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大促思考:傳統零售商須更重視電商力量
聯商網特約評論:關于雙十一大促,我們知道的大概差不多:天貓(淘寶商城)賣瘋了,截至13時38分,支付寶交易總額達到100億元,預計整天或超150億元(相當于杭州大廈購物城近三年的銷售總額),而付款數或超1億次。截至18時47分,近萬參與商家之一的杰克瓊斯店支付寶成交額破億元!
11月11日,淘寶從2009年起讓生僻的光棍節變成了消費者網購狂歡節,傳統百貨、服裝與電器業促銷黯然失色,僅蘇寧旗下易購今年起有能力參與該電商業大促。
天貓總裁張勇當天13:43在微博表示:“100億,不是夢想。這是電子商務的力量,是消費者的力量。事實證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力是巨大的。利用電子商務,就能激發巨大的內需增量,引發產業的巨大變革。”
也是沖動消費的力量。傳統零售人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中國消費潛力巨大,是富礦。
另外,我不得不承認,張勇說得對,電商的路更符合未來中國消費增長新模式,它代表了未來五至十年更加清晰和集中的消費分支乃至潮流。而單天百億這種量級的集中銷售,只有電商能夠做到,因為互聯網的無限延展性,只有搶占先機的淘寶系能夠做到,值得傳統零售人高度重視、深思:在未來市場爭奪中,除繼續與傳統零售同行競爭實體店銷售份額并積極提升服務外,怎樣充分利用科技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直面來自電商的競爭。
實體店和電商,有時候是“關公戰秦瓊”,它們甚至不是一個時代的對等打法。但電商初期的稚嫩已經過去,成熟的傳統零售也正需要新的轉型升級。沒有任何電商或其他模式能夠完全取代實體店,就像媒體形式不斷更新的廣播報紙電視互聯網一樣,它們不斷充實整個生態系統又此消彼長,但從未真正擠兌或讓最古老的紙質書消亡。
重要的是,敏銳洞察的傳統零售企業主具備怎樣的判斷力和危機感。譬如全面提升自身競爭力、切實服務目標客戶,有效狙擊電商分流以服務相關消費者和需求。
時勢比人強,一向高調的馬云10日表示,“明天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就是新經濟、新商業模式的大戰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大戰,讓所有制造業貿易商們知道,今天形勢變了。對于傳統行業來講,這個大戰可能已經展開!目前的情況對于傳統商業生態系統的一次革命性的顛覆,所以這個就像獅子吃掉森林里的羊,不是恨羊,而是生態的規律,游戲已經開始。”
中國零售人應該記住昨天的天貓表現,那是一個新消費模式的重要標志,更是叩問傳統零售未來的最好道具之一。會有人絕望,有人不屑,有人將信將疑,有人陰陽怪氣,有人嚴陣以待,有人談笑風生,都不要忘記:首先是趨勢,其次是產業,再次是企業。既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固步自封!
想起海南與三環出版社精裝書籍《光榮與夢想》中的故事。巴黎設計師迪奧爾1945年底發起“新式樣”女裝(離地不到12英寸的寬闊的大裙,乳罩加墊),使美國男人們倒抽一口涼氣。1946年,新式樣成為美國時裝界的戰斗口號。肯塔基州有676個職業女性簽名發表了一個反對新式樣的宣言,特別攻擊裙的長度;達拉斯有1300名“剛過膝”會員穿著剛過膝蓋的短裙,在商業街游行,反對跟著法國屁股后面走。1947年開始,美國女人像從來沒有發生過抵抗一樣,熱情擁抱法國時尚。
消費者可能會善變,零售商必須“善變”——善于更好應對消費環境變化,善于更好提升零售基礎服務與商品質量。
天貓等電商大促,已經像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熱播一樣,盡管未必適合理性的中高端消費者和專業、挑剔的零售人,但它反映了金字塔基座的中國消費熱情與潛能,這些客戶正是數以萬倍的傳統零售平臺的主流顧客。消費者變了。趨勢,我們暫且只論商業現象和趨勢。盡管電商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快遞是否爆倉,商品價格是否如實降價,相關服務是否跟上等。
電商勢不可擋,是未來中國商貿增長的最重要的新生力量。最后,很想說,傳統零售業是時候好好剖析電商,琢磨電商,投入電商的時候了,為了三五年后繼續發展壯大企業。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相關視頻:應對電商挑戰,傳統百貨業各找出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