任,而信任危機對一個餐飲品牌打擊巨大。
就如同“拉面第一股”曾打出的廣告語是“大骨熬湯50年”,但后來被媒體曝光骨湯造假事件,稱其湯底實際是用湯粉、湯料調制而成,每碗成本只需要幾毛錢。該消息被證實后,味千拉面品牌形象嚴重受損,一時間聲譽驟降,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PS:塔西佗陷阱指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指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03
因食材“虛假宣傳”,
多家連鎖餐企已被罰數十萬
被食材虛假宣傳反噬的不僅僅是這家日料店和味千拉面。
近兩年,有不少日料店,甚至連鎖餐企也掉入了這個坑:
去年12月,“上海第一網紅日料火鍋自助餐”一緒壽喜燒被曝出門店以格林蘭比目魚(庸鰈魚)為食品原料,制作門店菜單上的“日式烤鱈魚”菜品,最終因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被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0萬元;
去年9月14日,在上海有20多家門店的日式簡餐連鎖品牌“奈良小鹿”,因其公眾號文章宣傳它的“一品蒲燒鰻魚飯”優選上等的日本鰻魚,經查是福建莆田的“速凍調味烤鰻”……后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款35萬元;
去年8月15日,上海“查厘士港式茶餐廳(南豐城店) ”在“餓了么”外賣平臺上發布“南洋咖喱龍利魚”的菜品,但實際在菜品中使用的是巴沙魚柳,涉嫌虛假宣傳,被罰20萬元;
還有此前知名牛肉火鍋連鎖品牌左庭右院,其在餐廳燈箱、菜單、餐墊紙上用“當餐新鮮直送”“川貴原種土黃牛”等文字作為宣傳語,但實際上因為牛肉食材供應短缺等原因,提供的是凍品牛肉,但文案卻沒有更換,構成了虛假廣告,觸犯了廣告法,被罰款21萬元;
……
當下,不少餐企為了提高品牌的差異化,會采購一些進口食材,或是是稀有食材,并且當成重點來宣傳,以此凸顯品質,提高菜品價值感,這本無可厚非。
但有些企業可能會夸大宣傳,以為沒人會較真就心存僥幸得過且過,但是一旦有人較真起來,基本難逃違法的后果,還會給品牌帶來嚴重損害。
寫在最后
當下,不少餐企為了宣傳食材的高價值、新鮮,或多或少會夸大一些,但有的餐企把這種行業的潛規則當成常態,當成理所當然,明目張膽宣傳,糊弄消費者,這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埋雷。
而食材“虛假宣傳”造成的反噬,輕則罰款數萬數十萬元,重則讓顧客產生信任危機,對品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甚至在負面輿論的浪潮下扛不住可能就直接關門大吉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