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8日,北美第一大家電零售商百思買位于內地的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橙色的主色調,寬敞的過道,弧形的柜臺,無論是賣場的環境還是產品的擺放,處處顯露出其與蘇寧、國美等本土零售商的不同風格。不過,開業伊始,和本土企業一樣,百思買在中國也遭遇了松下、諾基亞等品牌的斷貨抵制。
根據上海媒體的報道,元旦期間,松下一款原價1.3萬元左右的高清等離子電視一度在百思買以9999元的低價促銷。另一款諾基亞N73主流手機價格亦被大幅拉低,這是導致這些品牌斷貨抵制的根源所在。從這個角度而言,雖然百思買在華堅稱不打價格戰,要打破以往國內連鎖舊有的模式,穩守高端市場,與其他連鎖商家形成差異化競爭,但是,從元旦市場的表現來看,百思買還是通過一些敏感商品主動參與了“中國式價格戰”。
縱觀整個家電流通市場,目前仍舊處于低端競爭的局面,隨著蘇寧、國美等全國布局的基本完成,家電連鎖必將走向品牌化和差異化競爭的模式,可以肯定的是,百思買的進入也將推動這一進程。不過,在中國這個大多數消費者仍舊以價格為導向的市場環境下,百思買是會被同行同化,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改變人們的慣性思維?目前,我們還無從判斷。
一個難以否定的事實是,目前國內對家電產品有高端需求的消費者比例還很小,多數人的家電消費依然處于中低端水平,對價格的敏感遠遠超過對購物體驗的需求。同時,高端定位還需要得到廠家的產品支持,如果百思買賣場內的多數產品在本土賣場也可以看到,那么百思買的高端定位和差異化將無從談起,也將不可避免陷入價格競爭領域。而在目前看來,百思買在售后領域推出的一些增值服務(比如顧客需要額外支付商品購買價格的5%至10%不等的費用享受其“安心保”服務)并沒有獲得消費者的認同,這也并不能順利樹立百思買的高端形象。另一方面,中國流通市場的多元化,也注定百思買的銷售要入鄉隨俗。
盡管經過充分的準備開出了第一家店,但在中國的盈利模式顯然是不能通過克隆國外的模式來獲得成功,這意味著如果建立本土化的盈利模式,將大大考驗百思買的適應能力。因此,無論是上海的旗艦店還是五星電器的高端賣場,對于百思買而言,都是它在中國商業模式的試驗田。面對本土對手的集體圍剿,百思買的破繭而出,仍需經受嚴峻的考驗。
[fly][行業觀察]百思買難避免“中國式價格戰”[/fly][move][行業觀察]百思買難避免“中國式價格戰”[/move]
|