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i收購告吹、羅森增長最大……日本便利店三巨頭最新勢頭解析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潘玉明
編輯/娜娜
2025年上半年,日本便利店行業銷售業績持續增長,伴隨熱點事件頻出,最大熱點當屬7&i集團被收購議案中止。
一、7&i集團被收購案終止,7-11景況不佳
7月16日,加拿大便利店企業庫什塔爾公司宣布撤回對7&i控股的收購提案,主要理由是7&i方面婉拒洽談。據媒體介紹加拿大方面多次誠意邀請創始家族代表洽談,都沒有達到滿意結果。至此,從2024年7、8月份啟動的困擾7&i集團命運的案子終于告一段落。
此間引發多數媒體分析,認為這件事的起因的7&i集團貿然殺進北美便利店市場,間接或直接觸動了庫什塔爾市場利益。目前的終止結果,對于7&i來說是失去了一次深層次國際化組織變革再造的機會,當然,創始家族伊藤家代表做出自己收購等幾次阻止努力,雖然不成功,但也表達出日方的愿望。接下來,7&i集團可以騰出精力,好好抓一抓內部組織再造問題,正面應對國內7-11業績、口碑下滑難題。
2024年下半年以來,針對7-11運營出現了一些缺乏誠信的批評,目前網上這種批評聲音還在持續。凡是7-11的消息,評論區幾乎都有冷言冷語。
2025年5月19日,剛上任的阿久津知洋社長面對媒體承認,現在最大的課題包括消費者的好感度在下降。引進低價商品的動作遲緩,給大眾價格較高的印象。出現了不改變便當外觀而減少內容量的“凸底”的批評聲音。面對升任會長的前社長,他婉轉點出了運營出現僵化,到了捉襟見肘的程度的問題。表示要努力設計一個向顧客傳達價值的機制。
2024年上半年,7-11提出堅持高價格、高質量的傳統路線。在執行過程中,將這一口號分為兩句話來說:一是環保價值。二是開心價值。環保價值是指2024年5月份開始在全國店鋪臨期促銷商品貼上綠色標簽。降價幅度從20日元(約合人民幣0.96元)、30日元(約合人民幣1.44元)到100日元(約合人民幣4.82元)不等。將商品降價同環保聯合起來的做法,贏得了政府方面的表彰。
圖源:東洋經濟網
另一方面是推出開心價值。從2024年9月份開始,在促銷商品區域貼上粉紅色開心價的標簽。
在消費者看來,這一措施有綁架顧客的嫌疑,將環保責任推給顧客。而開心價值貼紙的推廣恰恰被顧客發現便當包裝盒底部有凸起,內容不實,有欺詐嫌疑,并很快形成網絡批評的音浪。
2024年10月25日,在文春網絡報道中,對于7-11的便當盒底部凸起的問題,7-11社長永松文彥回答說:“沒有變成那樣吧。我們不會做傻事。希望你能據實報道”。這一回答直接否定了網絡大眾的批評聲音,引起了更大的反彈。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全家便利店也提出了環保理念,有三個執行要點,一是減低排放,二是減少塑料用量,三是減少食品損失。2024年采用“哭臉求助”貼紙,效果很好,綜合購買率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2025年3月進一步改為“含淚感謝”。4月份在10個店鋪試驗,結果購買率提高4個百分點,最好的店提高10個百分點,并確定向全國推廣。
歷史上,7-11是善于創造顧客觸點的,在這一輪營銷PK中,顯然輸給了全家,證明7-11人氣口碑下滑,根源在固守了僵化的機制、丟掉了曾經的優勢。
阿久津知洋社長對食品新聞表示,讓員工個人挑戰現有機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從過去的成功體驗中跳出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7-11遭到批評,還有一個原因在于集團內部組織機制運營失序,讓社會大眾看不明白,這個集團怎么了,還能好好做事嗎?最終找到便當盒底部凸起、服務不到位、價格虛高等出氣口。
二、羅森數字化進展效果最好
日本便利店企業都在推進數字化普及應用,下手最早、進展最快、效果最好的當屬羅森。
2025年6月23日,羅森的竹增貞信社長和KDDI的松田浩路社長一起揭開兩家聯手打造的未來型便利店(Real×Tech LAWSON)序幕。
作為1號店(高輪店),該店位于KDDI的新本社大樓6層,具有典型商務客群服務屬性,作為初期試驗性質店鋪,具有便于管理、監控數據的同質性優點。其實,羅森已經不是首次開設這種新型試驗店,之前就在寫字樓開設過類似場景。這一次或許有所不同,羅森社長竹增貞信表示,這將是未來50年事業的開始,流露出比以前更大的信心。
圖源:鉆石周刊
早在2024年9月,三菱商事和KDDI各自出資50%,共同經營羅森體制時,就明確要利用KDDI的技術,合作打造下一代智能化便利店。2025年7月在該大樓的7層開設KDDI員工專用的2號店,同屬于試驗性質。
據介紹,該試驗店合計引入約15項新技術工具,與國內智能化店鋪營銷展示的工具基本接近。
比如,店面顧客購買行為協助方面,通過AI攝像頭,根據顧客行動特征,顯示推薦相關商品內容的標牌,通過觸摸確認商品信息的貨架聯動標牌等,提供更多的選擇。
還有商品預期告知,天氣預報和電車變更信息等公益性附加服務。
具體運營服務方面,通過3D頭像進行年齡認證、遠程接待服務、自動烹飪食品、飲料陳列及清潔、基于POS銷售額及庫存數據,改進運營配送效率。
在開設AI應用技術試驗前期,2024年7月,羅森全面導入AI訂購系統AI.CO(AI Customized Order)指導運營,實現高精度的“訂單數推薦”“折扣推薦”等作業指導,對于預測、指導系統的效果,來自加盟店主的評價很高,一是強化品項組合,二是精準把握折扣降價點,三是強化售罄預控方面提出精準導向,避免了常規人工干預滯后的矛盾。經過一年的運營,已經形成了友好的合作循環。預計將探討在快餐、加工廚房等店內烹調品中的深度應用。此外,店鋪運營和人事變革也在推進DX化技術應用。羅森多年推進數字化技術應用,得以形成今天的格局,可以看成是整體運營業績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
羅森在2025年4月25日推出的中期計劃中,2030年度實現店鋪人工實操業務減少30%,國內便利店事業日均店鋪銷售增長30%,即超過7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38萬元),實現超過7-11目前水平、國內行業第一的目標,簡單說就是超過7-11。
說到羅森的戰略規劃,自然要提到對中國大陸業務的態度。目前看,羅森要繼續加強中國大陸的業務,同步要加強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市場開拓。到2025年2月底,羅森海外店鋪總數為7394個店,其中在中國大陸有6620個店,泰國有208個,菲律賓有200個,夏威夷有2個,印度尼西亞有364個。在上一期規劃中,羅森提出到2025年度結束時在中國大陸開出1萬家店,目前看肯定落空,但是它要繼續挑戰中國大陸第一便利店的目標。
三、三巨頭最新業績比拼
2025年6月20日,日本連鎖經營協會針對7個成員企業調查數據顯示,5月份便利店行業銷售額1.016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0.57億元),總體增長2.3%,現存店鋪銷售額9755.8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1.04億元),增長2.5%。雙雙實現連續3個月增長。但是,現存店鋪客流量下降0.7%,連續3個月下降。現存店鋪客單價為736.9日元(約合人民幣35.57元),增長3.3%,與物價高漲有密切關系。
2025年7月上旬,各企業先后披露財年第一季度(3至5月)業績,三大企業均呈現增收增益人氣景色。其中,7-11著力控制國外運營成本,分離、出售伊藤洋華堂以后,集團純利潤達到4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66億元),翻倍增長,但是國內便利店業務方面,由于有增加店內料理設備等因素,成本增加,影響收益水平,營業利潤為5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31億元),下降11%,客數下降0.7%。是三大企業中成長性最差的一個。
羅森利用數字化指導運營配貨,降本增效,店鋪日均銷售達到58.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2萬元),比去年全年日均多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82.88元)。去年有投資證券因素影響純利潤。全家利用美國大聯盟道奇隊的大谷翔平做廣告,客流、業績均有增長,收益增長兩位數。
結合2024年度業績比較,羅森的銷售額為2.8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95.52億元),同比增長5.1%。營業收益為1.1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64.96億元),同比增長7.6%。營業利益為10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7億元),同比增長11.7%。現存店鋪銷售額增長2.8%。店鋪日均銷售額為57.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77萬元),增長1.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69.2元),為過去最好業績。
從三大企業的年度成長性來看,7-11為減收減益狀態,全家增幅較羅森稍弱,羅森是唯一的增收、增益企業,增長程度最為顯著。
數源:企業IR、鉆石周刊
4、行業繼續走向復合化
2020年以來,日本便利店各企業紛紛與日用雜品企業合作,7-11與大創合作、羅森與無印良品合作,全家開發服裝、后來也和無印良品合作,形成復合化一站式社區功能服務場景。
近一段時間,有人在討論日本便利店超市化傾向,而且會提到SIP店模式。SIP的說法是7&i集團在2022年8月份整合事業之間協作時提出的,內在動力是推動伊藤洋華堂超市和7-11便利店的合作,整合了SEJ(7-11日本)、IY(伊藤洋華堂超市)、合伙者三個詞語,具體語義不是很確切。
早在2023年4月20日,7-11日本社長永松文彥解釋SIP業務模式說,主要特點是將目前店鋪面積擴大到1.5倍,增加生鮮、冷凍食品、快餐加工品類,形成原有便利店和小型超市組合的新形式。他專門強調,和超市有根本不同,其業務是在便利店的延長線上,適當增加相關品類,豐富經營內容,確保經營毛利率。
圖源:鉆石周刊
2024年2月29日,千葉縣松戶常盤平車站前開出第一個店鋪。實際經營面積大約88坪(約為290平方米),是通常店鋪的1.8倍,合作方包括LOFT、DAISO等,合計覆蓋5300個品類,固定品類2000種。主要追求薄利多銷,確保毛利,其經營的方向是高齡化的社區生活客群,比較得意的亮點是柜臺隨手銷售的熟食、輕餐、甜點,對業績幫助很大。
從運營一年的效果看,其實和小型超市業態基本一致,和我們國內目前做得比較規范的街邊食品雜貨店很相似。
這家SIP店鋪開業不久,附近開設了OK超市,二者比較發現,SIP的個性化特點幾乎完全被覆蓋,商品價格貴,分裝不夠靈活,產品線短缺、選擇性差,整體感覺不夠豐富,甚至有缺貨。畢竟OK超市的業務系統的成熟度和靈活性要遠高于這個剛剛誕生的新項目,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便利店向超市方向延伸,在產品線方面有很多局限性。
近期7-11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是,在更多的便利店引入SIP經營元素,啥意思呢?就是柜臺銷售熟食、加工甜點等可借鑒因素。與超市化好像有很大距離。
從羅森的動態看,上半年主要加大冷凍面包、飯團等食品的鋪貨率,沒有顯示向超市生鮮方向拓展的意圖。全家的動態是擴大服裝服飾雜品合作,加大國際明星的營銷推廣。
從永旺集團的Mini stop便利店業績看,早期特別強調快餐復合化,店鋪設立就餐座位。但是,近些年來業績大幅度下降,復合化兩種專業沒有取得互相促進、疊加的業績。2024年店鋪日均銷售額比較,Mini stop只有4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7萬元)左右,與行業前幾位店均效益差距在拉大。
數源:永旺集團 IR
所以,便利店轉向復合化可以認為是定勢,因為要考慮社區藥妝店的綜合化服務優勢,還要考慮小型食品超市的壓力,而且復合化過程中一定會展示個性化的差異特征,比如7-11還銷售摩托車配飾小件。
寫在最后
其一、日本便利店總數基本飽和,2019年以來橫向推移,沒有明顯新開店業績拉動成長,進入結構性提質增效發展階段,考驗企業運營質量的時代到了。
其二、日本便利店客群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年輕客群遠離、中老年客群增加,為經營內容調整提出了新的課題。在全渠道背景下,依靠鈴木敏文的經驗式記錄、宣講,已經跟不上節奏了,羅森的數字化技術探索走在行業前面,而且將引領新一波行業發展,全家在2025年全面引入AI訂貨系統,而7-11到今年還在探討配送到家服務,顯得老邁不堪。
其三、日本便利店將加快國際化腳步。一方面是國內已經飽和,另一方面是優質的企業資源在國際資本市場很容易成為獵殺目標,7&i逃過這一輪被收購命運,不代表后面沒有更強的資本大鱷出來走兩步。同時,各企業都在強化國際營銷力度。7-11聚焦美國、羅森聚焦中國大陸、東南亞。Mini stop的海外店全都在越南。
真正的國際化,是商業內容標準化、技術接口高效化、品牌流量全域化的根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