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樂中國要把自己“送”上市了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撰文/彭倩
編輯/喬芊
“外賣披薩一哥”達美樂在中國闖蕩多年,終于迎來上市曙光。
繼3月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請、進程停滯大半年后,近期達美樂中國公司“達勢股份”終于更新招股書,披露了截至2022年9月的財務數據。
疫情前,這個入華多年的披薩界老大哥發展十分緩慢。
截至2019年底門店數量僅為188家,幾乎都在北京和上海。雖是全球第一大披薩玩家,門店總數接近2萬家,其在中國的規模卻遠遜于必勝客和尊寶比薩。截至2022年6月底,必勝客、尊寶比薩的門店數量分別為2711家、2066家。
疫情算得上是達美樂的“貴人”,令這個外賣業務占比超過7成的披薩選手迎來紅利期。在疫情反復的三年里,達美樂的門店數量增長了170%,達到547家。營收也實現了翻番,僅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9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
在餐飲行業哀鴻遍野,品牌營收、同店銷售動輒雙位數下降的情況下,達美樂一直保持著正增長。即使在2022年Q2,其營收同比增長仍然達到了18.6%,同店銷售超過10%。經營利潤也于2021年首次轉正,在非美國公用會計準則下,為0.58億美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百勝中國2022年Q2總收入同比下降13%,其中必勝客銷售額下降15%,同店銷售也下降15%;經營利潤同比下降65%,歸母凈利潤也同比下降54%。
以外賣為主,讓達美樂盡可能降低了疫情帶來的沖擊,它是疫情期間關店最少、臨時閉店時間最短的快餐店。2020、2021、2022年6月底,因疫情臨時關閉的天數分別為14天、5天和28天,其中上海疫情封鎖期間,達美樂4月中旬就已開工。
盡收疫情紅利,這個在中國苦熬多年的披薩品牌,好日子能否持續?
01
披薩界的o2o鼻祖
達美樂在1973年首次提出“配送時間超半小時即半價”的保證,可以說是即時配送行業的鼻祖。
作為洋快餐,比薩這個品類非常標準化,本身門檻較低,憑借產品無法在激烈競爭的行業中形成壁壘,“30分鐘必達”是達美樂區別于其他快餐品牌的顯著優勢,而“快”也是保證外賣披薩口感的重要因素。
無論疫情前后,達美樂中國的外賣業務占比一直超過70%,這在餐飲行業十分罕見。36氪未來消費了解到,疫情前,餐飲行業品牌的外賣占比為20-30%,即使是一直在投入數字化的百勝中國在2019年底的外賣業務占比也不到30%。
疫情期間,部分餐飲品牌為了抵抗不定時的臨時關店,紛紛加大對外賣渠道的投入,達美樂也在招股書中提及,目前行業內餐飲品牌的外賣業務占比已經在40-50%之間。
對配送速度的高要求令達美樂在選址上格外講究。其門店配送區域均覆蓋高密度的住宅和商業區,并優化門店配送半徑:每家分店在選址上都會精心設計,詳細分析周邊的消費人群、社區、街道、路況等,甚至連紅綠燈時長都作為評價因素。最終,總部將綜合各種信息,劃定分店的負責區域。
達美樂還在出餐速度上下足功夫:設計簡化的中央廚房和備餐程序以將效率最大化,且讓騎手可通過專門的店內訂單收集區無縫提取外送訂單。達美樂方面曾透露,其比薩制作時長精確為12分鐘,正常送餐時長8分鐘,為交通堵塞和路況事故預留7分鐘。
為此,達美樂還自主研發了智能訂單調度系統、一體化服務中臺,用戶可以全程追蹤披薩從制作到送達的全過程。
達美樂中國CIO賴毓銘曾表示:“我們內部常說,達美樂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碰巧在賣比薩。”
02
加速開店才能賺錢
外賣業務在抵抗疫情風險的同時,也令達美樂承受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截至2022年6月底,達美樂中國全職員工3199人,兼職員工9705人,兼職員工多為騎手及店員。即使公司部分采用時薪兼職的模式,員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以2021年為例,公司員工薪酬開支7.0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3.66%。事實上,自2019年起,達美樂員工薪酬支出占比一直在40%左右,是最大的開支。
也因為外賣配送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達美樂至今沒有完全盈利。
近年來,餐飲行業的一個共識是,外賣配送成本太高,鼓勵消費者去線下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瑞幸、星巴克等品牌為此推出了鼓勵自提的快取店(即pick-up store)。即使是生鮮新零售,也在通過社區團購和自提點的方式節省配送成本。
好消息是,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同店銷售不斷增長,達美樂的虧損在疫情期間逐漸收窄。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達美樂中國的凈虧損分別為1.82億元、2.74億元、4.71億元、0.96億元。
同時,達美樂門店經營利潤也扭虧為盈,這說明在規模擴大的同時,達美樂也仍然十分重視運營效率的提升。從坪效上看,達美樂北京、上海的門店單店年營業額在500萬左右,平均門店大小為125平米,年坪效為4萬/平,在行業處于中上水平。
作為比較,肯德基的年坪效為3.3萬/平、必勝客則更低。這意味著,只有不斷擴大規模,達美樂才能等到盈利的那天。達美樂也在招股書中稱上市籌集的融資將主要用于開店。
以必勝客為例,其在Q2中國的門店數達到2711家,單季凈利潤在8000萬美金左右,利潤率則一直維持在15%左右(疫情沖擊下下降至11%),但這在餐飲行業仍屬于較低水平。
矛盾的是,在過去的20多年間,外賣為主的模式限制了達美樂跑馬圈地的速度。
由于外賣在低線城市滲透率不足,多年來達美樂一直在一線城市布局門店。目前其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門店數量為394家,占比超過70%。直到2016年3月,達美樂中國才首次走出北京、上海,在杭州開設首家達美樂比薩門店。
達美樂也在招股書中提及,其在低線城市試點后發現當地消費者更傾向于線下堂食。基于此,達美樂沒有選擇激進的門店擴張策略。
根據其在招股書中的說法,其在2022年、2023年的門店擴張數量分別為120家、180家。在選址上,也更傾向于對外賣接受度更高的新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
入華多年,疫情期間,達美樂才終于乘上外賣的東風,加速在中國的發展,但外賣為主的模式是一把雙刃劍,達美樂在中國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