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業內不少企業目前流行一種“實銷實結”的方式,即只在貨品銷售后才給供應商結款。出現這種結算方式的主導因素是:超市的管理環節跟不上,對商品的庫存周轉不能很好控制。乍一看,似乎超市方占了供應商許多便宜,其實它給超市帶來了五大弊端。
弊端一:庫存壓力增大
我們采用實銷實結的方式,通常都會不考核庫存周轉天數。因為在許多人的理念中,實銷實結的方式就是供應商的庫存。我們的庫存金額肯定會增大,供應商會將超市的庫房當做免費周轉庫,以致我們看到滿庫房的貨,卻沒有太多可銷商品,因為快銷的產品要么在自己的賣場,要么在別人的賣場,肯定不會存放在庫房里。
弊端二:資金使用率降低
給供應商實行的“實銷實結”,是促銷員管理,在我們商品陳列位置上會有很多變化,雖然一再強調采購集中制管理,但人為因素防不勝防,促銷員會將供應商毛利最高的產品放置在最好的位置上,因為商品是有資金成本的,只有將供應商高毛利的商品快速售賣出去(并不一定是超市的高毛利商品),供應商才能有更多的錢可賺。
這樣一來,給超市帶來的后果就是最好的陳列面上不一定是超市高回轉的商品,也不是品牌最好的商品,使超市的品牌形象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也使超市的可利用資金減少,如果我們陳列高回轉的商品,可能一個月的銷售量會比原來陳列商品的銷售量多一倍,原來一個月賣一萬元的商品,可利用資金只有一萬元,如果一個月同樣位置賣兩萬元,則我們就有兩萬元的可利用資金。也許這種商品并沒有太多毛利,但我們會有更多現金流可用。
弊端三:人力、物力費用增加
隨著庫房庫存的增加,我們收貨、上貨的成本會隨之增大,供應商存放在庫房里的商品越多,我們尋找所需庫存時的難度就會增大,收貨的次數也會增多,使我們的管理成本增加,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收貨人員、庫房管理人員、理貨員(也許目前很多超市都是促銷員理貨,但促銷員過多時,我們的管理難度亦會增大)、使用的棧板、收貨工具等。試想,這些成本累加后,我們的管理成本會增加多少?
弊端四:損耗加大
隨著庫房的商品增加,翻找商品、上下貨、人為損耗及貓吃鼠咬的機率會增大,不僅每次盤點難度大,準確性也會降低,更重要的是破包破損情況及偷吃、內盜也會增多,致使超市的損耗率直線上升。
弊端五:商品新鮮度降低
庫房商品增多,周轉天數勢必增大,這意味著我們從庫房提貨時,商品可能已經在庫房里存放30天以上了,并不會收貨后馬上進入賣場陳列,顧客看到的永遠是庫存里存放的舊商品。日積月累,顧客可能會形成這個超市里都是日期陳舊商品的印象。
實銷實結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好事。但它隱藏的問題實在發人深省,想想以上五大弊端,我們還有理由提倡“實銷實結”嗎?我們還有理由放松對庫存的管理嗎?
實銷實結只是在管理初期應用于超市的一種臨時性管理手段,并不是經營后期應采用的結款方式。弄明白這些道理,相信可以給我們的超市經營管理一些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