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做超市這個行業十幾、二十年了,看到很多超市的起起落落,有些以前覺得挺好的、大家都紛紛學習向往的超市,數年后就成為了茶余飯后的笑談;現在我們熱衷的一些超市在國內的可復制性到底有多強?什么樣的超市才能在國內一直延續下去?未來超市的主流是大而全的一站式還是小而精的專業店?是要追求極致的裝修、設備、科技,還是簡潔、低成本、親民?實體店與電商的對決,最終會以那方為主導?中國的好超市應該是什么樣?永輝?胖東來?大潤發?COSTCO?還是我們一直熟知的沃爾瑪、家樂福?如果我們是企業老板,我們的超市應該是什么樣?
| 只看他
2樓
說到底,超市也就是一門生意,生意不就是賺錢嗎?股東,老板,員工,賺錢。國家有稅收,供應商有利潤,顧客買東西少花錢,這樣的商業生態才健康,這樣的運轉才正常;幼儊碜內ィ镜臎]有改變,就是永恒。
| 只看他
4樓
首先對于超市,我們是如何定位的,消費群體到底是哪些人?其次超市的利潤來源在哪兒?是通過交易筆數獲得,還是通過毛利率?再者超市與電商的優劣勢都有哪些?最后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認知得到的答案會有差異,好的標準不是唯一。
| 只看他
5樓
超市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所以說不管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不重要 盈利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保證持續的盈利,任何模式都是成功的
| 只看他
6樓
大賣場的出現,改變了百姓的生活方式,挑戰來源于發展,做精做強貼近百姓生活的貨品。
| 只看他
8樓
我認為現在商業的發展是兩極分化的趨勢。巨頭企業線上線下共同發展,一站式購物涵蓋各個方面。另一方面小型社區便利店在生活區中得到快速的發展。個人認為無論哪種類型,都要有自己發現的目標和特色來吸引客流,這才是最重要的
| 只看他
9樓
其實我并不同意樓主的這段話,標桿企業的學習是必須的,所謂的“成為笑談”。那只是學到皮毛而未能學到內核,而且學習本身要與時俱進,別人幾年前玩剩下的你拿來用自然吃虧上當,而是應該學習標桿企業最新理念與方法,希望這些話與諸君共勉,做好中國零售業。
---------------------------------------------------
超市培訓,超市管理,零售管理,零售培訓www。hszh。net。cn
| 只看他
10樓
RE:
任何經營模式都有可能盈利,沒有標準答案,追求行業的本質,服務好顧客,把服務做到更好,才能體現服務行業,超市的存在的意義及其價值。超市不可能覆滅,淘寶,馬云唱衰實體經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尤其是沒有互聯網意識的,那些對外界的信息接收不敏感的超市老板,個體戶,對他們來講,固化不求變,那種超市肯定得死,會無法生存下去;經營好超市,就跟經營好婚姻,是一個道理,淘寶現在也沒經營好,淘寶只是一個線上科技平臺。淘寶離開了實體業主,實體商戶,那必死亡,因為淘寶得靠實體經濟賺錢。巨頭電商,只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自己準備好了,才有BAT,的今天,你說對嗎,你說對不對?實體超市,同樣也得靠實體經濟支撐超市的經營與發展,實體超市,現在要做的是練好內功,提升服務價值,提升服務水平,多覆蓋,多樣化,提升購物價值,購物環境的增強,利用互聯網平臺,接入互聯網,只是使用互聯網工具,零售線上平臺,只是超市的一個工具。利用好了,超市會經營得更好。
我覺得線上平臺在社會零售產值占比不會超過3成。實體超市還是社會經濟文化的主流。因為還得經過線下完成交易。可以用“二八”原則來理解,也許線上的訂單占比會有20%的客流,占利潤或銷售額的百分之八十。(當然,如果線上平臺能做得跟線下一樣的優秀,那當然是更好,或者說最好的了,希望是線上平臺的目標,因為線上BAT,是有經濟實力的了,現在。)。
而以線下平臺為主的實體超市,應該要有這樣的立場角度,要這樣來思考, 線上平臺要知道永遠是你的奴隸,不是你的主人。所以練好內功很重要啊。線下內功練不好,哪里來的上面提到的“2.8”原則的那類情況的出現,那么好的生意可以做?要對自己要有信心。堅持,積極的心態,勝過一切紙老虎,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沒有制造價值,哪里來的利潤?基礎都打不好,誰還買你的賬?讓自己健康,強壯了,把自己做成海市蜃樓,那樣有魅力,不相信沒有生意。一只優秀的團隊,勝過一個單打獨斗的將軍!借用習近平的一句話,”空談誤國“,不要離開你的主業,經營好你的主業,勝過多個過來打醬油的!沒有士氣,打敗仗,那是正常的。也可以雙向合作雙贏,互利共贏!才不會有顧慮和憂慮。
343375448- 該帖于 2016/4/8 0:23:00 被修改過
---------------------------------------------------
健康, 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