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行業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市場需求一直存在,但如今互聯網創業大潮中,各類上門O2O企業數量呈幾何倍的增加,上門維修O2O相形見絀。相比標準化難度較低的上門類O2O,上門維修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入行門檻相對較高。
維修服務過程難控
從O2O被資本熱捧的哪天起,本地生活紛紛加入了連接互聯網的潮流中,上門維修作為一個相對剛需的市場,因居家維修的范圍可能是家電、家居、甚至房屋等大件,移動成本高的特點,一些維修項目就必然涉及到要登門服務,但相比洗衣、家政、外賣等領域,維修存在著一個相對不確定的因素,換言之刮風下雨導致的房屋漏水,管道老化造成的地熱跑水,電器壽命及使用方法等諸多原因造成房屋及用品的損壞是無法預測的。而一個家庭擁有的物件從電器到家居范圍跨度大,維修類目多,這也造成了單個上門維修企業難以全覆蓋現象。進而只能從相對細分的產品種類做突破口,夯實“本職”服務范圍后,再進一步拓展維修范圍。
自從BAT紛紛進軍本地生活領域開始,范是能連接的便民服務都被納入了他們規劃之中,都想著做一個能連接一切的平臺,但從今年年初美團退出家裝O2O市場來看,視乎巨頭們走的并非一帆風順,況且美團還是以O2O作為老本行起家的公司。從難以非標準化的角度來看,維修O2O和家裝O2O有著一脈相承的難處,維修成為了家裝的一個小縮影。從上門到診斷,然后配件、修理,整個過程中幾乎都是難以把控的環節,人工成本的定價,診斷的準確性因師傅水平而異,甚至師傅的服務費都可以隨心情而定,這也造成了整個服務過程難以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
如何正價渠道是其之重
現在的上門維修O2O企業一般分兩種,一是互聯網企業+維修;而是有維修本體的企業+互聯網。不管是自帶互聯網基因還是本地傳統維修業,都各自存在著優劣勢。服務質量放在首位自然不用說,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就是擁有專業團隊,培養專業技術,但在隨著規模的增大,以及維修范圍的延伸,培養的技術范圍和員工的數量都成為了相應的拖累,在旺季與淡季之間的服務需求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穩定營收流。而以互聯網行業起家的上門維修公司,需要更好的連接服務,這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的痛點,沒有維修資源并且沒有相對專業的評判標準,如何更有力的把控服務質量也成為了難點。
歷來信息不對稱都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上門維修O2O也不例外,推廣渠道是連接用戶消費,決定整個企業盈利來源的重中之重。現在上門維修O2O大部分的市場都是瞄準居民區,社區是穩定的客戶來源,先做好社區市場在向外延伸維修服務也是一般上門維修O2O企業的主要發展路徑,以E師傅為例,14年成立于深圳,是典型借O2O之勢做社區維修,它的優勢就在于與上市企業彩生活建立了合作關系,彩生活本身就是以社區O2O概念在港股上市,維修雖相對低頻,但要想打造一個一站滿足的社區物業服務,維修是其不能丟失的一部分,相關數據顯示彩生活管理面積已超3億平方米,覆蓋城市165個,用戶超過1000萬,以這樣的發展速度和規模,E師傅從中的訂單量也從單日訂單幾十猛增至近萬單;話說回來這樣的大腿不是誰都能抱上的。
再看輕松家電,原名為uyes家電衛視,15年4月更名輕松家電,截止目前相繼完成了3輪融資,后兩輪均超千萬,其核心的運營模式就是自建維修團隊,模式極重。輕松家電并沒有直接從物業作為突破口,而是選擇和小米、廣田、圖靈貓等智能家居品牌達成合作協議,進而拓展自身業務量,這也是瞄準了出廠設備的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在產品研發等關乎產品體驗的方向,自身攬入售后維修。
結語
不止是上門維修O2O,幾乎所有的上門O2O都想在垂直領域深耕后進而橫向擴充,但上門維修相對是低頻的服務需求,若自身做平臺,連帶關系消費的現象并不能很好的被挖掘,畢竟只有想到維修時才會打開此類APP,而互聯網巨頭公司相應的都在做平臺,也就直接否定了這一點,而巨頭不止有以BAT為代表的平臺級玩家,如彩生活、萬科、綠城等房產物業公司已明確將社區O2O列入其發展規劃,而其本身也不能各個滿足居民服務的領域都能吃透,能與其合作也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李宏川
- 該帖于 2016/3/24 8:5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